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86):168-169
我国许多地区已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民生工程,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然而在其推进过程中出现资金来源缺乏、分布规划不合理、资源利用不足及后期管理与维护等诸多难题。为此,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强化管理并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细化考核以提高内涵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近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依据,也是教育事业实施的基本准则。《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并将农村寄宿学校列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施的重大项目。在《纲要》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困境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应准确界定“留守儿童的年龄范畴”;科学分配教师的教育任务;确保监护人承担的教育责任;保障政府的经费支撑;落实政府的监管机制。切实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建设,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5,(2):6
河南省漯河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13.5万名,占全市儿童总数的30%,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7.5万多名,分布在全市680所农村中小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安全保护疏忽等问题,漯河市出台了《关于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计划用3年时间,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300所  相似文献   

4.
新华 《今日教育》2011,(Z1):46-48
"孤独不是我的天然烙印,无安全感更不是与生俱来。我们坐在同样的教室里,仰望同一片蓝天。但我身上深深镌刻下的时代标签——留守儿童,有更多难为‘外人’道的辛酸。"留守儿童,这一深刻而艰难的时代新命题,正由这些理应拥有无任何缺失与遗憾的纯真童年的孩子们来出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来已久,因其涉及到数千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备受关注。2010年6月25日,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将"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列为十大民生工作之一。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重庆市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涌现出石柱县"4+1"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等不少创造性的经验。本期推出垫江县和铜梁县的典型经验,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和借鉴;同时特邀两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知名学者撰文,为留守儿童教育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四川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提出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其中就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在八九十重大项目中,对怎样建设和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2010年12月29日的《四川日报》中说:再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符合四川劳务输出大省的实际和需要。四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学生’有280余万人,这项工程着力为农村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6.
要闻集览     
《安徽教育》2012,(3):22-22
<正>5项教育工程入列省"民生工程"本刊讯近日,省政府公布2012年33项"民生工程",教育领域有5项工程入列,即: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高校、中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校舍安全工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的现行做法是,从建设留守儿童活动之家以提供学习和娱乐场所、签署监护人委托责任书且实施一人一档制、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专职干部等三个方面实施政府的教育与关爱方案,从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定期安排免费体检等三个方面落实学校的教育与关爱措施.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具有统筹协调和分层实施相结合、普遍关爱与特殊照顾相结合、完善人格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与子女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此显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同样存在留守儿童群体。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由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福利保障及随迁子女进城就学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集中教育管理。此外,还应建立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每年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超一成三年没见到父母,孩子的教育、监护落到隔代抚养或学校全寄宿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曾一度受到热议。笔者在农村从事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多年,亲历了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不达标,工勤服务人员不合格,学生行为习惯差,父母关爱缺  相似文献   

10.
正【话题背景】暑假末,安徽省无为县一名8岁留守儿童,因无法遏止思念父母的渴望,竟偷偷地藏到长途大巴车的行李箱中,欲被"偷运"至父母打工的城市,幸好在开车前被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闻者无不为此感慨。现在,全国农村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教育部等5部门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全程管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但仅有高层的一纸"意见"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解决农村劳务输出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甘肃省从2009年启动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分百覆盖行动已经完成。据悉,甘肃省迄今已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037所。据统计,甘肃全省农村留守儿童超过了70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南川、黔江、沙坪坝三辖区的个案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根据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政府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树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风尚;强化城市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的公共性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出口方面减少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模式主要有"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代管家长队伍""农村全日制寄宿学校""留守小队"等。现有关的爱模式存在着各主体责任不明且难以形成合力,经费投入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创新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要强化各主体责任,加大经费支持,加强执行力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需要多方关注的群体。由于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到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不够等原因,留守儿童出现许多成长问题,诸如学习成绩落后、心理健康存在偏差、道德行为失范、安全保障不到位等。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场所,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健全留守儿童制度管理,保障留守儿童校内安全和校外安全;三是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教育合力,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共享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许多农村地区都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如何充分发挥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笔者对此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加强道德培育,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例如,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组织他们阅读关于"爱的教育"相关书  相似文献   

16.
部委     
《教育》2013,(4):12-12
留守儿童将享受"三个优先"待遇日前,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留守儿童在基础设施、营养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将享受"三个优先"待遇。《意见》规定,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两会"期间,委员、代表提出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建议,包括学制、招考、教育扶贫、留守儿童、职业教育、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校园足球、教育彩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是讨论的重点与热点话题之一,具体涉及农村教育扶贫和精准资助的问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提升的问题、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健康的问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支持计划"落实的问题等方面。为了深入宣传"两会"精神,推进"两会"精神的学习与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本期刊发徐兆宏校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精准"发力》一文,以飨诸位读者。  相似文献   

18.
刘志平 《贵州教育》2013,(19):24-27
今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包括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最新数据的研究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而在城乡结合的县级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更大,因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生大量涌入。这些家庭往往效仿"孟母三迁",但却很难择"贵族"学校哺乳;为此他们对城乡交接的县级学校特别厚爱,这样学校成了留守儿童的家,成了孩子犯错的地方;而教师就成了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对农村留守儿童"五位一体"教育精准扶贫是扶心教育、扶志教育、扶德教育、扶智教育和扶技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精准帮扶体系,旨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对西部连片特困地区陕西省域5县32所乡村学校1051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呈现分化倾向,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志气、道德、学业和技能等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但同时还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需要给予关注和引导。农村学校需要整合师资队伍、采取多样化的帮扶方式、实施个性化的帮扶方法和创新帮扶实践体系,以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五位一体"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每年约有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下近7万农村留守儿童,其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家庭教育已成为我区农村发展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江津委办[2007]55号)和《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江津府发[2008]110号)文件。近年来,江津区教委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江津区关工委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