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本分析法等研究赛场上观众打出的标语,探讨其概念、分类、社会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赛场观众标语属于标语的范畴,具有标语的一般属性和自身特殊性;根据不同特征可以对赛场观众标语进行相应的分类;赛场观众标语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活跃赛场气氛、表达个人或群体诉求、宣泄社会情绪等。建议对赛场标语加强管理,并正确鼓励和引导观众增加标语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赛场观众行为失范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的国际性体育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国赛场观众行为失范现象在逐渐增多。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赛场观众行为失范的涵义进行阐释,并采用归纳法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造成赛场观众行为失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观众进行道德行为重塑的途径,以期为优化中国体育赛场文化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观众在体育赛事中起着特殊地地位。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是亚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亚运赛场观众礼仪和赛场文化,提出了实现亚运赛场观众礼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赛场观众服务质量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质量,即服务交互质量。为全面系统地分析赛场服务交互质量,通过结合赛场服务的特性,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服务交互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赛场服务中各主客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赛场观众服务的交互性决定了观众对赛场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取决于赛场所提供的各类服务资源,观众参与同样对服务质量感知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赛场服务质量的提升中要借助各种服务理论,从营造场馆环境氛围、提高赛场服务人员素质和树立以观众为导向的竞赛理念入手,来加强赛场服务资源质量的供给,并引导观众合理参与,从而增强观众对赛场服务体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赛场观众礼仪与2008北京奥运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场观众礼仪是奥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门。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可知:奥运赛场观众礼仪是观众在参与奥运会赛场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整套表现尊敬、教育和审美意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历届奥运会赛场观众的表现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北京奥运会赛场观众礼仪文化建设时间紧迫,是“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且具有多重历史意义。由此提出了奥运赛场观众礼仪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逐步临近,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将陆续完成.从诸多观众问题入手,分析和总结良好的赛场环境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并就北京奥运会赛场观众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浩  石岩 《中国体育科技》2022,(11):103-113
自律对赛场观众行为的规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提出赛场观众自律概念,基于三角互证研究策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建构赛场观众自律的概念维度,并通过量化研究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赛场观众自律是观众在内化赛场文明行为规范为自己认同的基础上,在赛场中主动抑制负面行为以符合规范要求的一种能力,由规范认知、责任认同、自我调节和冲动抑制4个维度构成。规范认知是赛场观众自律的基础和依据;责任认同是观众将外部规范内化的过程,是对规范认知的深化,是观众对自身责任的一种高度接受并赋予主体意义的状态;自我调节和冲动抑制是赛场观众自律相对具象的2种表征,突出了自律的理性特征。基于质性研究结果编制的赛场观众自律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赛场观众自律的一阶四因子测量模型拟合较好(χ2=308.695,df=98,P=0.000,TLI=0.922,CFI=0.936,RMSEA=0.062,Cronbach’s α=0.871),该量表可在后续实证研究中应用和检验。通过三角互证研究策略,证实赛场观众自律的概念模型与一阶四因子测量模型保持一致,量化研究验证了质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效度能够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看台文化建设,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文本分析对赛场看台体育标语进行分析.赛场看台体育标语作为赛场看台文化组成中的视觉部分,是观众情绪表达的载体.赛场看台体育标语的内容与观众的认知、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及世界时事等密切有关.赛场看台体育标语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具体应用,以形成一种场境效应影响观众及运动员情绪和营造比赛现场氛围.目前,赛场看台体育标语存在不文明及管理规范性等问题,从多学科视角提出改进策略: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倡导看台体育标语人性化建设;从组织管理学角度做好体育赛事组织工作;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处理的程序化的看台体育标语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观众体验是赛场服务管理的硬核.在前期赛场观众体验理论假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认为,赛场观众体验具有复杂的构成,主要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社会体验和戏剧性体验.通过方差检验可知,不同细分群体,观众体验存在相同的一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盛会是体育精神和人类文化的集中表现,2008年奥运赛场观众组织得如何,观众素养的高低以及赛场的文明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形象,甚至直接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以奥运为契机提高我国赛场观众道德,进而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道德素质有必要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精神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对比其他国际赛事经验后认为:观众公共道德及比赛基本礼仪的赛场观众道德素质需要提高,从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完善体育组织建设以及提高观众自身道德素养等三方面来入手.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反球场观众暴力的立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石岩 《体育学刊》2004,11(2):14-17
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探讨国内外反球场观众暴力立法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为了遏制球场观众的暴力行为,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专门性法律,并在防范和控制足球观众暴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面对近年来我国球场上经常发生的球迷闹事事件,依法治理是根本,目前应该借鉴国外反球场观众暴力立法的经验.加快我国反球场观众暴力立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研究历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球场观众暴力的成因和遏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和帕累托分析法,对我国20年来球场观众暴力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思考,探寻其发展轨迹和方法演变。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单一,其中思辨式研究占主流,缺乏实证研究;文献资料法居多,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较少;缺乏实验法与个案分析法的应用。鉴于此,应从逻辑层面、方法层面和形式层面加强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研究的规范化与学理化;抓住当前球场观众暴力研究系列化、全面化的良好机遇。找好研究方法的创新切人点。