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晓苏的短篇小说集《暗恋者》.在这部作品里面,晓苏写了一篇后记,题目叫做《有意思与有意义》,表达了他对小说的理解.晓苏认为“有意义”与“有意思”是理解小说的两个维度,并解释说:“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意思指的有情调有趣味.”在他看来,“最好的小说,无疑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那种”,然而,“这种完美的小说却少之又少”.之所以少,是因为难写.有的优秀小说,看上去“意义和意思都有”,可实际上却是“两张皮”,让人读起来感到“别扭,难受”.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往往便是以下三种小说:“一种有意义没意思的,一种是有意思没意义的,还有一种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有所”句式往往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数量意义,表示一种不定性的动量,有“一点儿”、“一些”之类的附加意义,能进入这种句式的动词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与可变性。“有所”句与“无所”句存在着意义上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要教学生摸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从这个角度看,就会发现.有的所谓“教学设计”仅仅具有“成就”教师的意义:是一种“精彩”的表演,一种“有效”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一结束,其意义也就结束了,如果没有老师的这种“调动”.  相似文献   

4.
“翻译”与“词典”的链接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哲学溯源,即两者在人类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事实交叉根本上归因于人类对于意义的一种高质量能动追求。尽管两者在意义取向上存在着差异,关涉到如何辨证观照意义世界的主体性这一基本哲学命题,两者仍然在这种能动需求决定下,在实践过程中建构有一种基于“意义”的“供一需”机制,但是又因为各自意义取向的严重背离而且亲且疏。  相似文献   

5.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6.
词在词典中是孤立的,没有生命的。可是到了句子中,它就和其它的词发生了各种联系,产生了种种关系。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词和其它的词之间既有意义上的联系,又有结构上的关系。比如,“他在读《人民日报》”中的“读”和“人民日报”在意义上有动受关系,“读”是一种动作行为,“人民日报”是这个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8.
潮汕方言的“哩”“罗”,与普通话相比较,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点。普通话的“哩”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哩”与“罗”可以重叠成“哩哩罗罗”,形容说话罗唆不清楚。如果“哩”的读音是(?)就属方言的助词。一般来说,它有两种意义:一是跟普通话的“呢”相  相似文献   

9.
意义类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设问中一般有“积极影响”、“意义”、“重要意义”、“作用”、“重要性”等词。回答意义类主观题要做到:一、审设问.明确意义的范围。意义一般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等,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如果是问政治、经济意义的.一般不必把政治、经济意义分得很清,只要分要点回答即可。  相似文献   

10.
“读破”又称“破读”,就是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由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读破”。这种现象在古书中是很普遍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常出现。因此,了解一些读破知识对我们辨析词义,加深对古书的理解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教授作为一种职务名称,它代表着高等学校的最高学术水平;教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包含了丰富的意义:“讲课的学问家”、“有高尚道德、很高修养的人”、“精神富有的人”。彰显教授的符号意义,必将有利于高等学校“提升已有教授,造就新型教授,涵育优良风气,培养各类英才”。  相似文献   

12.
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文俞明 《初中生》2015,(20):4-6
输入“有意思、有意义”六个字,经“度娘”一搜索,内容海量去了.网络内容多指问人生是要“有意思”呢,还是要“有意义”,好像讨论得还很热烈.我认为,无论两种之中取哪一种,都是昂扬壮丽的,传递了正能量,于芸芸众生极有好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觉得这样的讨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故延伸开来,有问婚姻的,有问工作的,甚至有问吃饭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如此这般,扯来扯去,就扯出个中小学生作文“有意思、有意义”的话题来.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态特征.英、汉、侗三种语言在意义切分方式以及在减轻使用者记忆负担方面各有长短.其短项有如其“残疾”,其长项则是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15.
词语运用忌落俗套。为了使用词不落俗套,有一定语言修养的人常常更换一种说法,所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白石道人诗话》)。在用词造句时,更换一种说法,往往会有意造成一种非普通意义的表达,这种非普通意义的表达,又往往通过非普通意义的搭配造成的。如“人”“走”(或“跑)是普通意义的搭配与普通意  相似文献   

16.
作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区别于大众言语方式,“话一出口”即有“某人所说”特点的语言。“语言”是“某人属性”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是人的另一种形式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7.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18.
缙云话的“儿”字,在读音、意义、用法三个方面,跟普通话相比都有许多不同。在缙云话里,“儿”这个字有两种读音。随着读音的差别,它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分为两类。当“儿”字读作“ni”时,它能单用,独立成词。读这个音的,一个主要意义是“子”或“男孩子”。在普通话里,“儿”自然不读“ni”,也不独立成词。除了“儿女”、“儿孙”、“一儿一女”等的对举格式之外,单用时就得写成“儿子”。由这个意义组成的词语,在缙云话的词汇中有不少。比如:  相似文献   

19.
“言意之辨”的产生在于对“意”的理解有偏差,从人类的心灵结构和精神需求看,“意”可区分为感性,知性和志性三个层面,以此为逻辑起点,作家创作中的言意矛盾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意义大于言词:有限的言词难以表现“意”的丰富性;另一种是言词大于意义:言词以其自身固有的或其本身携带的意义,遮蔽了个体言说的意思,妨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一、文化分析的含义及其类型 文化分析有两方面含义,即“关于文化的研究”和“从文化学视角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分析与描述”。前者属于本体论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是阐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一种特殊文化隐含或外显的意义和价值”;后者属于方法论意义上对客观事物的文化性格进行的探究,是基于文化学视域,根据一定文化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描述、比较、分析与说明,以探究其外显和内隐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这里的“文化分析”主要是指后者,它有比较式文化分析、聚焦式文化分析和单一式文化分析三种分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