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外媒体报道,"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目前,依据"阿波罗号"月球岩石样本最新"亲子鉴定",地球是月球的"妈妈"!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认真研究思考月球的身世,通过阿波罗号载人月球任务采集的月球岩石样本分析形成了80年代中期基本的月球起源假设。该主流理论认为,火星大小的一颗原行星在44亿年前与地球发生碰撞,两个星体溶合在一  相似文献   

2.
有关月球起源之谜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古老而神秘。在太阳系中沿江有哪个行星能像地球一样,以拥有月球这样一颗独一无二且备受瞩目的卫星面临自豪。事实上,水星和金星根本没有自己的卫星,火星也只有两颗极小的马铃薯状的卫星,而:“气体巨人”——木星的许多小卫星与它们的母星相比也只能算是一些小不点儿。冥王星有着与它自身体积差不多大小的卫星——卡戎,但是两到三颗卡戎,甚至就连冥王星本身,也可以装进月球当中。在太阳系中行星的卫星排行上,月球是比较大的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3.
遍布月球的环形山以及地球上发现的巨大陨石坑告诉我们,宇宙中的天体碰撞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小体积的陨石、小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撞击。但巨大的行星和行星之间会发生碰撞吗?天文学家可能已经找到了相关的证据:170光年外一颗土星大小的行星与一颗体积较小、接近天王星的行星可能发生过碰撞。这是天文学家在研究一颗大体积行星时发现的,这颗行星围绕着人马座一颗体积较小、亮度不高的恒星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则研究称,月球内部的大部分水是在45亿年到43亿年前通过小行星输送而来的。月球被认为是由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地球碰撞后的碎片形成的。形成后不久,月球上存在着一个岩浆海洋。此前,月球高地样本分析显示,在矿物质颗粒中可以检测到水分。科学家由此知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最新发现,我们对似乎很熟悉的水星,其实比较陌生.如以前我们认为这颗太阳系中个头最小的行星与体积和它相差不多的月球非常相像,都属于色彩匮乏的星球,但最新传来的太空照片表明,水星比月球"多姿多彩",与"苍白的"月球相比,水星上有巨大的悬崖,地表呈淡蓝色和暗红色.在水星身上,目前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这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为什么与地球有许多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又不为其他行星所具有?为什么它和地球都存在磁层?为什么它的密度之大远超其他行星,而仅次于地球?  相似文献   

6.
行星会有“情人”吗?在情人节,行星将与它的情人如何度过呢?——别当真,这只是天文学家们的一个玩笑罢了。天文学家把行星的卫星比喻为行星的情人,因为卫星总是围绕着行星不停地运转,就像情人一样形影不离。如果是这样,许多行星都有“情人”。如地球的情人就是月球;水星有两个情人;木星和土星、天王星分别有十几个情人;冥王星目前发现了一个情人……情人节对于行星及它的情人来说,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不过,2000年的2月14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类却为一颗行星制造了一个“情人”。这颗行星是一颗小行星,名为爱神星。“爱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生活》2009,(4):20-21
<正>在演化中的行星系统,两颗原行星相撞。相撞释放出的能量把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加热。这个行星系统是围绕着恒星HD23514(图中右上)形成的。它位于金牛座昴宿星团中,距地球440光年。原行星是大小如同月球尺度的胚胎行星,它们是千米尺度的微行星,因彼此的重力相互吸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     
从太阳到我们所在的地球与到月球的距离基本上相同,阳光照在这两颗行星表面上单位面积年均量是相同的。但是,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是15摄氏度,而月球是-18摄氏度,导致这种差异的关键是地球的表面有一个大气层。大气层象一块毽子一样可以收集阳光带来的热量,否则热将会逃逸到太空中: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所知,太阳系里除人造卫星以外,还拥有70多颗大小不一的天然卫星.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么多携带卫星的行星中惟独只有我们的地球可以较常观察到日全蚀壮丽的天文景观.事实上,尽管月球直径仅为太阳的1/400分之一,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刚好大400倍,所以月球却有机会周期性地利用地球来遮挡太阳的光线.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下旬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距地球50光年的某恒星环绕轨道上有一颗环境类似地球的行星存在,这颗太阳系外的遥远行星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4倍,与天王星质量差不多,是一颗由固体岩石构成的全新行星,其环绕恒星运行时也正好处在一个非常温和的轨道区域,科学家们称这颗行量为“超级地球”。美国航天局在8月31日也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两颗与地球有很多共同自然属性的小行星。人类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可以适合生物生长的另一地球。  相似文献   

