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4月30日,女团决赛,中国队以3比1击败老对手中国香港队。小郭跃第二次登上世乒赛团体冠军领奖台——算上去年的混双她已经是第三次登上世乒赛冠军的领奖台了——但她的眼里噙满了自责、侮限的泪水。一个小时前,郭跃在第二盘比赛中1比3负于宿敌帖雅娜。她哭了,队友、教练劝也劝不住。"年轻没有失败",和6年前在吉隆坡45届世乒赛女团决赛负于中国台北队徐竞、进而失去了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张怡宁相比,郭跃这几年来走得已经很顺了。法兰克福飞回北京的班机上,郭跃拿掉了自己枕着的碎花蓝色卡通枕,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这个枕头是我在网上买的,回北京以后,我要好好去购物,多买点东西,让自己心情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儿时曾听过“灰姑娘”的童话,美丽的灰姑娘从小没有机会在人前绽放光彩,善良的神仙婆婆帮助她把南瓜变成马车,把小老鼠变成白马,把布衣荆钗变成礼服,让她有机会与王子共舞,后来,王子靠一只水晶鞋认出了灰姑娘娶她为妻,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最近的乒坛,也有这样一位“灰姑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就是帖雅娜。 2001年大运会乒兵球赛场上,当时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外贸专业的贴雅娜一举夺得了女单、混双和团体三枚金牌,前国家队总教练许绍发评价说她打的是“文化球”,釜山亚运会上,代表中国香港队出战的帖雅娜又与张钰合作,出人意料地在混双比赛中获得冠军,香港媒体把这枚金牌评为“最惊喜的金牌”。亚运会后,帖雅娜再传喜讯,与恋爱六年的男友完婚。  相似文献   

3.
发现帖雅娜     
苏根源 《乒乓世界》2012,(1):154-154
在当今国际乒坛上,帖雅娜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个河南姑娘,十年来一直是港队的当然主力,获奖无数。她为香港争得了荣耀,香港让她的乒乓天份得到充份舒展。在她和香港之间,有一道彩虹桥,是她的幸运还是我们的缘份,让帖雅娜凭藉彩桥,由此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4.
董雅 《新体育》2007,(4):34-35
知足:“我比较懒惰啦。” 1月29日傍晚.在欧洲转战两周的帖雅娜终于降落香港国际机场.虽然在克罗地亚站和斯洛文尼亚站的成绩均不理想.但她并没因此烦恼.还趁着转机的空儿给家人买了几份小礼物。香港的夜晚灯光璀璨.然而这对于帖雅娜而言只是路过的风景.她居住在市郊的乌溪沙青年新村——中国香港乒乓队的新宿舍.这里很僻静.帖雅娜一般不会外出.与室友聊天、上网、给父母和老公打打电话就是业余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1):104-109
香港选手帖雅娜最擅长进攻性的防守技术,她通过巧妙控制,让对方先进攻,随后再伺机反攻的战术套路,战胜了很多高水平的对手。这种“后发制人”的作战方式体现了帖雅娜的技术风格,发挥出了她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12月8日凌晨,在多哈返港的航班上,我特意坐到帖雅娜的身旁。她似乎已明白我的采访用意,我们相视一笑,这几天来的风雨阴睛,尽在不言中。  相似文献   

7.
王冬妍 《乒乓世界》2002,(12):17-17
去濮阳参加帖雅娜的婚礼之前,本刊记者先到了她的家乡郑州,在那里受到了她父母的热情接待。帖雅娜出身于工人家庭,爸爸帖双生和妈妈焦二菊同为河南省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职工,弟弟帖亚龙今年上初三,成绩还不错。中午,他们全家人请记者吃了郑州有名的“合记烩面”,—碗热腾腾的面吃下去,不但驱散了一身的寒意,也驱散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大家很随意地聊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8.
年度冷门     
年度冷门:亚运会女单半决赛王楠3比4帖雅娜(6,-8,-4,2,7,-7,-6)一年前的2005年,在上海世乒赛上,王楠面对陌生面孔——韩国新秀文炫晶,她两面打一面,最终苦战7局被对手淘汰出局。这场比赛也因此入选"风云2005"的年度冷门。  相似文献   

9.
6+1=“齐”     
《新体育》2003,(4):24-25
中国传统里,七有齐整圆满之意。钩股定理中对七巧板的描述是“统中求变,灵易多态”。艺体队里也有一个七,那就是集体项目的教练何晓敏和她的六个宝贝队员。" 京城磨砺十几载" 从80年代初我国首批少儿艺术体操队正式组建起,何晓敏便进入了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开始艺术体操训练。这以后二十几年,随着中国艺术体操的成长,她也从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变成了国家队集体项目的教练。" 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何老师觉得现在这群孩子好幸运。1981年,9岁的她在母亲恋恋不舍的泪光里踏上从广西开往北京的列车。怀揣着妈妈给她的七块钱(…  相似文献   

10.
李映雪 《网球天地》2008,(9):139-139
看惯中国人打球的我,突然发现网球是项国际化色彩浓厚的运动。每位职业球员都以个人身份征战网坛,这也让这项运动多了几分残酷。中国人更多的是讲求团队协作精神,尤其在我们的优势项目上,往往占据世界前列。而职业网球选手都有各自的教练团队,由教练陪同在世界网坛征战。起初,我还无法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但后来看到16岁的莎拉波娃捧起了她的第一座大满贯奖杯,18岁的纳达尔成就了"红土之王"的美  相似文献   

