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针对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培养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同时要创设机会,让孩子乐说,会说。  相似文献   

2.
詹影 《小学生》2013,(3):1-1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学生不会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生活中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根据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原教材中"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修订后的小学语文大纲中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 ,更是认识上的深刻变化。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都要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具有更高的要求 ,它是一种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在未经过正规训练的情况下 ,说话往往不完整 ,或者句子成分残缺 ,交往过程中有一种羞涩感。因此 ,从低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进入小学则是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开始。我认为 ,一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据专家统计 ,在人的语言交流活动中 ,听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 4 5 % ,说占 30 % ,读和写分别为 16 %和 9% ,由此可见听力的重要性。一年级小学生听力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首先 ,要求做到“正确地听”。这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 ,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 ,眼睛看着说话的对方 ,集…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进入小学则是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开始。我认为,一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其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了的东西。”就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口语交际教学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不仅表现在说  相似文献   

7.
罗秀娟 《新课程研究》2009,(7):101-101,10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不仅是人类必需的基本技能,更是人与人交流的情感需要,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语、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着力于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日常训练中常用说、问、评、演等方式方法给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交际情境,是激活口语训练、突出双向互动的交际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进入小学则是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开始。笔者认为,一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多途径展开训练.才能适应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时机.抓住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求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修订版大纲,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那么“口语交际”与以往的“听说训练”有什么区别呢? 1.听说训练是单向传递的。一人说,众人听,思维碰撞少。口语交际训练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每个人听,还要求随时作出提问、回答评论等反应,交流的频率高。 2.听说训练可称之为“纸上谈兵”,是借助图片进行训练,语言的内容往往被图画框定,少有创新。而口语交际训练是“短兵相接”,其话题来源于生活,其形式是当面交流。因此,口语交际时就得考虑语言的准确性、临场应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薇 《荆州师专学报》2001,24(1):123-125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本探讨了口语交际能力即听说能力培养的意义、听说能力的构成以及听说能力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革新。  相似文献   

15.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训练渠道,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语言学习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让小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评价,以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和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能力既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新课改下对学生在语文培养上的新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时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能力锻炼就显得极其重要,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的口头表达能力,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和临场应变能力,是少年儿童时期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就从笔者本身的教学经验出发,简单谈谈个人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听与写的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交流能力、倾听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奠基阶段,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现状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说是连接听、读、写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口语交际以说为主,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想说;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学生愿说;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会说;开展口语交际的活动,让学生乐说。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是贯穿人一生的活动。低年级小学生阅读面窄,词汇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所以,教师应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训练,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下面就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一、加强听说基本功训练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听、说、读、写同样重要,在小学低年级尤其不能忽视听说的训练。”叶老的话阐明了听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听说训练呢?1.怎样听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对此,教师应耐心地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去听,怎样保持听的最佳状态。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