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可雷 《体育科技》2010,31(1):45-4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状态的定义及形成发展规律进行分析、质疑、归纳。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研究发现,竞技状态的定义及阶段划分至今尚未统一。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运动训练与竞技参赛实践,运用实践的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竞技状态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竞技状态的3个维度即时间维度、水平维度和内容维度,认为竞技状态评价的3种范式即"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范式"具有局限性、"运动成绩评价范式"具有相对性和"应对水平评价范式"具有客观性。运用逆境应对理论审视最佳竞技状态,提出竞技状态是"赛前准备状态"和"比赛状态"、"现实的高峰状态"及"峰前状态"和"峰后状态"、"理想的预期的状态"和"现实的实践的状态"的综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竞技运动训练强度与竞技状态关系之"否定之否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经典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和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现代竞技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对于训练强度的辨证分析,以及训练强度与竞技状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最佳竞技状态”涵义的运动训练学进行释疑。  相似文献   

4.
目前竞技状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和  姜涛  李林 《体育科学》2007,27(7):70-74,85
在对竞技状态概念的各种定义加以综述,并就目前学界关于竞技状态讨论中的焦点即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问题做出评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对称与非对称性;讨论了“竞技状态的临场可调性”、“良好竞技状态的出现与关键比赛时段的高度吻合性”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5.
竞技状态及其特征剖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熊焰 《体育学刊》2004,11(3):128-130
对竞技状态的概念及其定义进行了讨论,指出竞技状态是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的准备状态,是竞技能力在时空上的变化。竞技状态具有时相性、相对性与可控性的特征,不同项群的竞技状态有不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概念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内容、最佳竞技状态特征、最佳竞技状态影响因素、最佳竞技状态培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提供.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综述及逻辑分析,从竞技状态发展的时相性特征与训练时期的划分,及竞技状态的持续时间等方面,对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进行了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讨论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篮球项目国际竞争力。篮球职业联赛队伍年度周期训练分为训练阶段和比赛期,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理论安排积累、转换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外对竞技状态的认识存在"特指"与"泛指"之分。本文认为,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准备与现实状态,而最佳竞技状态是指竞技状态的最高阶段。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表现呈现发展与提高、优化及保持、减退3个阶段的周期性变化。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可以通过运用"延缓传导"现象、超量恢复规律、依据生物节律、心理和精神状态调控、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定义及构成,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归纳、质疑,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研究发现,上述这些研究对象一直存在异议,至今尚未统一,且使用不规范.这些基本理论都是训练理论的骨干,若其内涵模糊、结构关系不明确,那么对学科发展以及训练实践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笔者采诸家之长,综合运用现有学科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乒乓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运动训练周期的安排及延长竞技状态高峰的年限等提供科学参考,以2002-2013年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世界排名前十五位)的平均年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以灰色GM(1,1)与马尔可夫组合模型为主的研究方法,预测研究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竞技状态高峰的平均年龄发展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竞技状态高峰的平均年龄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且中国男子的增长幅度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论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探讨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认为个体竞技状态是群体项目最佳调控的基础;战术训练是群体项目最佳竞技状态调控的重要条件;团队精神、核心队员、组合结构和赛场状态是群体项目竞技状态最佳调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索优秀摔跤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定量评判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个案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结果:构建优秀摔跤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评定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制定优秀摔跤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各评定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标准;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进行评定并通过了专家认可度检验。结果提示,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可以将众多定性因素定量化,减少个人主观判断带来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信。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田径运动中的竞技状态与最佳竞技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取得的竞技状态是呈波动型的,一般赛事和训练应使运动员的有机体处于竞技状态波动的波峰期,重大比赛应使运动员有机体处于竞技状态波动的最高波峰期。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全年、多年、多个奥运周期乃至整个运动生涯中都能多次冲击最好成绩;"板块理论"则是针对已经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赛间采用量小而强度大的专门化设计,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运动员的薄弱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可调节性,是实现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掌控运动训练方向,突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是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运用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群体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认为个体竞技状态是群体项目最佳调控的基础;战术训练是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重要条件;团队精神、核心队员、组合结构和赛场状态是群体项目最佳调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马特维也夫在创立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方面所作的贡献,评述了其学术思想的特点,尤其对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竞技状态,作了详细剖析,并对现代竞技运动中按照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定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及竞技状态的分析,给出了大赛前竞技状态的诊断与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从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0.
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周期训练可以仍然依据传统训练周期理论,赛前训练周期比其他训练周期更为重要。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因素很多,要运用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运动学规律来科学调控赛前竞技状态。赛前训练周期的具体时间安排应该服从于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恰好处于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