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小学阅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为教师的教学思路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的学习指出了实践的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课后的“思考·练习”,挖掘蕴含题中的导学因素,掌握学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依据“思考·练习”,确定自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修订版)中的“思考·练习”体现了3个“注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表达方式的感悟、积累、运用;注重引导把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开去。这就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的学习为灵活的学习。“思考·练习”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阅读训练的自主性 古人曰:“学贵自悟”。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自读、揣摩、感悟的过程。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鉴赏,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各自注重的阅读焦点,有自己阅读的程序和方法,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和见解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修订  相似文献   

3.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  相似文献   

4.
梅芳 《福建教育》2010,(6):36-37
笔者曾经对人教版教材课后“思考·练习”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每班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中,二年级上册课后“我会填”部分,78%学生填写了,但有教师批改的仅占20%;高年级“资料袋”“阅读链接”基本作为学生自学材料,课堂上很少被关注,课外也没有相关拓展。可见,课后“思考·练习”不受重视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普遍现象。领会、把握课后“思考·练习”的编写意图,用好“思考·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爬山虎的脚︾教学评析银川市城区教研室丁爱莲《爬山虎的脚》是“义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王铧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其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教学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是编者遵循教学大纲精神、依...  相似文献   

6.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语文教材思考练习的设计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逐步由简单、机械的练习过渡到开拓性、发展性的练习 ,思考·练习也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把握好教材中的思考·练习 ,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具体地了解课文内容 ,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发展。一、落实简单练习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初步要求 ,而一些简单练习可以成为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 ,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篇章结构 ,由此突破口就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所以 ,简单练习…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均设有“思考·练习”。讲读课文后一般有4至5个题目,阅读课文后一般有3个题目。题目的内容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指导“预习”,用好“练习”桂林市榕湖小学黄钟虹新编“九义”教材课文前安排“预习”,课后针对预习要求及课文重点安排相应的“思考·练习”。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用好“思考·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近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一、“预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对学生来说,理解内容并不困难,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学习,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教学中要重点落实的任务。我根据课后“思考·练习”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后思考练习紧扣文本,是编者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所在,更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主要依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课后思考练习的处理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的完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将思考练习抛之脑后;有  相似文献   

12.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都没有“思考·练习”。这些题目的内空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目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修订后,在课文内容方面,除了将第四组的阅读课文《大森林的主人》换成《江总书记到我家》之外,其余的篇目全部保留。修订的重点是课后的“思考·练习”。这就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论述,用相同的“例子”进行不同的训练,达到不同的目的。深入研究修订教材在“思考·练习”上的变化特点,对于落实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充分发挥教材的凭借作用,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修订教材的“思考·练习”主要做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三棵银杏树》是一篇讲读课文。可从课后“思考·练习”入手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合理改编“思考·练习1”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教师可设计几道填空题 ,让学生边默读边完成 :(1)我家屋后的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一棵_____,两棵_____。(2)这三棵银杏树 ,冬天 ,_____。春天 ,_____。夏天 ,_____。秋天 ,_____。(3)银杏树的干_____,枝_____,叶_____,花_____,果_____。(4)有了这三棵银杏树 ,春天 ,我们可以观赏到可爱的_____;…  相似文献   

15.
"思考 练习"教学例谈怀宁县教委教研室梁爱玲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语言训练的要点,又提示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向导、语言训练的目标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凭借。因此,我们要重视课...  相似文献   

16.
今年秋季在全国各实验区使用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实验教材 ,在继承前四册教材编写思想的基础上 ,“思考·练习”的设计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编写角度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 ,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三年级上册教材在“思考·练习”的设计上 ,改变了已往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学生思考、练习的内容 ,采用了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的第一人称叙述角度。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 ,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 ,有…  相似文献   

17.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 一、预习功能 预习,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而“思考·练习”为学生在预习时打开思路,独立思考,提高预习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材料。如笔者依据《趵突泉》一  相似文献   

18.
《小猫种鱼》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看图学文,属于知识性童话。全文3个自然段,6句话。每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似,句式大体一致,特别适合学法指导。课后“思考·练习”题的提示,准确地体现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因此,设计好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双册)进行了修订。修订的重点是课后的“思考·练习”,对个别课文、习作练习、读写例话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单册一样,双册也增加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减…  相似文献   

20.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思考·练习”的重要作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