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渡船》是一篇既老又新的课文。说它老,是自从有部编五年制教材以来,它就是入选课文;说它新,是重点训练项目常换常新:开始是“事物和环境”,后来有“观察细致,注意细节”,现在在省编六年制的课文中,又换成了“外表和内心”。要教好这样的课文,不能光凭老经验,必须重新钻研教材,做到老课新教。《渡船》一文讲的是渡船上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关心病孩的事,反映了人们互相关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何通过文章中人物  相似文献   

2.
《渡船》与《小站》是袁鹰的两篇作品,同时被选入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这两篇散文所选的角度不同:一个以“渡船”为线索,一个以“小站”为窗口;内容有别:一个主要记事,一个主要写景。但是,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一、以小见大滴水映辉之美《渡船》与《小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风貌。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人们自然可以通过长篇巨著去反映。但作者的这两篇文章,都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件常见小事,一个细小镜头,以以小见大,以滴水反映太阳光辉的写法,去表现主题。《渡船》一文凭借一条小船,几个素不相识的乘客,关心一个生病的小孩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在革命回忆录和党史论著中,关于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船数目主要有二说:一说七只,如刘伯承《回顾长征》(《星火燎原》选编之三,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说六只,如莫文骅《“五一”的前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经查证、后一说是准确的。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除先遣队夺得的两只渡船外,又找到四只渡船,就是靠了这六只船,经过九天九夜的努力,极有秩序地胜利渡过金沙江。其主要根据和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渡船》一课结尾写渡船靠岸以后,人们上岸后两次回头望的细节,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始终牵挂着孩子的病,一直到离开还不放心的样子。为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当人们最后再回头望一望,看到渡船仍然停在河边,说明了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渡船仍然停在河边说明孩子病重,陈大夫正在给孩子诊治;有的说渡船仍停在河边说明孩子  相似文献   

5.
《渡船》一课即将结束,一个同学突然发问:老师,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渡船”做题目?我鼓励同学们自己去想想。有个同学回答:因为这件事在渡船上发生的,所以用渡船做  相似文献   

6.
捕捉《渡船》的中心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指导学生时是这样安排的.1.找中心人物.我先问:“本课写了很多人、谁是中心人物?”有的说是:“年轻的妈妈.”有的说是:“生病的小孩.”有的说是:“奶奶.”我说:“都不是!”最后有位学生半信半疑的说:“不相识的热心人.”我果断的说:“对了!就是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学生议论开了,有持反对意见的;有将信将疑的,有略有所悟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文章虽然对年轻妈妈的描写春墨最多,但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表现中心的陪衬;而病孩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奶奶是事情原委的补充说明;而作者赞美的是渡船上一群不相识的热心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2.听议论.为了捕捉到课文的中心,我引导学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议论吧”,指导学生阅读第4—41节内容,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7.
习作二“新”一“真”是1999年由《萌芽》杂志社等七家单位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倡的。二“新”就是“新思维”“新表达”,一“真”就是“真体验”。习作干吗要提这个要求呢?先让我们看看作家胡廷楣在《情同流水》这篇文章中记的一件真事。读初中的女儿拿来习作本,说“老师要求在文章的某个地方适当地抒情”,让胡廷楣说说该怎么“抒情”。他问女儿有什么情没有呢?女儿也说不详细,于是他只好骗骗女儿也骗骗那位老师,“指点”道:“来几句排比吧!”是啊,多少人习作都这样:要写得好些,总得来点儿“抒情”,为了“情”味浓一点,便编上几句排…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扑面而来的山野气息,和淳朴自然的水乡情韵,朱桥的《渡船》仿佛把我们带回到沈从文笔下那个充满人情美与人性美的边城世界:一个老人、一只渡船,一个男孩,一条狗,三个生命随船儿荡漾在碧水蓝天之间,唱响了一曲动人的人情之歌。  相似文献   

9.
语文十册19课《渡船》,是一篇讲读课文。按照编者的单元安排、课后练习和读写例话的提示,认定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渡船上的人帮助年轻妈妈找医师为小孩治病的描写,表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新型关系,歌颂了崇高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0.
“你究竟要‘奏’什么?”一位老师问。他看完((作文大王》2001年第1期《日记惹出的风波》,来编辑部和我探讨。“《大王四重奏》这个栏目,其实是同题作文的展示……”我抬起头说。这位老师说:“我有两个疑惑,先说第一个吧:那篇《儿子的日记》写小米讨厌写日记,算是好作文吗?”  相似文献   

11.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老师应该努力通过范文的教学,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不断寻求写作的规律,写出具有特点的文章来。也就是说,“以情动情,以文引文”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教《归帆》一课(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二册),我以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以情动情,以文引文”的精神,特简略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从整体入手,对课题点拨 一篇课文的课题起着提纲挚领的作用。点拨课题能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的放矢地点拨课题后,就能逐步放开,学生就能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从课题上思考问题,如《渡船》通过点拨,让学生懂得它是全文线索,即:搭渡船——渡船上——渡到河心——渡到对岸。再如《忆铁人》,教师点拨:为什么不命题为“忆王进喜”呢?大家七嘴八舌,统一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从题目中的“铁”字表明王进喜有一种要叫地球抖三抖的钢铁般的意志。  相似文献   

15.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16.
总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诵读一些经典。从《淘气包马小跳》《快乐星球》到《哈里·波特》,孩子们总有他们自己喜爱读的书。一节阅读课上,我问:“谁手中有《论语》?王老师想借阅一下。”小家伙儿们开始面面相觑。“大家都没有吗?王老师多想读它呀!”我用期盼的目光环视每一个望向我的孩子。也许是读懂了我脸上写满的失望,孩子们开始躲闪我的目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轻轻地叹了口气。“王老师,我家可能有。”中队长李苒迟疑地举起了手。“太好了!借我看看可以吗?”我满脸是灿烂的笑容,高兴得像个孩子。“上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好像是………  相似文献   

17.
梧文月刊·学术综合脚2010年第3期刊载刘振修老师《“吃醋”与狮子》的文章,刘老师从书籍典故中考索了为情嫉妒称之为“吃醋”的原因有二:一是人起妒意就会感到心酸,其感觉如吃醋一样。  相似文献   

18.
渡船     
教室像一只渡船,教鞭竖起桅杆,黑板扯起风帆。载着童心,载着信念,载着理想, 载着梦幻…… 驶向智慧的彼岸。渡船  相似文献   

19.
渡船     
“过渡喽——过渡喽——”全宝总是要扯着嗓子朝对岸喊。这一年多来,全宝因为喊渡船练就了一副好嗓子,金声玉振的。腊月二十五了,过渡的人格外多。人们兜里揣着打工挣回来的钱,也有挑着自家养的牲口,田里出的糯米芝麻荸荠,赶着到对岸的新河镇上,趁年前卖个好价,换成现钱,打来满篮满筐的鲜货,好富富足足地过个年。  相似文献   

20.
《曹刿论战》(初语六册)有一段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关于句中“必以情”之“情”的释义,现代各家注本颇多争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中学语文课本注:“情,实情。”二、冯其庸《历代文选》注:“情,情理。”三、郑天挺《左传选》注:“情,诚心。”四、首都师大《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第5期引《周礼·小宰》郑玄注,释“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