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周礼》中有关于"车之五兵"的记载,传世文献中对这一记载多有阐述。汉唐儒生们认为"车之五兵"反映了先秦军事中的礼仪制度。然而疑古思潮之后,学者对于《周礼》的相关记载多不以为然。近年曾侯乙墓出土的遣册保存较好,记录了关于送葬车辆的具体信息,为今人了解先秦车载兵器礼制提供了宝贵材料。本文将曾侯乙墓遣册与传世文献对读,揭示《周礼》"车之五兵"记载与先秦历史真实之间的联系与差距。  相似文献   

2.
清代戏曲作家程镳,字瀛鹤,著有《蟾宫操》传奇。《文献》1994年第1辑张增元《清代戏曲作家事迹考略》(下简称《考略》)据《蟾宫操》传奇的各家序言,题评,补考出若干内容。今据其它文献对《考略》再作订正、补充。《考略》云:"程瀛鹤,名键,字芥溟,浙江钱塘人。"又云:"康熙四十五年(1706),游粤西,梓《蟾宫操》传奇于白州官署,令十二红演之。"按,此记程瀛鹤名"鏕",误,其名  相似文献   

3.
正今本《金楼子·兴王篇》第八条首句云:帝尧,字放勋,一名同成育,陶唐氏,帝喾之子,伊祁姓也。今人陈志平、熊清元《金楼子疏证校注》,兴膳宏《金楼子译注》(未完),许逸民《金楼子校笺》,许德平《金楼子校注》,标点大体同此。然尧"一名同成育"一说,无他文献可征,诸家注释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纳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格局之中,让依法治国成为引领和规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呼声,以振聋发聩的高亢之音警醒着华夏大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殷切的期盼。各市地、各行业纷纷出台的依法行政意见、  相似文献   

5.
五代王定保之《唐摭言》是记述有唐一代贡举制度的重要典籍。这部笔记史料翔实,不仅可以弥补《通典》、《新唐书·选举志》、《通志》和《文献通考》等史志的阙遗,而且"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此外,它搜罗文人趣闻轶事,录存部分作家诗文,有相当的历史和文献价值,一向是治制度史和文学史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相似文献   

6.
《文献》季刊2006年第1期刊载李吉光先生"元代作家董嗣杲的朝代归属与作品辑录"一文,据《永乐大典》辑录董嗣杲《百花诗》三首。其引录卷二八一一"腊梅"条文字如下:此花出京洛间,类燃腊而成。今在在有之。此梅经接花踈,最盛开,花尝半含。名磐口梅,最先开,色深黄,花密香秾。名檀香梅,极清芬。今核之《永乐大典》原文,此引文中的"磐口梅"当为"磬口梅"。又见范成大《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  相似文献   

7.
清徐松《登科记考》三十卷,取舍审慎,考证精密,参考价值甚高,是一部研究唐代文史必不可少之文献。然以一人之力,考一代科举之制,疏略在所不免。岑仲勉先生作《登科记考订补》,自后,施子愉、张忱石、卞孝萱等先生亦多有正补。笔者从事唐人考索工作,《登科记考》为案头之书,使用频率颇高。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所得。现稍为归类整理,分为"补名"、"摭遗"两个部分。"补名"是考书中所列有姓无名者之名,几十二人;"摭遗"是补登科而书中遗漏之人,凡二十一人。二者合计,共三十三人。  相似文献   

8.
近读金开城、董洪利、高路明新著《屈原集校注》 (中华书局1996年8月版),颇多感想。特为此文,献其谬说,以求教于金先生及屈学界之同好者。综观本著之作,颇具"总结"金氏长年研习《楚辞》文献的性质,盖亦与其《屈原辞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相鼓吹也。本著侧重于屈原赋的文献解读,而《屈原辞研究》为其文史专论之合集也。则金氏屈子之学于此集其大成。然屈原辞赋文献的解读,无非是"校"、"注"、"章句"三事。就此三端言,本著自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
《经雅》是戴震辨释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而没有定稿的一部专著。由于这部未刊著作没有见之诸家记载,戴震自己亦未曾提及,因而自清代中叶以来,世间不知有此作矣。 1989年《文献》第一期上登载了方利山同志的题名为"戴震佚著《经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新世纪以来,对梅兰芳的研究呈现出诸多新生面,冠以"梅兰芳"之名的文献搜罗汇集出版的《梅兰芳全集》(2016)更是可期许嘉惠学界的重要收获。当然,对一个重大文化符号的关照并不仅仅体现为文献层面的索解功夫,文献的多寡新旧并不是决定学术水准高低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有新  相似文献   