11.
林强 《乒乓世界》2006,(4):61-61
2006年3月4日到5日.第19届亚洲杯在日本神户市立中央体育馆开拍.中国队在教练肖战和乔红的率领下派出了王皓、陈王己、王楠和李楠4位选手参赛。实力不俗的韩国队只派出了4名年轻选手,中国香港队以帖雅娜、林菱、李静和高礼泽主力阵容出阵,东道主日本队则倾巢出动,共有包括福原爱、吉田海伟在内的6名男女选手参赛。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5日晚,距笔者参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培训会课堂教学展示过去快三周了,看到"浙派名师体育培训班"微信群李燕娜老师转发的一条微信:"记得半年前,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送你女儿来打篮球’,我欣然同意!老师让我上网注册,然后每周一早上上课前参加训练,下午打比赛!我听了一愣,我说她以前从没接触过篮球,连运球、传球都不会,更别说投篮和比赛了!老师说:"不要紧,她们会一边比赛一边学的!"想想以前,  相似文献   

13.
黄毅 《乒乓世界》2012,(9):148-148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执教钦州俱乐部的前世界冠军谢赛克攀谈时,无意中提起出访菲、老两国一事,谢赛克说老挝乒乓球队的孙教练是其好朋友,并嘱咐我到访老挝时,代为看望问候孙教练。因为孙教练在老挝朋友多,可为出访老挝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助一臂之力,所以,为了安排好在老挝的活动,我提前联系了孙教练。果然不出我所料,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孙教练就帮助我们协调好了多方事宜。为了表示感谢,到达万象后的第二天,我便联系上了孙教练。她是一个很精干的女教练,大约50多岁。通过深入交谈,我了解到,原来孙教练与中国还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初次见面我就吃了一惊:这哪里是球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的排球教练?分明是一位高等学府里的专家教授,再不就是清客名流。然而,他的确是排球教练,而且是一位老资格的排球教练。他,就是昔日“平拉开”战术的创造者,曾几度率领北京男排连夺三项全国大赛冠军,打出北京球队中不为多见的“三连冠”的北京队主教练——王祖洪。说王教练有学者风度一点不假,他本人就是学生  相似文献   

15.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15岁的唐鹏正式进入国家队,而大他三岁的帖雅娜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到大学读书。  相似文献   

16.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2,(11):10-11
1O月3号中午,女团四分之一决赛前,我在运动员休息大厅见到正在吃午餐的王楠,就和她聊起上午的单项抽签。她还没看到排阵表,我告诉她女单上半区的对手比较强,她这条线上有金英姬、帖娅娜和李佳薇,王楠听后笑着说:“咳,这不算什么,比这难打的我也遇到好多次了,现在得把自己当年轻选手来锻炼啦。”看到王楠那么自信,我想这次亚运会她又要满载而归了。  相似文献   

17.
叶婉 《乒乓世界》2014,(10):132-132
在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楼乒乓球训练场地里,一个自皮肤、金头发、努力挥拍的女孩子十分显眼,她叫德沃·林赛,是今年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特招生,专门为了打乒乓球而来中国留学的比利时女孩。在乒乓球班里,14岁的林赛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她的教练、前世界冠军牛剑锋说,林赛的训练量完全跟得上,水平一点都不比其他同学差。林赛的“伯乐”——带她来到中国的壬大勇教练更是对她赞不绝口,“她训练非常刻苦,我很少见到这么执着的孩子。她有一个参加奥运会的梦,所以我带她来中国,来圆她的乒乓梦、奥运梦。”  相似文献   

18.
冰河时代     
“我喜欢冬天游泳。”四岁的列娜说。在莫斯科和东欧国家进行冬天室外游泳的人们都被称为“海象”,列娜是莫斯科最小的“海象”。列娜的一家都是室外冬泳爱好者,她三岁便开始冰水浴。“我的孩子在冬天从来不生病,”列娜的母亲说,“可是一到夏天,他们却有时患轻感冒。”这是因为人体对感冒的免疫力并不是  相似文献   

19.
婚礼进行曲     
王冬妍 《乒乓世界》2002,(12):16-16
10月26日是贴雅娜大喜的日子,新郎郑谦是中国乒协(濮阳)实验学校的教练,经过六年多的爱情长跑,他们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本来贴雅娜跟香港乒队请了半个月的婚假,但由于她在亚运会上“意外”地斩获混双金牌,返港后活动特别多,包括董建华在内的香港高层领导人接见,所以她回家的日期一拖再拖,直到23日,她才从香港返回郑州,24日一大早奔赴濮阳,开始为作新娘准备起来。  相似文献   

20.
接到三中俞祥林老师的电话,我摄用了好久。以至地怀疑我是否把电话挂了。俞老师在电话中告诉我,会库浙江省少年排球赛想邀我去帮助训练,当教练。并且说.比赛虽在暑假里,但补贴不高......他在电话里似乎觉得我自些疑虑,便说让我考虑考虑,晚上给他答复。晚饭时,电话铭又响起,我提起了电话。"怎么样"是祥林的声音。"冲着排球两个字我来!"我回答说。"太好了!"他高兴地摘下了电话。可他决没有想到,他会天打来的这个电话,深深触动了我那个蕴藏在心中已经多年、至会无法缓解的情结,排球情结。记得1972年初,我作力文革前的最后一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