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瑄 《文化交流》2014,(3):36-38
2014年2月5日,“超越历史与物质——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闭幕.本次展览展出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46件(组)丝绸服饰,配有中国丝绸的历史和工艺的图文讲解,使俄罗斯观众得以近距离、全方位了解中国丝绸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当地多家新闻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0,(1):4-4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辉煌60年——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亮相国家大剧院。展览历时11天,展出面积达2400平方米,展现了包括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创意陶瓷和陶瓷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就成果。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8,(4):15-15
2008年3月22日,中国美术馆与敦煌研院合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落下帷幕。纵观整个展览,特点有:中国美术馆外观用敦煌莫高窟外墙高精度实拍图片包装,设计新颖独特;作为展览主要内容的临摹复制品,凝聚了几代敦煌人"面壁"半个多世纪的隐忍、执着和荣耀;该展规模之大,作品之精,影响之远,前所未有,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比起2004年的法国印象派画展,更为壮观;似乎大力神穿越了漫漫黄沙将敦煌洞窟搬移到了这座繁忙的都市,人们不必远行,就可置身于另一种沉寂然而辉煌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4,(3):24-24
正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日前举办"中国河北文化周"系列活动。河北省文化厅组派包括展览、民俗演出、民间技艺展示、武术交流等在内的民俗艺人来到马德里,为文化中心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文化中心集中举办各类活动七场,近800多名各界人士参与到现场活动中来,反响热烈。作为文化周活动的重头戏,"河北省雕塑陶瓷艺术展"首先对外开放。展览共展出艺术瓷、石雕、汉白玉雕塑、泥塑、青铜器等作品60余件。精美的艺术品吸引了很多当地观众,前来欣赏询问的访客络绎不绝,对精雕细琢的作品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5.
施健学 《文化交流》2013,(8):M0002-M0002
2013年7月6日,"2013台中市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亮相浙江美术馆。这次展览以第17届大墩美展获奖作品为主,包括历届获奖作品121件,概括介绍了近年来台湾美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两岸艺术文化界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台中市于  相似文献   

6.
瓷器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从中国的陶瓷开始的。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陶瓷的象征和代表,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制瓷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湛、产品“至精至美”,更因为一直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城市无高墙、  相似文献   

7.
邵云  许红 《文化交流》2016,(5):29-32
正当代艺术家参展乌镇国际艺术展,把这个工业社会中乌托邦一般的古镇创造成了一个属于当代艺术的"异托邦"。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陈向宏发起并担任展览主席,冯博一主策划的"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于2016年3月27日在中国乌镇开幕,这个展览正在火热进行中,将持续到2016年6月26日。在此期间,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著名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5月13日上午,"当巴黎遇上温州——中法艺术家温州写生与展览"活动在温州市永嘉县石桅岩景区的楠溪书院启幕。本次活动分为主题展览、学术论坛、写生创作三个部分。此次中法艺术交流活动也是楠溪书院成立后的首个项目。"当巴黎遇上温州——中法艺术家温州写生与展览"共计展出包括雷米艾融、安德烈·布布奈尔、让-达尼埃尔·布瓦尔、刘曦林、程大利、尹舒拉等22位中法艺术家的近60件作品。  相似文献   

9.
正最美人间四月天,与君挽袖作新词。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凭阑观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在中国扇博物馆举行。展览共计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组挽袖、19件服饰和12件书画等,从闺阁女子的绣品、衣物、诗词,尝试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动人、动情的闺秀女性空间,解读明清闺阁的文化内涵。本次展览有两件一级文物亮相,分别为清恽冰的《玉洞仙株图轴》和明柳如是的白端  相似文献   