12.
曲长缨 《今传媒》2006,(2):53-54
作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近年来我做了一系列舆论监督节目,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如2003年《追踪矿难瞒报真相》(山西临汾特重大矿难瞒报事件);《立了石碑,坏了口碑》(河南荥阳市某些部门为假政绩树碑立传)《;助残车还是致残车》(河北一家车辆厂造劣质助残车卖给残疾人);2004年《疯狂的演艺厅》(浙江某地总工会大楼内上演脱衣舞);《严查濮阳县三中主考舞弊案》(河南濮阳县三中多名老师高考舞弊);2005年《目睹电大考点之怪现象》(云南永德县电大考试作弊案)《;目击医药回扣》(浙江富阳人民医院医生M收回扣)《移尸灭迹蓄意瞒…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08年封面图案取自"四方风"甲骨。此甲骨原为清末名家刘体智收藏,乃商武丁时期(B.C1250—B.C1192)的一块牛肩胛骨,今藏国家图书馆。最初学者们以其为伪刻,未曾重视。后胡厚宣先后发表《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责善半月刊》第2卷19期,1941年12月)及《释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复旦学报》1956年第1期),对此甲骨及刻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骨之价值方得显现。  相似文献   

14.
《俗言》一卷,最早见于万历四十五年焦竑所编《升庵外集》卷六十三,本为"部类"之名,卷首题"成都杨慎著、瑯琊焦竑编"。清乾隆年间,罗江李调元辑刊《函海》丛书,依据《升庵外集》,将《俗言》一卷单独刻入《函海》中,卷首题"成都杨慎撰、瑯琊焦竑刊本",并将《俗言》编入《升庵著述总目》附刻于《函海》内。至此《俗言》由"部类"之名成为一部专书之名,后世沿习以为升庵专著。  相似文献   

15.
钱基博先生等在引用"《中兴艺文志》:‘文史者,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追溯文史之名的缘起时,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书目》,后为众多学者沿袭引用。另外,亦有学者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馆阁书目》或者《中兴馆阁艺文志》,然此三种说法皆非是。《文献通考》中所称的《中兴艺文志》实为《中兴国史艺文志》之简称,"文史者,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应为《中兴艺文志》文史类小序中语。由于该书已佚,而《中兴馆阁书目》作为南宋官修书目较为著名,从而致后世学者误将二书混淆。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搜集、整理、存储、编辑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的学术出版机构,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人大书报中心编选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科研价值,其涵盖面之广,信息量之大,分类之科学,筛选之严谨,结构之合理完备,在各类文献信息资料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7.
《文献通考》所引"止斋陈氏曰"究竟出自陈傅良何书?孙诒让、蒙文通曾推断是已经散佚的《建隆编》,而整理过《陈傅良文集》的周梦江则认为系出自陈氏已佚之奏札。本文根据《群书考索》所引《建隆编》的一条佚文,经比对《文献通考》所引,足以确证《文献通考》所引"止斋陈氏曰"即是陈傅良《建隆编》的佚文。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02年第2期所载李胜《冯镇峦"涪陵"籍贯质疑》一文,引《道光重庆府志》卷七《选举志》载云:"冯镇峦,合州人。清溪(按:今四川犍为)教谕,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举人。"(见该刊287页)《道光重庆府志》所载"清溪教谕"不误,但作者李胜给"清溪"一名加的按语"今四川犍为"是不确的。关  相似文献   

19.
<正>《文献通考》现存世最早的刊本为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其"乐考十三"有关于"房中乐"的记载:隋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晖远对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中之乐也。高祖大悦。然则房中之乐,非无钟磬也。毛苌、侯芭、孙毓皆云有钟磬是已。郑康成、王肃谓房中之乐,弦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钟磬之节,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君子也。陈统日:妇人尚柔,以静为体,不宜用钟。至隋牛弘修乐,采箫统之说而然之……(卷一四○,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文献通考》作:  相似文献   

20.
一、家世考及年表晚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本朝"皆深选学"、"其有论著校勘者"别为"文选学家"一门,长洲叶涵峰树藩厕名其中,所补注校刊之海录轩本《文选》,张氏比于后出之胡克家本,许为"亦佳"。其重雕翻刻之本,我所见即有羊城翰墨园等十余种。然叶氏其人,因文献难徵,未见治选者论及。此前我撰《文选版本论稿》及《文选版刻撷英》亦以未能补阙,中心慊慊。日前披览苏州园林局编纂的《拙政园志稿》,无意间获得搜索的信息,顺藤摸瓜,叶氏家世生平,始略有眉目,亦治选之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