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06年1月1日生效。这个管理办法旨在引导和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建立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或其它以股权为载体的长期澉励机制。何为股权激励?我国股权激励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他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对我们十分有帮助的问题,最后介绍两个股权激励的典型案例,万科和宝钢的故事会给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股票期权激励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因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薪酬结构的视角,选择2009—2017年对CEO实施了股权激励且在有效期内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CEO股权激励强度(股权激励占薪酬总额的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CEO权力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CEO股权激励强度总体上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然而此影响仅存在于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当中,对于股票期权而言则并不显著;②CEO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的研发投资抑制效应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本文研究发现表明相对于低强度的保障型股权激励计划而言,高强度的绩效型股权激励计划更不利于企业研发投资活动的开展,这一结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制定和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人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股权激励作为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挽留人才的常用工具,也被广泛应用在互联网企业中.从股权激励要素特征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在2006—2020年实施过股权激励计划的25家互联网企业实施的65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主要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模式为主,激励对象更倾向于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激励额度整体偏小;同时股权激励计划在行权条件和激励期限的设计上偏向于"福利型",存在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同时实施的现象,并从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芝映 《科技广场》2012,(3):197-201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上市公司股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日渐成熟,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本文通过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力图研究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从而探讨股权激励中高管持股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范围内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市场条件和制度背景,对于其激励效果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结论。鉴于中国上市公司2006年才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激励相容的股权激励机制,本文以2006~2011公司年报中公布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其2005~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以及不同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具有一定效果,但影响不显著;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略好于限制性股票。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2年宣告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进行行权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研发支出行为的影响。发现,在基数期公司研发支出强度与是否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呈显著正相关;而在行权等待期公司研发支出强度变化与是否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经理人存在很强的动机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操纵,以获取由股票期权激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研究还发现,经理人管理权力加剧了这种操纵行为,作为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本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调整相关股权激励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阐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具体类型和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股权激励制度得以普遍推广的根本原因,在于克服了以工资、奖金为核心的传统薪酬制度较重视过往业绩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黄园  陈昆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79-182
采用2006年至2010年的深沪6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专利授权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量化指标,研究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专利的授权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层拥有股权激励的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制造业公司的创新能力强于非制造业公司;不同股权激励的类型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对高管层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优于实施高管层股票期权激励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国有上市公司为激励经理人采用了股票期权计划,文章从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并从宏观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提出笔者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期权激励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鸣  徐璐 《软科学》2010,24(10)
以2006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选择期权激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公司成长机会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上市公司选择期权激励的概率就越高;当公司规模大、风险高、股权集中、现金流充沛及监管严格时,上市公司选择期权激励的概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国有上市公司为激励经理人采用了股票期权计划,文章从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并从宏观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提出笔者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股票期权激励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激励制度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笔者认为,股票期权方案的会计处理,是期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必要保障,是规范操作股票期权激励政策的重要内容,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研究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会计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笔者拟从股权期权的计量、记录、披露等问题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是留住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的关键,民企与国企在属性上存在差距,那么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企与民企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到,在高管薪酬方面,国企高管前3名薪酬均值高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金融、保险行业高管薪酬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资产规模大的企业高于资产规模小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上偏好一致,都喜好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地区上大都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上大都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国企股权激励的比例整体低于民企股权激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论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8个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为上市公司在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在阐述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产生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职责、会计信息、经理人员选拔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相应的制度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秉祥  惠祥  李明敏 《软科学》2016,(1):135-139
运用信念调整模式探究高、低能力经理人管理防御水平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敏感性。对股票期权激励降低管理防御水平进行机理分析,并采用实验研究观察股票期权激励降低管理防御水平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股票期权激励能够有效降低经理人管理防御水平;高能力经理人管理防御水平对持股比例敏感。建议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时考虑经理人个人能力与持股比例相匹配,对高能力经理人增加激励力度的同时运用股票期权约束效用。  相似文献   

17.
股票期权制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 ,可以减少代理成本 ,可使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国企业纷纷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然而近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 ,股票期权受到很多怀疑和指责。如何全面理性看待股票期权激励 ?在我国目前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如何具体操作 ?这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深入探讨。1 股票期权激励的涵义和实施现状股票期权激励起源于 2 0世纪 5 0年代的美国 ,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矛盾 ,是伴随着美国公司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分配制度的创新。经理股票期权 ESO( Executive Stock Option)是指以一定价格给予公司经理在未来一特定日期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经理人员购买股票的价格与股票售出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成为其收入。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就是企业通过给予经理人员这种选择权来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奋斗 ,追求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近 2 0年来 ,西方国家公司以股票期权为主体的薪酬制度已经取代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美国股票期权主要在上市公司中应用 ,其中高科技上市公司几乎 1 0 0 %应用。全球排名 5 0 0家的大型企业中 ,至少 89%的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提倡自主创新的背景下,股权激励被视为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而我国上市公司已于2005年开始了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对已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年份、激励方式、股票来源以及与业绩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自主创新背景下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股票来源、激励方式可多样化,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相关的政策法规等.  相似文献   

19.
唐建荣  王宁  周玮 《科研管理》2021,42(2):190-199
本文以企业非效率投资值量化高管寻租水平,研究了股权激励对现金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影响,并探析了非效率投资在股权激励影响股利政策稳定性中的作用机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股利信号理论,结合我国股利政策研究现状,将股东普遍关注的现金股利政策稳定性作为股权激励效果评价的参数,选取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自由模型非参数法测定股利政策稳定性水平,借助残差分析法测算非效率投资水平,通过面板回归和层次分析法得出了以下结论:(1)股权激励后非效率投资水平增强且股利政策稳定性下降,因而股权激励不一定会发挥正效应;(2)非效率投资水平与股利政策稳定性负相关,即低效率投资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进而导致企业股利政策波动增强;(3)非效率投资在股权激励对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影响中,并非起到“中介作用”,而是遮掩了股权激励后股利政策稳定性的下降程度,成了高管寻租时的一个面具。论文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客观看待股利平稳性指标,完善股权激励效果评价指标体系;(2)建立健全企业投资效率监督体系,长短期监控相结合;(3)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动态调整期权与股票授予比例。  相似文献   

20.
林萍  刘雅玲 《科研管理》2017,38(12):99-105
股权激励作为现代公司所实施激励机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111家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长期角度看,股权激励和激励力度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从短期角度上看,股权激励和激励力度与股票累计超额回报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