10.
正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非常向往,因为那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编织日本梦的素材。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日本教科书中选定的精品,日本地名中的"九十九里海滨"、流行歌曲《月沙漠》和名作《敦煌》等,无不反映了丝路情节之悠久。2014年在巴黎举办了"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展览,解说词中明确提到:养蚕的发祥地是中国。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仪式始于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图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图案艺术中民族精神的内涵.认为基于中国原始文化体内部自发的抽象性和表现性以及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和"精神是促使中国图案艺术得以延续发展的两根精神主线.此外,还为新世纪中国图案艺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灏宇 《生态文化》2008,(1):54-54
由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主办的2007大兴安岭文化产品展于2007年8月21日至9月5日在当地成功举办。此次展览是大兴安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收效最为显著的一次文化盛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以伦比的一个重要宝库 ,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圣地。自从 1 90 0年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藏有四万余件藏经遗书以来 ,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它那丰富的经典和艺术宝藏震惊了世界 ,也吸引了东西方学者纷纷前来朝圣。倾注于研究 ,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 ,都知道是批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 ,这个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 ,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现到曲…  相似文献   

14.
楼琹 《文化交流》2017,(7):34-37
正一朵奇葩在异域绽放,那是"土与火"的世界舞蹈。"千年马约里卡精粹——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览日前在浙江博物馆举行。此展是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大规模、系统展示意大利马约里卡陶艺的历史发展、艺术内涵及工艺变革的专题展。141件(组)意大利陶艺珍品远渡重洋来到瓷器故乡,向中国观众展示"一带一路"上意大利陶瓷的精粹与传奇。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来自江苏的文化艺术精品展,去年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展览中心总经理、“相约北京”主策划人张宇说,整个“相约北京”的活动中,江苏文化艺术精品展可以说是个大手笔,是北京目前为止气势最大的一个文化展览,看了这个展览,是一种特别丰富的视觉享受。 展览分三个部分:“吴韵汉风”、“巧夺天工”和“繁华锦绣”。展出的艺术精品达300余件,皆为“精、奇、特、新”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不乏旷世极品,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16.
郭之鲲 《文化交流》2012,(11):71-73
法国巴黎,游人如织。在供奉法国先哲的先贤祠,2012年6月29日起至9月30日,《卢梭与艺术》展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慕名而来,排队等待入馆参观。《卢梭与艺术》展通过卢梭绘画、信件、书籍、雕刻及生前用品等来展示卢梭与艺术的联系,从而使人们纵览这位思想巨人的生平全貌。此外,法德公共电视频道ARTE也以《忏悔录》一书为主线,遍访日内瓦、尚贝里、巴黎、蒙莫朗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术观"作为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不仅需要从"艺术本体"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更需要从"艺术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借助亚历山大的文化菱形图式,通过纵横两个纬度对社会——中介——艺术和生产者——中介——消费者几大要素进行考察,揭示了"中国美术观"形成与建构所遭遇的诸多问题;并发现,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认同之建构与拆解的博弈正是"中国美术观"形成与建构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孟婕 《文化交流》2014,(11):23-27
收获的季节。油画之花盛放西子湖畔 2014年9月20日上午,浙江美术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一一油画作品展”开幕。在浙江美术馆宽敞的展厅里,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是从外地赶来的。从1200余件参评作品中遴选出的578件作品构思新颖、技法细腻、风格多样,值得一看再看。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我国美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展览,每隔5年举办一次。它是新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代代艺者成长的深邃记忆。本届展览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为主题,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13个展区,其中油画展区花落杭州。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相似文献   

19.
王德仁 《文化交流》2013,(10):25-28
在纪念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馆员叶宏明先生,请他谈谈有关浙江的、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代表—古陶瓷。叶先生是古陶瓷学科的专家,曾先后参加恢复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破译秘色瓷、解密兵马俑陶型的烧制技艺工作,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大师"。  相似文献   

20.
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研究陶瓷文化可以更好解析中国文化。基于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陶瓷文化,通过研究陶瓷器、官民窑的发展过程,分析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交替在陶瓷中的体现,更好总结不同年代下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