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写五年制师范前三年的语文教材,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语文教材,建议按文体分设单元;编写前首先需明确课程包括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序列;编写中提出教学建议,设计教学活动,需时时处处想着师生的教学。编写语文教材,不仅要思考如何选编才能使教材的内容更好地体现课程内容,更要思考如何编写才更有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2.
编写五年制师范前三年的语文教材,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语文教材,建议按文体分设单元;编写前首先需明确课程包括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序列;编写中提出教学建议,设计教学活动,需时时处处想着师生的教学。编写语文教材,不仅要思考如何选编才能使教材的内容更好地体现课程内容,更要思考如何编写才更有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教学都要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尤为突出。重视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材是有情的,而学生更有情。"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之情。在教学中只有发挥老师在情感上的传递、强化作用,教材之情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才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学习。”只有把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服务生活。一、教材——学生面向生活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求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只要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孩子就能以自我为主,以自己的生活为课堂,以自己的生活见闻和感受为教材,轻松愉快地识字。我们要尽力拓宽孩子识字的渠道,使他们识字的视线从课堂向课外延伸,面向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社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 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应用于生活。要想使语文教 学有实效,就要走进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因此中职语文 教师要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生活的源泉 将会赋予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使得学生能够透过教材中的语言 文字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在课堂中学会快乐地生活。生 活,才是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 会枝繁叶茂,中职语文才能真正“活”过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8.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2,(10):66-68
统编语文教材大单元体系明显,双线要素明晰,教学目标明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让语文素养扎根课堂,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尤为必要,只有充分吃透编者意图,才能找到教材的落脚点,才能有效设计教与学的切入点,才能明确学生语言实践的训练点.教师要充分领略教材意图,建立有效的语文学习场,努力构建深度的语文学习课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肌...  相似文献   

9.
梁爽 《成才之路》2013,(12):38-39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通过阅读与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只有实施这样开放的语文课程,才能让孩子爱上语文,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教材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设置了"处处留心"或"语文与生活"板块。它们以字词句的训练为主要内容,借助以点带面的编排形式,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生的综合性训练创设平台。对这一板块的教学,要链接多彩的生活资源,生发趣味性;要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展现综合性;要考量学生的认知起点,凸显可行性;要罗列多样的训练题型,凸显语用性。这样,才能将语文教学逐步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半亩方塘",要让其水"清如许",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是极丰富多彩的,而教学对象又是极具情感、极具个性的人.因而语文教学不能冉采用死填硬喂的传统模式了,要有活力才会有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活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的水"活"起来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激活课堂、活用教材、激活学生几方面人手,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敞开的语文与敞开的儿童美丽相遇,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应确定适应学生需求的语文教学观,应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课堂乃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有蓬勃的生命力。真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将语文课堂与多彩的生活、动态的教材、智慧的老师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一、多彩的生活链接丰富的语文生活中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优美的艺术华章。语文教师在用教材教的时候,不但要着眼于怎么教,有深刻的教学意识;更应该着眼于教什么,即浓厚的课程意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鲜的语文学习资源,从而让语文课程变得灵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也应该借助于语文教学,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丰富多彩的语文精灵,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教育专家崔峦指出: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课堂要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因此,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科学地整合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生活化资源,激发学生作为课程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才能使更多学生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对接生活课堂与生活链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桥梁,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这样的课堂才是开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才能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才能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理念标志着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施,都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教学单元,使单元成为一个教学整体。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教学;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后练习、单元关联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要把握教材编排特点,设计出层次分明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教师必须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差距,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 选编工农语文教材,要研究它和一般语文教材的共同点——基础工具.但是更重要的,成为工农语文教材基础的东西,则是它的特殊点——成人这一教学对象和业余的教学形式.选编工农语文教材,当然要遵循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普遍原则.但是,只有根据成人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业余教育的复杂性,研究并遵循工农学员学习语文的特殊规律,才能编出具有成人特点的工农语文教材.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没有个性的工农教材,不会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生命力自然是不强的.选编工农语文教材是否可以遵循下面几个原则,作为体现成人特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到底有几张"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肯定,对于语文的理解不同,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不同。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师、教材和学生都需要解放,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来自生活,语文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它更应该是更广阔的课外阅读,我们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使学生变成"语文书"。生活处处皆语文,必须强调语文面向生活,注重学生语文生活实践。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需立足课堂内外,从更广的生活层面上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