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师陀的小说创作也显示了他的这种美学追求和文化建筑。可以说,死亡的悲剧是师陀小说悲剧意识的最终指向,他以不同形式的死亡来向我们展示悲剧的终极状态,而其作品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体现出了滑稽与荒谬性,将我们引向生命的纵深与终极的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师陀小说死亡悲剧意识的分析探讨来进一步认识其小说的深层意蕴和内涵,体味师陀对生命的终极思索。  相似文献   

3.
现代悲剧小说是新的文化精神和着被毁灭、否定的有价值人生在燃烧的时代熔炉中铸造的利剑。在新小说观念的影响下 ,现代悲剧小说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人生 ,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使现代悲剧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显示出现代观念下的悲剧人生阐释。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学界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对小说的读者和后世的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哈代的悲剧观是他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源,这种悲剧观在《卡斯特桥市长》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主要对哈代和《卡斯特桥市长》进行简单的介绍,而且分析了哈代悲剧观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德西雷的儿子》是凯特·肖邦多部悲剧小说的其中一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揭露了夫权制社会和种族歧视对妇女和黑人的压迫。另外,作者独特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哈代小说婚恋悲剧的研究主要围绕小说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进行。在本文中,作者一改传统做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作家写作的社会婚恋现实和个人婚恋经历,分析了哈代小说人物婚恋悲剧的七大心理特征,并阐发了其启发意义,为研究哈代作品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作品从三个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然后从作家入手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步美国的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该小说是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生活,在小说中蕴含了对女性主义的研究。文中通过女性悲剧的人物形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真实的解读。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命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匠。他一生中写了多部小说,其中《太阳照常升起》是他的成名作。它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小说。通过对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揭示战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命上的牺牲和肉体上的创伤,更是精神上的创伤并且指出战争导致了巴恩斯和勃莱特之间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一生创作了数部著名的小说.他的作品尤其以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命运感而著称,悲剧观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阐述哈代的悲剧现在《无名的裘德》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超自然气氛的描写等多个侧面来揭示哈代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美国著名短篇小说《美女,还是老虎》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章认为,无论给予这部具有开放式结尾的小说以怎样的结尾,都无法使其中女性角色的命运得到救赎,说明她们的悲剧是男权制下所有女性的共同生存悲剧,并简述男权文化对当今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静 《职大学报》2012,(3):35-37,54
方方的情爱小说以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生活的坚守和反叛。展现了她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女主人公们在经历了生存困境和对爱情的失望后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种抗争精神,但得到的却是悲剧性的结局。方方通过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蕴藏其中的深沉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形成她悲剧创作色彩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历的变故、感情的受挫。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其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对扭曲的人性、对变态心理、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人性恶"等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确立了他19世纪末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地位。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真诚勤劳的少女最终被其难以摆脱的人性弱点,无法选择的命运,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逼迫到走投无路,沦为杀人犯的悲剧女主人公形象。那么,苔丝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是命运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文学人物评价的影响的角度来解读张恨水《大江东去》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这个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澄清小说中女主人公薛冰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大冈升平在《母亲》这篇小说里塑造的鲜活生动的母亲形象揭示了日本传统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在对母亲的忏悔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思念。《母亲》是大冈升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过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分析其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小说,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幽默内容,多与人物有关.以王熙凤、林黛玉、刘姥姥三位人物为考察对象,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是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表现、深化了家族悲剧主题、爱情悲剧主题;三是在多个叙事场景化解尴尬,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20.
作为《红与黑》前奏曲的《阿尔芒斯》,描写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预告的是一次革命的发生。小说通过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被法国大革命所打败的贵族阶级残余势力在复辟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描写十分突出。对没落贵族阶级的揭露和批判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力,以及对男女主人公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的出色描写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使《阿尔芒斯》成为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应忽视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