11.
月球10大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它们是“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缺陷,其中第三种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12.
湖州 《金秋科苑》2009,(23):38-39
据国外媒体报道,小行星撞击形成的陨坑会在行星表面形成最神奇的地质结构。太阳系的很多其他行星和卫星,包括我们的月球,表面都布满了陨坑。在地球近46亿年的历史中,类似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也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3.
湖州 《今日科苑》2009,(23):38-39
据国外媒体报道,小行星撞击形成的陨坑会在行星表面形成最神奇的地质结构。太阳系的很多其他行星和卫星,包括我们的月球,表面都布满了陨坑。在地球近46亿年的历史中,类似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也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4.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了支持月球诞生最新理论的一些论据 ,形成于80年代的新理论认为 ,月球诞生于 4 0 .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巨大天体 (其大小不小于火星 )的相撞。由于这次“天地大碰撞”引发的爆炸曾使大量赤热物质喷溅到宇宙空间中 ,这些赤热物质在地球周围形成环形物。大冲撞之后一年左右 ,月球从这环形物中诞生了。计算机模拟这一过程表明 ,地球喷射出两个相当于月球质量的赤热物质 ,赤热物质在月球周围形成环形物 ,其内部的引力作用较强 ,物质粒子难于互相融合。而其外部的引力作用较弱 ,物质容易凝聚成团 ,从而形成了月球。月球诞…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行星的形成是发生在恒星形成后不久,比如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是在太阳形成后不久,剩余的尘埃在相互碰撞中形成的。但最近,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行星也有可能形成于恒星生命的末期。美国航天局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在一颗距地球1.3万光年的脉冲星周围,围绕着由碎石组成的盘状物。这颗脉冲星的前身曾是一颗巨型恒星,大约10万年前,该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坍塌,形成了现在的脉冲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个碎石盘很有可能是恒星末期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但又未被完全炸飞。这个弥漫着尘埃的碎石盘与导致地球出现的尘埃物质颇…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07,(6S):I0004-I0004
今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581c”,它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千米,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40℃之间。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天文学家还不能确定它是像地球一样,表面由岩石组成的星球,还是一个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大冰球”。  相似文献   

17.
在距离太阳大约8亿公里的地方,有一颗巨大的行星,它就是木星。我们若从太阳出发掠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后,乍一看到木星时肯定会大吃一惊,“太阳系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行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也大得惊人,大  相似文献   

18.
宇宙很大,宇宙间的星体也接近无数多,许多人坚信其中一定存在有与地球条件一样的星体,且那里生活着与地球人相似的高级智慧生命。 有没有外星人 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宇宙里存在外星人。他们认为生命的演化应该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德雷克教授还从天文学、有机化学、进化生物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综合分析和提出了一个有关宇宙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数目的方程。在他的方程里,假若银河系(共约有2000亿颗恒星)每1000颗恒星中有1颗附带有行星;而这些行星里,每1000颗中只有1颗具备生命存在所需要的大气层;并且所有拥有大气层的行星当中,又只有千分之一的行星具备了生命所必需的其他条件,这样推算下去,即使银河系里真正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只有十亿分之一,那么也至少还有100-200颗以上的行星存在生命。而茫茫宇宙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河外星系还有10亿个。假如每个河外星系有一个适合生命形成的星球,那么整个宇宙也应该不少于10亿个!难怪不少人觉得,宇宙间肯定有与地球相类似的星球存在,而且那里有和我们地球类似的混合大气、引力、水以及外星人。他们甚至还相信部分地外文明可能已经超过了地球文明几百万年,因为比较而言,我们太阳系...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另一个地球",这颗被称为开普勒-452b的行星距离地球1 400光年,位于天鹅座。拥有与地球惊人相似的恒星与行星组合,是目前为止与地球最为相似的一颗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官网上这样写道:"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另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20.
行星地质学是从天文学和地质学中发展形成,借鉴传统地质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环等固态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随着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涵盖行星固体圈、行星表面环境、行星资源以及生物或适生环境演化等多个方面。行星地质学与月球和深空工程探测相辅相成,工程探测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而行星地质学的新发现又能很好地促进工程探测的实施。但目前我国行星地质学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在研究平台和研究队伍上仍存在很多短板。行星地质学是跳出地球看地球,进一步比较、拓展、深化和推动地球科学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家深空探测科技战略的深入推进,行星地质学研究的制约愈发明显,需及早布局、大力发展,以满足学科发展和工程探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