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的真实,但在实际拍摄时,仅拍摄团队和摄像师在现场这个事实,就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也同时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摄对象的影响,使得观众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无论被摄对象的代表性还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评论,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对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观众会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真实的事实,所以纪录片的内容可能由于创作者的不谨慎或者刻意表达某些观点,造成受众对纪录片产生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会被用作一些反面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了解读:单向度层面的纪录片"真实";多维度视野下的纪录片"真实";多重语境博弈中的纪录片"真实".并得出结论:选择真实虽要进行价值判断,但仍需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本质真实则应当是纪录片制作者简介孜孜以求的,并与观众共同对选择真实进行读解、感悟、升华和提升,以达到共鸣的境界.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又超越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4.
陈海宁 《东南传播》2021,(3):138-139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用非虚构的影像作品展现真实力量.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生活停摆.疫情之下,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获得了格外的关注.近日,系列纪录片《艾若水在武汉》播出.该片真实记录武汉封城生活,白描武汉疫情中真实的人和事.主人公们的亲身经历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闪光.类型纪录片为历史留存影像,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直击人心,激励奋进.真实的力量,这是类型纪录片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许小妹 《新闻窗》2011,(6):99-100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变化,对于有着二十年新闻实践,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从事纪录片创作和研究的我来说,纪录片选择的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它从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反映,以求真实的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6.
柳堤 《声屏世界》2010,(12):43-43
电视编导能否对所拍摄对象、事件进程或人物性格进行判断和提炼,并在摄制的创作过程中有效地贯彻这些意图.是一部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纪录片创作上,不要只记住要“记录生活”“记录真实”.而是要透过记录的现象弄清楚自己要“记录什么”和“怎样记录”。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记录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世界的艺术品种。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真实生活土壤中发现而非营造生活本质的艺术。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作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应该拍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它应该有的面貌。因此在纪录片拍摄中记录与摆拍的问题似乎没有提出的必要,摆拍自然是不允许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既然这样,为什  相似文献   

8.
"真实"与"虚构"作为相互对立的两种创作观念长期成为纪录片和剧情片各自的基本属性.以虚构方式展现的基于事实的作品和以纪录片形式表现的虚构作品成为近年来创作的独特景观."纪录剧情片"和"伪纪录片"作为两种主要类型,其融合"真实"与"虚构"的特性,展示了后现代哲学真实观影响下影视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纪录片以影视手段真实记录和表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历史及现状,其特有的直观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纪录片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营销价值,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产业。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  相似文献   

10.
Barsam认为里芬斯塔尔的作品是一个"神话",从而引出了对于纪录片作品的另一种读解.神话曾是远古人类生活的真实存在,是人类对于自己所不了解事物至诚的信仰,当这样一种情结存在于纪录片制作者的时候,他们的作品便会带上神话的色彩.对于里芬斯塔尔和伊文思的作品,任何简单的褒贬都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因为神话是一个熔铸愿望和事实的复合体.热衷于仪式化场面的表现是这类纪录片最为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一词最早由"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提出,他给出了纪录片第一个定义:对事实(Actuality)的创造性处理.这个定义看似合理全面,却并不具备实践意义.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小说以及各类影视作品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处理,怎么"处理"以及"创造性"尺度的把握在这个定义里缺乏有效的可执行的标准.格里尔逊也认识到自己提出的这个定义存在不足,在后来的著述中他坦言自己之前对"纪录片"所作出的诠释是"词不达意"或者说"含混不清"的(Clumsy).但是这个定义却给纪录片创作在意识上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同时也让我们对纪录片的记录和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考量.如何"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而又不失"创造性",这就必然涉及纪录片创作中有关真实的"再现"和"表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饮食习俗类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和传统饮食风俗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独特饮食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四面环海,其饮食习俗类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悠久历史的传承之美 纪录片和新闻纪实不同,它不以追求时效为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历史价值.所谓历史价值,就是作为信息的载体,纪录片选择和记录社会与生活事实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说到底,就是记录历史的可信性和整体逼真性,呈现的是历史悠久的传承之美.  相似文献   

14.
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向来是纪录片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纪录片也正是拥有了"真实的力量"才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作为精品纪录片(或严肃纪录片)所秉持的本质属性,还是作为文化商品的商业纪录片吸引受众接受的噱头,真实都成为了纪录片的标签.也就是说,无论人们追求的是纪录片的史学价值、人类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娱乐价值、消费价值;无论是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真实都是纪录片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5.
胡英 《青年记者》2012,(14):54-55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其实,真实记录不光是一个“原生态”还原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一个题材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但是强调"原生态"再现,强调真实并不意味着编导者不介入,纪录片反映的并不全是生活本身,而是经过创作者选择、整合之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以实拍画面、同期声、真实人物和场景为特点,但纪录片的创作者不是平庸的照相师,他的叙述方式、素材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真实性在纪录片中不但是哲学意义上的而且是审美意义上的。对现实真实再现可产生感人的纪实之美;创造性表现本质真实,可营造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人文主题通过个性化对象的诠释可创造人们认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也  相似文献   

20.
冷凇 《视听纵横》2008,(2):21-24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30年,是"真实"这一概念被不断解构,重构,颠覆的30年。历数中国纪录片的数次起承转合,都表现为一种对"真实"的矫枉过正。伴随着纪录片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际纪录片交流日趋火热,对纪录片"真实"概念的探索呈现出分化和论争的多元趋势。电视的"产品时代"和"多元融合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纯纪实类纪录片在未来会萎靡,但纪录片如果不鼓励新的样式突破,死命抱紧"真实"的稻草,注定会为其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