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薇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92-95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思想与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应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入茶艺茶道,把形式的表演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还可以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芒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熏陶,使得全民族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个人品质、思维方式等逐渐趋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与风骨,成为中华文明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高校注重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面向留学生积极开展文化教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融自然、社会、哲学、文学、艺术、美学、风俗于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反映了中国当代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国茶文化的这些特点,从茶切入,以茶为媒,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中华文化教学组织,能让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品质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弘扬我中华民族优秀的茶文化品质,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5.
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必需品.茶文化的涉及面很广,其中最吸引人的普及形式就是茶艺.茶艺是茶文化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有文化、美学等多种内涵,同时又是一种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茶事服务工作者需要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出发,广泛地培养自身的美学鉴赏水平,提高审美修养,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茶文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6.
一、传承传统文化,开启"儒学校园"之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温文尔雅、刚柔相济的品格,而且映射出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的悠久。传承中华茶文化应从基础教育抓起,通过沏茶、赏茶、饮茶的过程,促使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从小领悟茶道精神。我校针对3-6年级学生培养茶艺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王慧 《现代教学》2015,(Z1):125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茶文化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也凝聚了中华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认为茶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茶养性、以茶润德、以茶怡情,在茶文化的熏陶之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整合课程内容,凸显茶文化内涵我校推出的"少儿茶艺"课程是归属于校本课程中拓展型课程范畴之内的。在"少儿茶艺"课程中,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礼仪传统下称谓语的对应英语空缺 语言与文化相互制约和影响.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向学生传承茶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海南中职学校在茶文化课程开展中仍存在不足,对茶文化课程传承茶文化有明显地制约。文章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海南中职学校茶文化课程传承茶文化的几种途径,以期助力改善目前海南中职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目标问题,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做了全面而又具体的回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几千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展示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操作过程体现了茶的表现形式和蕴含精神的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以茶艺为例,从感观享受角度分析茶文化之多元魅力。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事自我意识的最重要、最积极的科学思想成果,中华民族对毛泽东思想的确认是一种历史选择。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化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史的积极成果,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向导和观念蓝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茶文化也是人们追求生活品味,提高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更是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与中国相比,俄罗斯人接触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想当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在饮茶的历史、饮茶习俗、茶具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29-13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五常"之理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其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当代青年学生来讲也是耳熟能详。将传统文化的"五常"之理应用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以一种创新性思维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民族的自强精神,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中华民族提倡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这种人生态度在儒家、墨家有突出的反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勇于进取、奋发向上,而  相似文献   

18.
浅析茶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性自然,生动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其核心是"和".品茶可以修身,可以养性,有助于实现人格完善,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在饮茶成为时尚的今天,茶及茶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艳武 《学语文》2011,(5):34-35
中国以五千年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中华传统文化创立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系天下的无私气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崇高的爱国主义、追求统一的民族精神,滋养了一代代人的身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我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