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历史变革与逻辑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革。从历史来看,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运行,带来过农业生产的繁荣,也引发过农业生产的波动徘徊,总的来讲,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涵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必须立足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二)家庭自主经营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础运行载体;(三)尊重农民利益与自主选择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宗旨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五)农民与土地产权的有效结合,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有效运行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心。我国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分布在边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传统生计、文化特征等原因,少数民族农民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实现现代农业转型,他们以出租方式大量流转土地就会造成失益、失业和失权等问题。在市场主导的土地流转中,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不仅体现在法律和优惠政策上,还需要有一种制度安排。这就是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构建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进而完善土地收益权、经济发展权和社会管理权等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4.
略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制度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其中规模化经营是基础。但是,中国在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机制。现阶段中国农业不具备广泛推广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中国推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能脱离中国农村实际。一、现阶段土地收益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离不开土地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规模经营是以土地的集中使用为前提的。在我国目前土地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土地集中使用必然要求大量农民离开土地b现阶段农民是否能离开土地呢?这里有一种矛盾:一方面,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着所有权模糊、收益权丧失、处分权冻结等困境。解决的方法是建立多元化土地制度,这既不违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是我国克服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第二期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实施土地多元化制度,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安排;在保障制度上为农民提供公平可靠的制度体系;在管理上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在人际关系上构建与现代生产和流动相适应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原因是农民增收缓慢.选择农民增收的路径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而现行一家一户分散零碎的土地使用权是规模经营的"瓶颈"和障碍.设想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盘活和整合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为规模化经营的实施创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原因是农民增收缓慢。选择农民增收的路径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而现行一家一户分散零碎的土地使用权是规模经营的“瓶颈”和障碍。设想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盘活和整合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为规模化经营的实施创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形势的变化,分别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不同的政策。《中国近代现代史》在讲到这一问题时,有两处教材应当引起注意。这里先说农业政策。下册第99页有段文字是这样说的:“在农村,土地改革以后,政府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农民自由经营,自由处理;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促进生产;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发展生产。”教材在讲到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说:“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第103页)应当说,这两个时期的农村政策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同学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前项土地政策是在土改完成的基础上实行的,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而后者是在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下制定的,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土改完成以后,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对土地拥有了所有权,所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农民自由经营,自由处理”,是党在当时最基本的政策。“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的政策,是在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的基础上推行的,它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民商法专题研究》一书新颖之处和亮点有以下几点:一即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构建二元以上土地所有制,同时在二元以上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级差所有制;二是中国农民应当享受轻税少税的优惠并逐步过渡到无税;三是法人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人格权,四是要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在宪法和民法等基本法律中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的改革,而每次改革都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作一历史反思,以求通过历史的反思和透视,探讨深化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途径.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轨迹继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把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变为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它是通过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宗教等封建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和农村劳动者而实现的.这是土地制度的第一次大变革.其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高度统一,土地产权可以流动,允许买卖、出租、典当、赠与等土地交换活动.这次土改使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农民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虽然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生产规模细小,但适应了当时农村低生产力水平下发  相似文献   

11.
草原荒漠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草原荒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关键因素。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等诸多因素。为遏止草原荒漠化,须进行制度创新,特别是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补偿生存赤字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是效率问题。要提高土地效率,主要是要发挥好土地的要素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迁表明,发挥好土地要素功能的有效做法是要进一步明晰土地的产权。应当从立法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体现农民在土地制度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安排及其缺陷,认为合理有效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实现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制度创新、特别是需要促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使用制度创新、核算制度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制度创新、资源选择的贸易战略调整、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创新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入手 ,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现实状况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及与制度安排的紧密联系 ,从企业、市场和政府三个不同层面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系统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因和动力均源干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是人们为了寻求一种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进而增进社会发展的制度变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工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利益受损现象普遍存在,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及冲突,如何从制度视角出发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政治科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结构,制度安排,实际行为以及政治道德等方面,展示和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民国私立大学师资管理有教师聘任、薪酬体系、培训进修、民主治校等制度性规范和校长情怀、熟人关系、个人利益和政治因素等非制度性因素,呈现出公私并举的制度性安排、兼任教师比例高、教师流动性大、浓烈的人文关怀等特点。民国私立大学师资管理经验对当下民办高校师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注重法律法规建设,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强化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论证了制度安排的实质就是权利的分配、产权的分配。所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公平与效率也必须从产权分配改革入手,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上解决土地所有权虚王的突出矛盾,从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立法上保护农民的利益,从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持上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仇富心理有不同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对社会不公的仇视。社会财富的增加及社会财富分化的加剧,是仇富心理产生的一般条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不公以及制度不规范、制度缺失所导致的社会不公,是仇富心理的现实根源;公平意识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公平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是仇富心理产生的文化根源。仇富心理的扬弃,既要有合乎公平伦理要求的制度安排,以保障社会的相对公平;也要进行以公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供给是旨在克服传统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弊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一种制度安排。政府及私营部门通过在公共服务安排、生产、付费三个环节的有机组合与合作共同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首要选择。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的方式在当前国内外的实践中主要包括政府合同承包、特许经营、政府参股、政府经济资助等。在我国公私合作的具体实践中,在私营部门的进入、国有资本的退出、供给过程、供给的最终效果等环节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问题。因此,如何破解公共服务供给中公私合作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如何构建公私良好合作的平台与制度框架就成为我国公共服务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