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获日本邮趣协会寄赠的4月号《邮趣》“故水原明窗理事长追悼专号”,封面是以我国珍邮为背景的水原明窗肖像,我凝视许久,不禁往事萦绕,脑际映现出上海近年多次邮展开幕式贵宾席中一位满头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收到武汉邮友寄来的印刷品信件,以往信封上加盖有“印刷品”副戳,而该封则加盖“扁平状”副戳,这是“印刷品”的另一种称谓。“印刷品”的另一种称谓@郑利松!浙江常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集邮史》在介绍东北、华东及其他沦陷区的集邮活动时,说“1944年,日本人四川高岭等在大连发起成立日华邮票研究会,出版发行会刊《邮趣》,双月刊,只印3期即停刊。”(文中“四川高岭”应为“西川高岭”《邮趣》应为《邮海》)此外,《中国  相似文献   

4.
壬辰伊始读刊忙。赏华章,品诗行。邮外邮中,无处不邮香。“人物”芳容虽不识,如面对,遇师良。《集邮博览》醉心肠。“乐园”徜,“百科”相。即使无缘,“戳趣”诱“收藏”。读到津津邮味处,虽夜半,不着床。  相似文献   

5.
敖道章 《中国集邮》2001,20(10):37-37
“春节”小版张一面世,就吸引了邮人的眼球,“蛇年”小版张更连邮人的脑袋也捕捉了去。一时间,小版张、小本票的光辉映红了邮市整个天空。  相似文献   

6.
    
用数学的方法把集邮活动细分一下,会发现,“等”的时间比”集、赏、析、玩”加一块的时间还要长。等新邮、等邮刊、等邮友的封片、等那干载难逢的捡漏…“等“是一种必然,瓜熟才能蒂落;”等”是一种无奈,望穿秋水,  相似文献   

7.
第一轮生肖邮票的龙头——“猴”票诞生于1980年1月5日,发行量为460万。时至今日,仅仅20年,“金猴”腾空飞跃,市价和牌价均达1600元,增值2万倍,制造了令亿万邮人心驰神往的“金猴神话”。“金猴情结”也成了中国邮人的一种特有情感。不少邮人把拥有“猴”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以及一种荣耀。紧随“猴”票而诞生于80年代的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鸡、狗、猪、鼠”4套邮票却未有“金猴”幸运。当然,它们因不在同一个档次而有差别是情理之中的。但目前这4种生肖票的市价均不及“猴”票的零头,差别不应有这么大。今天,笔毛遂自荐,主动为这几位“猴哥”的小兄弟鸣冤叫屈,向邮人们推荐它们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大龙邮票发行130周年。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突发奇想要“集全”关于大龙邮票的邮学专著,既为满足鉴赏欲望、又可增长邮识。于是上网搜索,打印资料,向同好“刺探书情”,汇款购买,不知不觉竟然一忙就是半年多,真有“邮趣无日月”之感。  相似文献   

9.
看了前面的报道,相信大家对“弈趣杯”上海围棋团体赛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诚然,“弈趣杯”没有全国业余大赛那么激烈,但却更贴近真正的业余比赛,更具有趣味性。尽管只是一个友谊性质的赛事,但参赛队员水平却不低,这盘棋的对局双方黑方胡子真是近年来活跃在全国业余棋界的知名业余高手,各位读者朋友应该非常熟悉了,而黑方赵汉卿来自河北,近年在上海展露头角,也是一名颇具实力的新锐棋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他们的实战。  相似文献   

10.
全国集邮联“六大”继续提出创建集邮者之家的工作,让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基层邮协工作者备受鼓舞。 “六大”工作报告中讲到:“创建‘集邮者之家’是集邮协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集邮组织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继前四届大会之后再一次明确论述了开展“建家”工作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12,(4):40-42
今年是龙年,龙题材的邮品深深地吸引了集邮爱好者,而对于极限集邮者来说,当然要制作龙极限片。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邮品条件,制作出各种极限片,可谓别出心裁.乐趣多多。四川何熙琳先生正愁“九龙”无觅处,偶遇邮友送“春风”,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且看他的寻龙经历:  相似文献   

