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出”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日出”与光学知识、运动学知识等联系紧密,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了与“日出”有关的试题.下面列举几道与“日出”有关的试题,供同学们赏析.例1(1999年全国高考题)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解析如果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只有当太阳升出地平线后,人们才能观察到日出.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还未升出地平线时,太阳光依靠大气层的折射和反射,会使人们提前观察到日出.选B.例22003…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2,(1):69-71
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不变;B、将提前;C、将延后。D、某些地区将提前,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相似文献   

3.
’99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第5题是这样的: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某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现象,图1画的是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率也就越大.在这种密度不均匀的介质里,光并不是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是由许许多多水平的气层组成的,每一层的密度都不相同,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就要折向法线方向.结果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总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  相似文献   

4.
例题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天文工作者通过计算确定了我国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的到达地——浙江省温岭的石塘镇(天文上规定:太阳发出的光线与地球相切于A点的时刻,就是A点的日出时刻,如图1所示).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地球上真正看到日出的时刻与天文上规定的日出时  相似文献   

5.
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后白昼逐渐变长,日出时刻应该逐渐提前,但是很多有生活经验的人却发现日出时刻并没有提前。一直到一月上旬过后才会感到日出逐渐提前。  相似文献   

6.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天际有时被染成红或橙红色的艳丽色彩,这就是霞。出现在早晨的叫朝霞,出现在傍晚的叫晚霞。霞是怎样产生的呢?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光要通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照射到地平线附近的空中,当阳光通过大  相似文献   

7.
由光谱知识可知 ,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相应的元素吸收后而形成的 ,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在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等几十种元素 .光谱分析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在进行高考复习时 ,我们将 1 994年一道高考题修改如下 :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 ,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 ,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B)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各存在着部分相应的元素 ;(D)太阳…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师》2004,25(2):59-59,61
1 .进入火星大气层前 1 0min(即登陆前 1 5min) ,探测器打开航行系统 ,不再依靠地面指示 .与火星的距离 :45 86.5km ,速度 :2 .0 6× 1 0 4km/h .2 .着陆前 1 2min ,推动器高速运转 80s ,产生热气罩 ,在进入大气层时保护探测器 .与火星的距离 :3 0 1 7.4km ,速度 :2 .1 4× 1 0 4km/h .3 .着陆前 1 0min ,在 1 1个月的航行旅程中供给探测器能量的太阳仪表板将与探测器分离 ,在火星大气层中焚毁 .与火星的距离 :2 3 0 1 .3 0km ,速度 :2 .2 5× 1 0 4km/h .4.着陆前 5min ,探测器进入大气层上层 ,火星大气层对探测器产生 1 0倍于地球引力的极…  相似文献   

9.
郑金 《物理教师》2014,(5):54-55
本文推导了太阳光线在大气中的偏折角公式和最大偏折角数值;利用最大偏折角数值计算了日出提前的时间,解释了月全食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制片技术,对苍山、鸡足山华严寺和昆明长虫山3个四倍体多星韭种群进行了减数分裂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核型分析反映出云南西北部地区的苍山、鸡足山四倍体多星韭的核型对称性比中部地区昆明长虫山种群高;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四倍体多星韭的2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I时,两两联会成为14个二价体,后期I配对的染色体分离比较同步,没有观察到提前或延后分离以及染色体桥或染色体片段;对四倍体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支持核型分析将28条染色体成2地配成14组,而不是成4地配成7组的结果,为四倍体多星韭的二倍体化提供了直接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以及大气层的密度随高度和温度的变化,导致了大气对光的作用的千变万化,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大气光现象.这些丰富多彩的光现象,给我们送来了美丽和无尽的享受,本文将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受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较大等原因,必然导致当代学生在思想政治状况上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诸多行为存在偏差,如享乐主义,网络主义盛行,意志薄弱,自学能力差等;心理与情绪复杂多变,自控能力较差;生理成熟期提前,心理成熟期延后.因此,正视和研究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在教育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一 )我国古书曾记载有 :公元前 2 8年“三月乙未 ,日出黄 ,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央。”1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 .耀斑 B .日珥 C .太阳风 D .黑子2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 .光球层    B .日冕层C .色球层D .电离层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黑气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高出 1 50 0多度 B .黑气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低 1 50 0多度 C .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的偏黑色的气体 D .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二 )下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的等值线图 ,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  相似文献   

14.
董敏 《宁夏教育》2008,(10):41-41
日前,科学家在大阳系外行星大气层中探测到甲烷气体的存在,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遥远的太阳系外行星中发现有机生命分子。通过研究该行星大气层中气体成分将揭示它的形成和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日出和时刻     
日出和时刻一、同一纬线上的两个不同地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位于东方的地区总是比位于西方的地区日出早,时刻也早。如果两地处在有极昼极夜的极圈内,那么,位于东方的地区要比位于西方的地区时刻早。但无日落或日出现象。二、同一经线上的两个不同地区,可从下列三个方...  相似文献   

16.
《海上日出》是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巴金把海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奇丽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激情。教学此文应抓好两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循序观察课文是以时间为序,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观察的。因为日出的过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者以时间为序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7.
据专家证实,人体也有“大气层”。人体“大气层”紧挨着人体四周,厚度只有1厘米,形成一个小小的隔层。人体就像一台“发热器”,将75%以上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热能。因此,这个隔层不断被身体所加热。据测算,人体在1小时内通过“大气层”所散发的热量多达37万焦耳,相当于1壶水烧开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的大气层里,有许多大小不同、各种各样的气体分子和浮尘等物质,而且越接近地面这些物质就越多,空气的浓度也越大。地球上白天黑夜的交替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其间总会有一个过渡。从白天过渡到黑夜的过程叫黄昏;从黑夜过渡到白天的过程叫黎明。这是由于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上,由于有大气层(图1)的存在,地面上的大气压就"无处不在".可是人们却感觉不到大气压.因此,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图2左)用实验才揭示了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在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提到"除赤道以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赤道上,每天的昼夜是等长的,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白天和黑夜各12个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