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县业余体校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系统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县体委独家办体校大部分出现了“经费少、教练少、场地设施少、运动员文化成绩差、运动水平差”的三少两差的局面。旧的县业余体校体制亟待改革。“三联办”县体校打破了独家办的局面,由县体委、教育局、学校(中、小学)联合办学,体委提供主要训练场地、设施、配备部分教练,承担部分比赛经费,负责训练竞赛业务;教育局负责教学  相似文献   

2.
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环节,又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我国业余训练的体制是“一条龙”的训练体系,它由初级训练、中级训练和高级训练组成,县级业余体校属于初级训练,是“一条龙”训练体系的基础。目前,广西业余训练面临重大挑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有些县的体委被撤消或者合并,体委下属的县级业余体校困难重重,县级业余体校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广西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笔者从广西现有县级业余体校内部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其他省市的经验,对县级业余体校的出路进行…  相似文献   

3.
1 研究目的县市业余训练是我国体育运动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多年来,为奥运战略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为全民健身战略培养体育骨干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县市业余训练受诸多矛盾困忧,发展艰难,致使训练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本文在对湖南省县级业余体校、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探求发展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东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县级业余体校、省级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篮球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培养单位、教练员、运动员的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北京市体委与北京市教育局加强协作,在去年联合召开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研讨会。市体委主任马贵田、副主任贝卓华,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玉民,体委和市教育局有关处室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体委群体司司长邱玉才、副司长郭敏,国家教委体卫司司长宋尽贤、副司长曲宗湖到会指导。研讨会在总结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中小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坚持多种业余训练形式培养运动后备人才,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东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县级业余体校、省级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篮球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场地和经费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角逐,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的较量。挖掘学校业余训练的潜力是开拓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从体育竞争的规律和需要、从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经验教训来看,建立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的体育政策、各级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历史习惯为建立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奠定了基础。但要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尚需逐步改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以及解决必要的经费和改革管理等问题。目前还要在招生、输送、训练、竞赛等管理问题上,进一步调整、处理好学校业余训练与体委系统训练队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问卷调查及专访等形式,就当前我国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体委业余体校、教委试点校、传统项目学校和二、三线队伍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体系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制度、管理、经营、训练等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1·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人才的主要来源体系是,以基层足球代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为塔基,以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和重点业余体校位中层,以国家队和各省市代表队为塔尖的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层层衔接的足球后备人才“三级网络”培养训练体系。它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组织领导体制。这种体制为我…  相似文献   

11.
搞好篮球运动队的业余训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搞好基层学校篮球队的训练工作,使学校业余篮球队在有限的业余训练时间里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对江苏省溧阳市具有一定篮球训练经验的教师10名、2000年参加市初中组、高中组及职高组比赛前三名的篮球运动员100名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以科研为先导做好业余体校选材定生工作孙德鹏(招远市业余体育学校)1立足于长远发展,提高对选材工作的认识县级业余体技工作千头万绪,宗旨是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重点是训练,关键是选材。选材是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材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入的效益,关...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祁东县是一个比较穷的县,向来体育基础较差,但1986年以来业余训练工作蓬勃发展,参加全国少年比赛,或全市性比赛成绩斐然,可谓是一年迈开一大步,三年打了翻身仗。3年来还向各级体育院校体工队输送了93名体育后备人才。获得了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体育贡献奖”。祁东县业余训练发展迅速的秘诀是什么呢?县体委、教委和学校的负责同志说:最重要一条是定“教体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工作在调整中得到发展。三年来,各级业余体校共向省体工队和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材413名;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共获得20枚金牌、48枚银牌、36枚铜牌,打破54项省少年年龄组记录;一批业余体校的学生考上体育院系,还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体育骨干。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后备人材的培养上,有几条经验是值得有关部门和从事业余训练工作的同志们借鉴的。一、发挥大中城镇的优势据统计,近三年来,全省各地向省体工队和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材413名。  相似文献   

16.
<正> 旨在“发展城市学校体育,发现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东北、华北六城市首届学校体育研讨会,于今年1月4日至7日在哈尔滨市举行。在研讨会上,来自沈阳、大连、长春、太原、石家庄和哈尔滨市体委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同志,就如何  相似文献   

17.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日艰难。本文意从组织理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四湖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是省、市体委布置的训练网之一。我们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在全面管理,科学选材,强化训练方面下功夫,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积极开展训练活动,几年来为上级体校、体育训练部门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体育后备人才,其中包括象熊国宝、万迪仲这样著名的世界冠军和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运动苗子。我们的做法是: 一、正确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业余体校纳入教育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曾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艰难。从组织理论出发,对业余体校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组织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业余体校进行改革的初步看法,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少年体育训练》2014,(2):135-137
<正>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发展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