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媒体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行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和平台。有人称这一外交为"推外交",有人称它为"数字外交",还有人称它为"社会化媒体外交"。①为突出这一公共外交形式的鲜明特性,本文称社会化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媒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大众传媒出现后,对外国公众的宣传除了原有的人际传播之外,日益重视和依赖大众传媒的中介,甚至于一些国家把公共外交等同于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3.
正中韩两国新一届政府执政后,两国均对彼此间的外交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韩国朴槿惠政府从建立东北亚地区和平合作体系的外交目标出发,调整了李明博政府时期"亲美疏华"政策,选择进一步充实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也在2013年首次明确将周边也视作中国外交的首要外交政策方向,更加重视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两国均向对方国民众开展公共外交和多样化的传播活动,以期获得对方公众对己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进国家利益、改善外交关系。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国驻韩大使馆与韩国驻华大使馆、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与驻华韩国文化院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公共外交作为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息息相关的概念,其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各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亦逐渐增多。通过对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研究的跟踪,我们发现自2012年公共外交论文发表高峰后,2013年、2014年公共外交领域的学术研究数量曾有所下降,且概念较为繁杂、体系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急剧增长的通道,企业海外投资也日益成为中国国际存在及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企业公共外交增进中国国家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正成为当今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企业公共外交就是一国企业为了改变外国公众观念、塑造自我良好国际形象而开展的信息、知识和价值传播活动。与传统单纯的企业公关不同,企业公共外交的建构与实施基于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8月4日,韩国国会投票通过的《公共外交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及《实行令》正式生效。《法案》明确了韩国公共外交的目的、定义、基本原则和职责,《实行令》则针对法案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条款。这份首部有关公共外交的法律性文件为未来韩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共外交”这个词正在走入国人视野,可以说,这是人民政协近两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并践行公共外交的结果。其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利用自身优势,为推动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政协委员更是结合本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以往对于公共外交的应用,大多数是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和国家形象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但是随着2016年公共外交学界对于"新公共外交",即非政府层面普通民众的公共外交活动的密切关注,公共外交具备了拓展其应用场景的条件,可以成为推广城市形象的有力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切实发挥城市外宣部门"牵头抓"的总作用,整合城市品牌信息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对外传递出统一的、持续的、有效的城市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9.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大大推动了公共外交由线下向线上、由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迁移的步伐,加速了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一方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球性危机时,数字公共外交为国家形象的管理和品牌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另一方面,疫情所呈现危机时期的复杂传播格局也为数字公共外交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总的来看,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公共外交实践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为在数字空间建立一定话语权,向世界说明中国经验,我国公共外交实践必须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逻辑。我国未来的数字公共外交工作应增强战略性部署,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进行数字化调适。在数字技术引领的人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大潮面前,学界和业界应当加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在今年"两会"上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什么是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用一个图表和几个例子给出了明确的阐释:简单说,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目的是提升本国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2.
正青年学生交流丰富了人文交流的内容形式,是公共外交充满活力的一环。青年这一群体对彼此国家的态度认知甚至会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韩中青年领导力项目"是韩国民间组织为推动两国青年交流所作出的努力,其项目运作的成功之处可供借鉴。四大模块:"领导力项目"活动构成与设计立意"韩中青年领导力项目"(Korea-China Leadership Program,以下简称"领导力项目")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orea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KFAS)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以外国公众为对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作为与外国公众对话的另一端,除应当拥有一个广泛、高效的运作体系外,还应当具有人格化的机能、进行人格化的呈现。关于公共外交行为主体人格化呈现的建设实例,我们可以把眼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国,在数万亿美元的投入之下,其数十年的公共外交实践有着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外交官员之间的“密室外交”已经不再方便,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单向的“宣传”和“传播”迅速地让位于公众广泛参与的双向或者多向交流。作为营造和管理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国际潮流和一门新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民间对政府三种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者,社会精英是最活跃的力量,普通公众则是最为雄厚的基础。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介绍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府的政策与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共外交与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塑造的密切关联使其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让公共外交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话题日益丰富。继去年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显著增多后,2016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又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地区品牌与公共外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食物本身早已超越了饱腹之需,形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美食文化和国家品牌的特色指征。随着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美食作为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传播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美食外交的热潮。本文对公共外交视野下美食外交的内涵、功能及主要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美食外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向来是美国推行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影片《星际穿越》热映提示我们: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已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以此催生国际责任意识,强化文化认同,是对外传播中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来说,“公共外交”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但早在公共外交未被明确提出以前,很多人已在公共外交领域有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凸显,国际传播对公共外交的影响与作用与日俱增,甚至成为公共外交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曾说,公共外交强调的是“一国政府与国外民众的‘合作’度以及国外民众的‘接受’程度”。要让国外民众真正“接受”一国政府想要表达的观念与意愿,不仅要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信息表态,更需要借助国际传播,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并影响公共外交目标国的社会舆论,减少他国政府与民众对本国的误解与错误认知,避免引起两国关系的变故甚至倒退,并提高本国在他国公众中的正面形象,进而增进本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