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知识点模棱两可的情况,如"射线与线段哪个长""0是不是最小的偶数""x=0是不是方程""0能被任何非零自然数整除吗"等等.许多教师往往出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轻描淡写地"冷处理",认为不必要理睬,在公开课教学中有意回避的现象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王希杰先生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他说:南京人吃"盒饭",新加坡人却吃"饭盒",而这个"饭盒"是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律的!"盒饭"属于偏正式结构,偏正式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结构.之所以叫"偏正式",就是因为"偏"(修饰语)在前,"正"(中心语)在后,这也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书桌""牛皮纸""火车"等等.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汉语中,我们也能见到个别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的现象,如:"流星雨""雪花"等.在这里,我们试图对这种语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归类.  相似文献   

3.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4.
课堂: 请走出"伪生成"的沼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课程把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获得与发展的生成,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教学由重复走向建设的超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着繁多的"伪生成"现象,它们打着"生成"之名,行非"生成"之实.剖析这些"伪生成"现象,挖掘其背后的成因,提出有效的课堂生成可行性策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还课堂以"真生成"的魅力应抓住"换""引""点""堵""变"五个着力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桂中地区播音员的普通话存在着前后鼻音"in""ing"相混现象展开探讨,同时提出了解决"in""ing"相混现象的办法,以共同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6.
杨洁 《现代语文》2008,(5):97-98
从语感的定义我们抽取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感受""语言经验""感悟"."讲究"语感分析中的读的文本,阅读已有定评的大家的同一作品未定稿,学生优秀作文及初稿;"讲究"语感实践中的写,语感随笔及"再现对比"语感练习.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数量名结构是数词和名词发生组合关系的常见格式,如"两张桌子""两所大学""两起案件"等。但这并不是说,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事实上,在现代汉语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现象大量存在,如"两夫  相似文献   

8.
"愤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修辞现象. "奋青""粪青"是由元信息"愤青"通过编码和解码双重程序而产生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人的相互反应,产生了一褒一贬的修辞变异.以下将针对这三个词的修辞进行阐述,以便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非常时期"论"非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利萍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以"非常男女""非常可乐"等为代表的语言现象中的"非常"一词,是与一般形容词不同的一个独立的词类--区别词,有其独有的特点.其含义为"异乎寻常的",是"非常时期"中的"非常"这一义项的发扬光大.本文对区别词的语法特征从几方面进行描述,并将其与形容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0.
选题“扎堆”现象,是指自考学员虽然地处各方,但论文选题却相对集中的现象。这种“扎堆”的选题呈现“名”效应、“借”教材等特征。自考学员论文选题“扎堆”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利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这""那"的指示作用在篇章中的运用及不对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那"是一对指示代词,"这"用作近指,"那"用作远指。吕叔湘在《指示代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里明确指出,指示代词有三种作用:指示、区别和替代,并指出,指示是根本,可以兼替代,也可以不兼替代。本文主要综述前人关于"这""那"的指示作用在篇章中的具体运用,探讨"这""那"在运用中的不对称现象,并提出作者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冫"部共收字39个,其中通行字和异体字33个。这33个字中"冫"形来源不同,分别为:"仌""水""金"和口水象形。《现代汉语词典》"冫"部同形异源现象是由于汉字本身的演变和《现代汉语词典》立部原则的转变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3.
<六度集经>是佛经语言材料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大量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六度集经>中的"宁""岂"类问句作穷尽式探讨,分析其句法特点和三国时期"宁""岂"类问句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说"长"道"短"     
"长"和"短"是相对的,都是指长度,如:"这条河很长。""她留着短发。"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长"和"短"还可以表示其他意思。先说"长"。"长"有"长处"的意思,如"弹钢琴是她的一技之长。""在学习上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长"还有"对某事  相似文献   

15.
"长头"辨     
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文献中有时可见"长头"一词,它实际上是5个同形词的重叠,共有"长的头部、长的前端部分""高个子""学识渊博的人""长头发""长久""经常""排行最大的""所赚的钱"等8种意义.这8种意义之间可以是一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二、三种意义以及第五、六种意义;也可以是多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四、五、七、八种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各方学者关于家风的有关论述,整体上把握家风的全貌,辨析"文化说""教育说""家规说""价值观说"等几种代表性的有关家风的内涵评说.概言之,家风是历史、具体的范畴,并非抽象和虚无缥缈的,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居于家风的核心,在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是家风涵养的主要范畴.家风是家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个体"三观"萌芽的驱动器、"三观"发展的调节器、"三观"形成的稳定器,对其影响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种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譬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等,掀起一股股参观学习的热潮.许多校长在参观学习后,并没取得真经,反而在众多的"拿来主义"中逐渐丧失了独立的思想,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丢掉了工作的真情.如何在教育创新的大潮流下与时俱进?校长应努力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18.
唐琦 《初中生》2005,(16):33
吃过"铁板烧"的人都看到过生牛肉丝倒在滚烫的铁板上"哧""哧"作响的情景,但很少有人想到这里面还有学问可以研究.二百多年前德国物理学家莱顿弗罗斯特就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过一番研究,1756年他发表一篇论文论述了水滴在高温表面上所发生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时下"37度"和"360度"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频频出现,尤其是由"37度"组成的新词语如"37度女人""37度男人""37度爱情""37度友情"更是一路走红.那么,何谓"37度"和"360度"?  相似文献   

20.
《湖北教育》2008,(2):52
时下,一种带有鲜明网络文化色彩的"恶搞证件"在不少城市的中小学盛行,比如"光棍证""FBI特工证""流氓证""逃学证""土匪资格证""扁人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