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式与方法的综合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欧洲球场观众暴力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球场观众暴力一直伴随着足球。英国不仅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而且也是球场观众暴力、足球流氓的传统发源地。1960年以来,球场观众暴力在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发展与蔓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首先介绍了欧洲球场观众暴力的简要历史,然后重点通报了英国在球场观众暴力问题研究上所做的工作、主要理论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研究状况。为我国今后在球场观众暴力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外球场观众暴力事件中“袭警”问题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外球场观众暴力事件中比较典型的“尼维尔(Nivel)事件”与“3.24事件”进行回顾与分析,在对球场观众与警察冲突现象的特点以及这类现象中袭警行为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因素进行阐述。研究表明:(1)球场观众与警察冲突现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派生性和暴力侵犯客体的被动性;(2)球场观众与警察之间的冲突现象可以运用集群行为的理论来阐释,采用较为缓和的措施加以缓解;(3)球场观众的越轨行为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其袭警行为也并不是行为结果的直接强化,大多数这种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会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足球联赛观众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体育观众满意度模型"(SportSpectatorSatisfactionModel,即SSSM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足球联赛的观众满意度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我国足球联赛观众满意度低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足球联赛观众满意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球场观众暴力遏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石岩 《体育与科学》2003,24(5):13-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与现场研究等方法探讨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遏制策略问题。在介绍中外防范与治理球场观众暴力主要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球场观众暴力防治工作现状与问题,提出了6条遏制策略。研究结果可供政府有关部门在防治球场观众暴力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和统计法,通过研究职业、个人价值与观赏性体育消费的联系及消费现状来了解观赏性体育消费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个人价值观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职业的观赏性体育消费差异显著,其中政府公务员、银行职员差异尤为明显。总之,个人价值与观赏性体育消费之间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不同职业的观赏性体育消费行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 (STAIC) trait anxiety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all sixth-grade boys at one school (N = 181). Based on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40 high-anxious and 40 low-anxious subjects were identified for participation in the study. Stratified random assignments of these subjects in a counterbalanced manner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eight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effects of an audience and task difficulty o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were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Two social conditions—learn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spectator or alone—and two conditions of task difficulty on the pursuit rotor—hard and easy—were employed. Each subject was tested on one day, under one condition of task difficulty, and under one social condition. Data were treated with a three-fact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three STAIC anxiety scale scores used to evaluate within-task feelings of anxiety and three mean performance scores for each of three blocks of pursuit rotor trial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ignificant main effects due to social situation were not apparent until the last block of trials, when subjects in the spectator condition did better. State anxiety scores for those who performed alon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those who performed with a spectator present over all blocks of trials.

Although low-anxious subjects' overall mean performanc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high-anxious subjects' on the hard task, 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until the last block of trials. The overall mean performance scores for both groups for the easy task proved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low-anxious group. Though the results partial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 spectator increases the learner's drive and facilitates performance, the majority of the results favor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es that a spectator reduces drive and serves to console or reassure the learner.  相似文献   

19.
球场观众暴力的理论阐释和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球场观众暴力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基于集群行为理论阐释球场观众暴力的成因,并介绍了国外球场观众暴力的社会心理模型及其因素分析。研究认为,球场观众暴力是一种集群行为;球场观众暴力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效应;球场观众暴力受多种相关因素共同影响。另外,社会安全阀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更好控制球场观众暴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关于球场观众暴力应急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件特性、事件规模、组织化程度和表现形式多个角度,对球场暴力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能量释放理论和破窗理论对"能量失控"和"暴力升级"过程进行分析,以球场观众暴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静态系统为基础,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开展动态应急管理工作。在处置球场观众暴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运用"鱼钩—长矛"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同时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最后,面对当前我国严峻的赛场安全形势,有必要从"零容忍"策略和"情报主导"策略两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球场观众暴力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