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纵观五、六两册教材中作文训练的要求,不难发现:尽管各次训练的内容不一,但在要求上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容要具体。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呢?一、观察积累,丰富“写具体”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周围事物及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要倾吐自己的心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多思考,勤练笔。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正确地引导,在此,本人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往往都怕写作文,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无从下手。怎样使学生有材料写呢?要引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选材。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初中生的人生经历已有十几年,也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  相似文献   

3.
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只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 ,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材料。指导观察 ,积累材料。 观察力是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针对学生在“写”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我首先强化了写前的准备训练工作——指导学生去搜集、挖掘、积累材料.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景物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熟知的材料,来解决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呢?受天津市南开中学田家骅老师“快速作文训练法”的启示,我们按其生活内容分成几大系列(家庭生活系列、学校生活系列、社会生活系列、童年生活系列、家乡系列、亲朋好友系列、自然景物系列……),列出表格,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新大纲对作文教学进行了调整修订,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和对新大纲的学习体会,就“四个结合”谈谈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指导,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密切作文与生活的结合,让习作内容漂远流长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言之有物”,这“物”从何而来呢?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实践证明作文必须从生活入手,那么在采撷作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加强指导呢? 1.丰富学生生活,充实习作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留心观察。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类活动都是作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都知道"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没有材料可写,这是作文中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米”下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做到“锅”中有米可“下”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之前,首先得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一、在农村日常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不能离开生活。因此,要热爱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边的老师、同学、父亲、母亲,都是写作中鲜活的素材;街坊邻里,平常小事,也是作文的内容;悄然改变着的农村给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写作环境。不仅如此,大自然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花草树木、虫鱼…  相似文献   

8.
《大纲》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克服当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通病。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 一、积累素材,为学生“写具体”提供丰富的表象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指明的方向。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内容,除了组织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之外,笔者认为,还应通过加强作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这一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写作知识,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作文怎样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呢? 与品德的联系。品德课的显著特点是寓思想教育于生动的典型事例之中,用事实来说理,用事实来感染人,教育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这与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极为一致。根据这一特点,作文与品德相互配合,相互渗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腹中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倾吐呢?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嘛。所以,要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首先要改变他们“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的状况,并在改变过程中指导他们多积累。一是积累写作素材,二是积累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帮助学生作好积累材料的准备上,只有这样,作文时才可做到有话可写。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学生要顺利写好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程序、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质量。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周围事物,体验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跃方 《小学生》2012,(11):52-52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1.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安排二、训练要求本学期,教材共安排了七次作文训练,内容涉及看图作文、写事、写活动场面、写人、写景、写物等。训练方法大多是提出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命题作文。教材对作文内容所作的提示周举例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起对有关生活积累的回忆。教学时,不能拘泥于此而限制学生对内容的选择。本学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注意积累材料,抓住事物的特点,文章要有中心。教材对每次作文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在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时都要把握教材提出的要求。本学期安排一次学写表杨稿的应用文,写表扬稿一要格式正确,…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6.
对初中生而言,“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抓住“生活”这个作文基点,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体验和作文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素材库,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7.
陈柏林 《文教资料》2010,(34):74-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李爱平 《考试周刊》2013,(46):54-5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20.
要让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教师应该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并在活动中寻找恰当的教学点,适时给予指导。那么,怎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指导呢? 一、教师应在活动过程中及时选择作文教学点(可以是一处景,也可以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件事)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作文材料的注意。对一个事物,只有首先注意它,才有可能去感知它、记住它、思考它,才可能清晰完整地去认识这一事物。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居多,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并不精细,往往失之笼统,并不是他们看到的都注意到了。如果在活动中,老师注意选点,引导孩子们去注意生活中那一幅幅画面、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情,让他们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