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国际著名教育家、哲学家Doret de Ruyter关于理想研究比较系统、全面、深刻。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理想研究,并呼吁当代教育要包含理想教育,注重培养孩子有理想。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想内涵、特征、类型、价值意义及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父母、教师、青少年学生;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青少年理想、职业理想、宗教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性理想等。  相似文献   

2.
身体美:我国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4、17和20岁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的,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理想身体,女性更喜欢性感和相貌因素,男性更看重力量因素;对于女性理想身体,男性更重视性感因素,女性更重视相貌因素。随年龄增长.青少年越来越看重性感因素,对男性身体越来越强调力量因素和一般魅力因素,对女性身体越来越强调相貌因素。体型指数BMI对青少年女性理想身体偏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一代的职业理想已有了现代性的新的内容.通过对6名青少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出生的)关于职业理想的半开放性访谈,了解其职业理想形成过程,从中归纳出影响职业理想形成的社会原因及非社会原因,影响青少年职业理想的因素图,并就影响受访者职业理想的共有社会因素提出简单的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的怀疑和对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依据或理由的背叛。研究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理想的内容结构包含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中个人理想又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自我理想,社会理想包括社会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我国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由具体化向概括化,由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由单一的职业理想向生活、职业、道德理想的统一,由外在性理想向内在性理想发展.当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对青少年理想的研究相对滞后;实证研究中横断研究多纵向研究少;对理想的结构认识不够清晰;研究停留在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还未涉及理想的实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编制测量理想的有效问卷;加强青少年的实证研究;完善对理想结构的认识;将理想的研究拓展到理想的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青少年的理想抱负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独立自强、繁荣昌盛,早在清朝末年,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2011年2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指出:"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我们民族的未来寄托在青年的身上。"可见,青少年的理想教育和理想建设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章对审美理想作了认真的分析,并从审美理想的特征和产生分析了培育审美理想的原则以及主要的方法途径。认为,我们进行审美理想的培育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引导青少年积极的参与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参与社会变革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展开对于自身生存环境中丑恶现象的批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青少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推动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进发展的动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达成的共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家庭和学校往往偏重于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要求其树立崇高的社会道德理想和人生理想;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底线教育,没有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底线,"底线"一旦触碰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本文试图从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这两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个梦想凝聚人心,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应该成为青少年确立个人理想的强劲动力。青少年学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少年学生对梦想的追寻。只有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人国家的发展宏图之中,中国梦才有可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青奥会理想"下的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在此理想引导下,有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感受"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核心价值,在正确的参赛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引导下健康成长,使更多的青年人成为真正具有体育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1.
从主体间性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主体,彼此结成主体际关系,具有主体间性的特征。从当下国内外理想信念的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出发,针对一些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分离,个人理想中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分离,树立信念过程中知、情、意的分离这一倾向性问题,以主体间性的视角,采用认知模式和体谅模式,以2种模式下的6类教育方式分别作用于知性和体悟,使他们由分离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奥林匹克理想体系的形成正是现实与理想冲突的同步前进和相互转化的结果。它的形成过程也是人类受教育的过程。它的内容包含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成就理想三个方面,其中社会政治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成就理想,而道德理想和成就理想则从不同方面体现着社会政治理想,从属于社会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理念的特色化。文章通过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五个特色理念:动态生成性课程理念,整体建构性课程理念,真实体验性课程理念,人文素质性课程理念,政策导向性课程理念,力求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进了BCI-代数的换位理想这一概念.借此对BCI-代数的结合理想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理想成为结合理想的若干充要条件.同时,本文还推广了结合理想的概念,建立了BCI-代数的广义结合理想的概念.讨论了它的若干重要特征,进而用理想刻画了广义结合BCI-代数.  相似文献   

15.
The content and boundaries of moral education the state may require schools to offer is a matter of contention.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state may obligate schools to promote the pursuit of moral ideals. Moral ideals refer to (a cluster of)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son as well as to situations or states that are believed to be morally excellent or perfect and that are not yet realised. Having an ideal typically means that the person is dedicated to realising the type of situation or person to which the ideal refers. Therefore generating student enthusiasm for moral ideals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se a morally excellent society. This article defends the position that schools may be required t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ideals that all reasonable citizens endorse. Reasonable citizens will not, however, accept that the state obligates schools to promote the pursuit of moral ideals.  相似文献   

16.
李白在《白马行》、《结客少年场行》、《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中,数次自我标榜“杀人”。根据对唐代法律的了解和对李白理想追求的考查,这实际上是他在当时任侠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用一种反常理的方式来凸显自己超然独立的个性,展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理想追求而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理想和拖延行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理想和拖延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48名中学生,用中学生理想问卷和Aitken拖延问卷(API)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在自我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维度及理想总分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的水平高于男生.而在拖延总分和理想的学业维度、职业维度和道德维度上没有显著的的性别差异.在理想各维度和拖延总分上均有一般中学学生高于二类重点中学学生.且在学业理想和理想总分上一类重点中学也高于二类重点中学学生.中学生理想各维度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理想和拖延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性别和学校层次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业理想和职业理想对拖延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The importance of idea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form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what might be termed personal identity a key but often neglected aspect is ideal identity. While comprising aspirations rather than realities, it make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self-identity. It does this as a result of: (a) clarifying what kind of person the individual wishes to be; and (b) an interrogation of how she sets about achieving her ideal identity, intimating what kind of person she is at a particular moment by virtue of the way in which she strives to achieve her ideal. The article argues for a re-appraisal of the notion of ideals in education and for its reinstatement a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education. Indeed, we argue, children cannot avoid ideals--they are presented to them everyday from a wide variety of sources. But these sources or the ideals that they promote are not necessarily good for the child's well-being or for her fellow citizens. Consequently, teachers as moral agent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isting children to acquire ideals that do meet such a criterion of goodness in addition to helping them reflect critically on the range of ideals they may encounter in their communities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非党员高知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非常重要,有利于党的政策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和新时代人才培养。但当前高校非党员高知群体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要完善理想信念教育评价考核体制机制,加强对高校非党员高知群体关怀,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拓展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