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阐述了心理技能训练的定义与效果。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现状表现为: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领域;所用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主要为表象训练、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目标设置训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和文献资料法等。针对冬季运动项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论文数量偏少,所涉及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较少,研究缺乏理论导向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设计和评价指标的丰富以及自身理论的建立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的运动知觉心理训练取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目前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解决细节问题时缺乏具体操作方法的现状,试图通过基础理论及运动专门化知觉训练范式的分析,以引起教练员对运动技能心理训练的重视。研究提出,应该重视心理训练在运动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心理训练不仅仅只是情绪管理,它还担负增强动作技能认知复述的任务;正确的运动知觉是运动反应的前提,专门化知觉训练是运动技能训练方法的取向;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求质比求量更重要,破坏动力定型或认知结构的练习宁肯不做;建立科学的感知觉定位系统并结合有效反馈控制手段是操作策略;遮蔽、表象、反馈和量化控制等是技能细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SPCS系统引导射击运动员进行放松、注意集中、表象演练等综合心理训练,并对其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对10位射击运动进行8周时间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训练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的测试。结果:单次的综合心理训练前后,队员的协调能力测评得分都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整个8周训练前后,队员的心理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心理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表象技能p0.05,焦虑管理p0.05,专注p0.05,放松p0.05,总分p0.05),心理疲劳中的情绪/体力耗竭指标得分显著降低(p0.05),心技结合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队员主观感觉较好。结论:利用SPCS系统对队员进行个性化心理技能训练对于队员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疲劳的缓解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心理技能训练是运动员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心理技能训练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性、训练方法上。心理技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理论导向,训练效果评价的效度不够,未能充分重视教练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等。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完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突破评价心理技能训练有效性的传统方式,检验训练效果的保持和迁移,进行跨文化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体育世界》2008,(6):43-46
心理技能训练是运动员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心理技能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中叶,发展于上世纪下半叶,到目前处于一个不断完善时期。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完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突破评价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有效性的传统方式。检验训练效果的保持和迁移。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心理技能训练也处于一个绝对的关键期,通过对心理训练内容、模式、方法的剖析,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旨在不断改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并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运动心理技能是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以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和认知理论为基础,以篮球运动项目身体对抗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10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同身体对抗能力关系进行研究.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在所测量的六项运动心理技能中,注意力和动机控制两项心理技能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具有较强预测力,自信心和集体重要性这两项心理技能预测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运动心理技能的特征及其训练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丰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1):24-25,23
本文探讨了心理技能的含义及其作用与意义;运动心理技能的含义、特征及分类;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期性项目——划船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水平要求很高。本文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运动队中的人际关系、运动员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最优化与作用几方面研究入手,探讨了划船运动训练的若干心理学问题,为提高划船运动的教学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提供了某些心理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保辉  陈宜蓁 《体育与科学》2013,(1):107-111,11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探讨柔道运动员接受心理技能训练后,运动员的技能表现和心理坚韧性的变化,以及透过心理技能训练后比较技能表现和心理坚韧性的差异。本研究受试者为36名柔道运动员,分为控制组、身体练习组、心理坚韧性练习组、心理坚韧性加身体练习组。各组依设定技能训练施以四周,每周三次。以柔道单臂过肩摔、大外割、水中憋气技能以及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为测验项目,进行前测、后测,并在后测后一周实施保留测验,以二因子混合变异数分析。结论:心理坚韧性加身体练习组在接受心理技能训练和身体技能训练后,优于其他三组(控制组、身体练习组、心理坚韧性练习组),不仅能有效提升技能学习,而且也能提升心理坚韧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挺  毛志雄  连文杰 《体育学刊》2007,14(4):119-124
从心理技能训练、心境状态、焦虑、心理健康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初探”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探讨。指出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由六种运动心理观点所构成。即,运动发展心理观、运动保健心理观、技能形成心理观、运动竞赛心理观、运动战术心理观和心理训练心理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获得良好和稳固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一个基本目标.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探讨运动技能概念的非统一性,指出运动技能在田径技术表现上的动态性,为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分别对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研究的起源、训练周期控制理论、运动负荷控制理论以及训练过程控制模型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在训练过程的周期划分、训练结构、训练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在训练周期具体安排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对运动负荷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点是依据人体生理适应与刺激变化展开的,而对训练过程控制模式的研究则主要是从专项训练和数学的角度,分别对运动员体能、技术和心理训练等内容进行研究,以上研究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局限性,但为揭示运动负荷与训练模式的控制原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对运动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含义与构成是指借助指示语和现代化仪器,把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之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的练习.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实施需要通过介绍(introduction),确认(identification),模拟(simulation),转移(transformation),应用(realization)等5个阶段.大量研究认为,运动生物反馈训练在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提高肌肉表现水平、结合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以及对提高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效果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效果,但对此尚未取得完全相同的结论.提出了编制不同运动项目生物反馈训练大纲,改进测试仪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是心理问题高发阶段,需要适量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模块设置不科学、学情分析不深入、学生参与不积极等问题,无法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被弱化、教师专业视野不开阔,学科专业性不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心理障碍,锻炼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瑜伽运动与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相融合,在促进体育模块教学多元拓展的同时,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素养。在瑜伽模块教学实践中,笔者从理论推广、兴趣调动、技能训练、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了合理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概念分析,导入“技术强度”概念,并指出技术强度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运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高尔夫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不足。为使初学者尽快掌握高尔夫技术关键点,提出了在高尔夫技术教学中引入体育舞蹈的观点。认为将体育舞蹈渗入到高尔夫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建立核心力量观念,体会恰当的重心转移,学会控制动作节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此教法进行的教学实验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的专项技能测评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差异性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此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