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姚凯 《文教资料》2013,(29):73-74
性别话语的表述一直贯穿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中,所谓性别表述并非仅针对于性别的本身,而是关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对于性别话语机制的接受以及强调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性别符号的解读。本文试图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来展示性别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以宏观的视野来展示“性别”这一话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陈染及其作品对当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女性写作的普遍命题下探讨陈染作为个体写作者的独特面貌 ,通过对其作品内部发展线索、外部人物形象及终极精神关怀的阐释 ,并结合结构、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揭示了陈染作品中性别和超性别写作的曲折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学段的104名小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情况的调查,探讨小学生性别意识现状并以结果为依托,科学设计学校性别教育以及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国小中高年级学童性别意识与图像性别表征之调查研究》中的"国小学童性别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群体整体性别意识较弱。其中,各个学段的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强,高于临界值;但性别特性、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理想意识较弱。以四年级学生为代表的中段学生性别意识最强,女生的性别意识显著强于男生。这些结果为小学生性别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了一些依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丁玲早期小说有着自觉的性别觉醒意识。传统的文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滞留在民族的、阶级的、文化的、宗教的等研究视角上,性别视角作为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被长期延误和搁置了。以“性别”作为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切入文本分析,种种人性的、政治的、心理的、审美的意义将会得到综合性的彰显与澄明。  相似文献   

5.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存在性别观念偏差 ,需要正确的性别知识和观念 .生物学教师可在教学中从性别生物学、性别道德及性别伦理等角度出发 ,结合相应的生物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性别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焦擘 《生物学教学》2014,(12):66-67
本文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人体性别决定"中有关性别的性状、性别决定、性别分化等一些疑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存在性别观念偏差异,需要正确的性别知识和观念。生物学教师可在教学中从性别生物学、性别道德及性别伦理等角度出发,结合相应的生物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性别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性别意识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忽视性别教育等问题,探讨了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是指在中小学校园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关于性别的文化观念及其相关规范。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存在着校园文化建设去性别化、校园文化活动隐性歧视化、教师性别文化男尊女卑世俗化、学生性别文化女强男弱逆转化、人际交往男女有别差异化等现象。纠结的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不仅给教师职业发展带来性别差异,更给学生性别成长造成深刻而无形的影响。关注中小学校园性别文化,创建性别和谐校园,应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也是形成人的性别认同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性别认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化现象及影响,思考如何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12.
使用自编问卷对河南省6所高师院校195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是有差异的。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爱好文学的程度、认为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文学作品的数量、主要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比例、阅读文学作品后思考和评论的比例、认为文学素养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和文本中的性别表达以及女性主义者的批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缝隙,而且王安忆的这种女性作家的性别表述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如何看待这种断裂和缝隙,不仅能加深对作家本人及文本的了解,更能透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内在的矛盾和复杂。因此。在既要看到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的同时,更要注意她如何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的理论框架和预设中以及在何种现实背景中进行表述。从而观其中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张莹  易进 《教育学报》2005,1(2):88-95
关于中学生对语教师性别接受和期待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学生的性别认知状况,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教师在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依据自编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三所学校的117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对女语教师的接受和喜爱程度高于对男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女性更适合做语教师;但学生对不同性别语教师的期待没有明显差异;遇到过男语教师的同学对语教师的性别期待表现出比较大的灵活性。中学生认为男女语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有显的差异。因此,就中学生对语教师的性别接受和性别期待的可能影响因素、男女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等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师生性别因素与英语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同性教师和异性教师教学风格和效果的评价存在差异,师生性别的异同与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相关性。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在英语学习中,高比例的女教师授课应当是女学生英语成绩明显高于男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能有效地减少教师性别因素对其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性别不同的教师所擅长讲授的科目和内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焦虑是个体预期计算机使用或者真正使川过程中所感觉到一种可以改变的情境性恐惧或忧虑.对影响计算机焦虑的年龄、性别、计算机态度和经验4个因素的研究表明:女性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焦虑,随着年级的上升性别差异会发生改变,积极的计算机态度和愉快的先前经验能降低计算机焦虑.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并建立互助组和采取小步子教学等措施,以降低学生计算机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基于此,探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其中: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是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前提;变革教学方式是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参与式教学法实施后的反思结果是,必须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竞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有关梦幻与文学的理论中,性别视角的缺失映照出传统性别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根深蒂固和难以改变。尽管有一些女性文人难能可贵地发现了梦幻与文学的性别意味,但也仅仅留下微弱声音。对此方面的梳理和考察可以为后世研究者反思其中的性别观念、研究当代女性的隐秘心理提供了一个别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