12.
邮友相会,议论佳邮评选,虽然七嘴八舌,意见倒很集中。其中之一就是:“此‘特’非那‘特’,志号乱了谱。” 佳邮评选,重在参与,给自己喜爱的邮票投上一票。谁知“特票特评”,把群众能评的只让专家去评。这样的“与时俱进”,简直离了评选的谱。 我国邮票的志号和代号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即使经过“文革”的折腾,“J票”还是表示纪念邮票,“T票”还是表示特种邮票,然而现在所谓的“特别发行  相似文献   

13.
《上海集邮》2000,(12):4-4
明年将有“比利时’01”(Belgica01)和“日本集邮’01”(Philanippon01)二次FIP综合世界邮展,现将记者所挟日本世展的资料介绍如下:HE展将于8月1日至7日在“东京大观园”(Tokyo Big Sight)国际展览中心的西馆展出,主办者有13本政府邮政部,13本邮政文化振兴协会、13本集邮联合会和日本集邮协会等4个单位(后3家均为财团法人,“集邮”的原汉字是“邮趣”)。展览规模计划为3000—3500框和150个摊位,主题定为“邮票庆典——全球神  相似文献   

14.
与《集邮博览》杂志相伴20多年,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情,其中印象较深的是我参加的“邮学团北京行”活动。这是我与《集邮博览》的一次零距离接触。2009年杂志第8期刊登了于9月举办“邮学团北京行”活动的启事,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产生了马上前往参加的强烈愿望。尽管当年4月,我刚参加了我所在市的离退休老干部赴京参观考察活动,而且这次“邮学团”安排的有些活动,如参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我于几个月前也都已参观过,但我仍执意不肯放过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15.
1946年水原明窗先生创建日本邮趣协会,目的是为了吸引广大集邮爱好者普及集邮知识。1982年日本邮趣协会财团化,水原就任理事长。日本邮趣协会既是集邮活动的组织者,又是邮票的经营者,还是集邮书刊的编辑发行者。经过多年经营,到1996年创业50周年时,日本邮趣协会会员遍及全国,已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日本最大的集邮组织。协会还出版《邮趣》《邮票杂志》等刊物。  相似文献   

1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2):56-58
一转眼,又是年终岁末。每到此时,各地的邮友们最期待、最关心的即奠过于来年的生肖邮票了。而且,这些年随着生肖文化热的逐渐升温,关注生肖邮票的人已不仅来自集邮圈,一年一度生肖邮票的发行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但也因为“热”,所以邮友们要早动手、早准备,河南许昌邮友于爱波发来了一组“马”戳(图1),便意在提醒大家:马年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7.
李秋 《集邮博览》2003,(5):35-35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较早的省,当时的中国人民邮电广东省邮电局全面实行深化改革,从1993年至1994年陆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办了很多代办邮所。笔者收集到的这枚“代办”邮戳,是广东  相似文献   

18.
罗煜峰 《上海集邮》2000,(10):27-27
山西太原印有一种“单位转退批条”,编号为“太邮4”。这种批条与我们常见的“邮1407”略有不同。1.不列具体改退原因;2.增加了单位盖章和投递员签名。从笔者集到的这张改退批条看,是由收件单位使  相似文献   

19.
范伟 《上海集邮》2000,(10):3-3
9月2日仪电、冶金和有色金属总公司3家集邮协会联合召开传达全国集邮联“五大”精神的会议。近百人出席会议,“五大”代表、市邮协名誉会长胡辛人和市邮协副会长刘广实分别作报告。会上,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5期“展场内外”栏的两篇文章,讲的都是开放类邮集中非邮品使用的问题。本文选取《邮趣》杂志上日本集邮家内藤阳介展品中的两个具体例子.再加以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