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村民选举权是法律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而村民委员会选举多数决制度在参与成员范围、决定程序和权利救济这三个方面侵犯了少数人选举权的实现,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机制来衡平选举多数决制度,如弱化户籍制度和宗族势力对村民选举权的影响,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监督机制和救济措施,这一方面能够制约多数人权利的行使,另一方面又能够保障少数人积极参与到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去,从而实现村民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就业、生活,渴望被城市接纳并最终扎根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市民化的道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调查发现:二元户籍制度、收入低且不稳定、住房问题、参保率低、长期留城信心不足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因素。现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意见表达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民工群体在城市边缘化的生存 ,使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基本政治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工会组织的运作方式调整的滞后 ,已经不能在劳动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有效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社会中介组织的不发达和群体自组织能力的薄弱 ,也使农民工的意见表达渠道存在着单一化和时效性不强等缺陷。中国应该从改革选举登记制度 ,改善工会运作模式 ,培养农民工自组织能力等方面做出努力 ,健全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 ,从而达到切实保障他们各项政治与社会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安全状况的恶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人们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户籍-身份制度及部分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消除歧视、用新的户籍制度代替传统的户籍制度能够增加城市的安全系数,有利于构建城市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他们在城市的住房主要是单身宿舍、工棚或合租房,不但面积狭小而且条件恶劣,与城市市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以往的住房政策又对他们关注较少。解决好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不仅关系社会公正与和谐,也关系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变革现行土地制度,并辅之以建设流动人口公共住宅、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从而让这部分人群也能在城市“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不是简单的让进城农民"入户"就能解决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受阻的根本原因,但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缺乏、农民工个人素质的低下、城市高昂的成本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市民化进程。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阐述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分析市民化的阻碍因素,从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分担机制等方面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向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农民工进城的动因是什么?农民工进城后的状况如何?这将影响到农民工今后的去向,从而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文章认为,农民工离乡背井到城市闯天下,但求生存和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历尽艰辛,奉献于城市又依赖于城市,但只能是没有城市身份和保障的“编外市民”,难以享受到城市人应有的社会保障。这既是深圳农民工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圳城市稳定和发展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民工获得城市身份,成为真正的市民。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形期的重要标志,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使得农民工的身份无法被城市社会所认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比较分析、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省七个城市的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农民工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丰富我国群众体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户籍制度、就业困难、社会交往、身份认同等诸多困境。而社区教育,因其收费低、全员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色,成为最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形式。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方面,社区教育在消除制度壁垒、经济阻碍、社会隔阂与心理自我排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一份子,转变为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随之而来许许多多农民工问题。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出台重大方针,调整执政理念,促成了各级政府有关农民工政策的积极演进。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到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到为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农民工政策不仅是新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三个村庄的个案研究。调查显示,尽管外出村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表达程度较高,但他们的政治参与水平不高。政治认知和政治表达程度较高的原因是:流出人口文化素质较高;流出人口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他们接受了城市政治文化的影响,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愿望。投票率和政治参与意识较低的原因是:流动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很难与家乡保持畅通的联系;选举领导小组没有采取有效的通知手段。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采取函投等灵活的多种投票形式;合理利用和开发家庭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加强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力度,调动选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规范委托投票;灵活确定选举日,提高流动人口的投票率等。  相似文献   

12.
选举权平等原则是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律意义上的平等选举是一种完全的平等,最终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选举制度关于平等选举的规定及贯彻实施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13.
Classroom voting can be an effective way to stimulate student discussions. In this pedagogy, the instructor poses a multiple-choice question to the class, and then allows a few minutes for consideration and small-group discussion before students vote, either with clickers, cell phones, or a non-electronic method. After the vote the instructor guides a class-wide discussion. Here we report on a study of precalculus voting questions that includes data from 25 classes taught by eight instructors at five institutions over the course of 7 year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ways of identifying the questions most likely to provoke good student discussions. We recorded the percentage of each class voting for each option on each question posed, a total of 851 votes. We have 60 questions on which we recorded the results from at least five classes. We identified the five questions with the most widely dispersed votes, a method that has a history of being helpful in identifying good discussion questions. We present these five questions here, four of which we found to be examples of questions which are particularly good at stimulating student discussions. We include notes about how we used the questions in class.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的、独立的人权,是农民工应当具有的宪法权利,然而在我国由于法律及具体的执法、司法方面的欠缺,以及一直以来传统做法所造成的障碍,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社会保障权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考量中国农民的现实特征,从法律运行全过程对其法律保护的实现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使他们的权利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量子投票方案。投票者利用局域幺正操作进行投票,计票员可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出投票的结果。通过对方案的正确性和秘密性进行分析,表明该方案是安全的。而且,与采用N维量子纠缠态的量子投票方案相比,该方案只涉及二维量子态,测量较为简单,这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更易于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予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在法律制定、框架设立、司法监督、实施效果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制定相对独立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18.
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分离主动表决权与被动表决权,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政府只以被动表决权方式行使有关政治、产业政策方面的保留权利;而将资源配置方面的权利售予流通股公众,由流通股股东控制公司经营权,调动流通股东促进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但也是一个"身份"加"契约"之歧视性概念,宜以"农民移徙工"替代。改革开放以来,因制度的缺限和政策的不完备,农民移徙工的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保障遇到许多障碍,客观上构成了对这一群体之歧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审视我国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保障,一方面可以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中明确共同标准以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唤醒社会对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尊重,促使国家以最大能力履行责任。而其核心旨在保障这一特殊群体权益之实现,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种种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进城农民工发展权的缺失。在民生导向视角下将保障和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既作为发展的目的,更要作为发展的动力。要通过加快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机制,建立有序政治参与机制,在代际传递中实现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途径才能更好地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