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速增期训练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可测量类项群中的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等项目,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年运动训练过程的研究,从运动员从事训练的年限,不同阶段的年龄以及不同训练阶段的竟技水平等方面,总结了他们的带有较普遍意义的训练学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安排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游泳事业的发展 ,年龄组少年儿童的游泳比赛比较以往不断增多 ,如何合理安排两个相邻较短时间比赛之间的训练对于年龄组游泳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年龄组游泳运动员两个相邻比赛之间的小周期训练的负荷及调控的研究 ,以期为业余体校游泳教练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摘要:我国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近年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我国长距离相比离世界最优秀运动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积极探索我国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多年训练安排的规律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运用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成效的揭示,力图从个案剖析中寻找短距离游泳训练规律。结论: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既满足“分期理论”的条件,也符合“板块”理论训练的特点;余贺新多年有氧能力训练贯穿于全程,其他所需各能力则按照“分期”与“板块”的要求安排各异;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除了具有个人训练特点外,也适应世界顶级运动员成才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赛前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极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对赛前训练适宜安排的探索需经反复尝试和调整,并根据运动员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型比赛以及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介于2到9周之间,大部分为3周,可通过“赛后赛”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是减量提质,运动员的各种生理迹象是赛前调整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现代竞技游泳更加注重技术细节的控制和追求.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甚为重要.赛前训练阶段常用的方法手段有模拟比赛训练、测验比赛及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多年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多年训练的运动负荷特征、心理训练阶段特征、训练方法与手段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模式符合实现培养高水平中国女子投掷运动员目标的需要,投掷运动员应注意不同阶段负荷安排的有机联系,各阶段的高强度专项负荷量以逐级递增式安排为宜,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出现始训早、高峰早、退役早的“三早”现象.对运动项目的研究要把握现代训练的基本规律,并推动运动训练实践更快地发展,已成为我国投掷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过早退役使得我国游泳训练缺乏高水平训练方法经验的积累,继而影响竞技游泳整体发展水平.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现阶段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比国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短6.3年,竞技保持阶段较短.通过因子分析,将现阶段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20个主要因素归纳成5个因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游泳训练几个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目前我国游泳训练监控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际田径比赛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为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提供了充分显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因此,发展和保持竞技能力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根据55名田径项目世界纪录创造者多年训练的材料,将他们的多年训练分为训练阶段,获得最佳竞技能力阶段,最佳竞技能力阶段和保持运动寿命阶段,上述阶段的训练各有其特点。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可供一般田径运动员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拉伸和力量训练对改善游泳运动员肩部姿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运动员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可能导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姿势不良,从而成为导致伤病的潜在原因。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证明,文中采用的实验训练方案能够有效地减轻游泳肩关节前倾的的姿态,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少年游泳运动员对教练员的态度的调查。了解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为广大教练员了解和调控少年游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少儿游泳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的现状,根据少儿训练特点找出科学划分和安排少儿选手年度训练周期的理论依据与观客规律,为广大游泳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要尊重科学、讲求规律,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竞技体育、足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实施训练。然而,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存在许多问题,情况使人悲观。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设计了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训练状况的问卷调查表,结合青少年足球项目发展的规律,对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理念和训练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时数过长,而且总体训练一直重复着基础阶段(15岁年龄段之前)的训练内容,其技术、战术及身体训练缺乏明显的划分和渐进性,基本上处于滞后1个,甚至2个年龄层次的位置上。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要从实战出发,要根据比赛中的情况拟定训练方法,摒弃一味追求训练时数的训练理念。应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运动素质敏感期,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使其运动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泳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训练泳式构成"是游泳专项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访问和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我国游泳教练员对专项训练概念认识不一致,导致了主项泳式训练负荷不足和"训练泳式构成"的结构分散等问题,影响了我国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研究还发现,国外优秀游泳运动员主项泳式训练量没有随训练分期不同而变化,这一现象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苏目前竞技游泳运动水平落后的现状,作者主要从游泳运动员的生理学、训练学等多学科角度结合自己多年指教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的经验,探讨构建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科学训练系统中的相关要素、方法与手段和制订训练计划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无氧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游泳训练实践中,并成为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但目前测定无氧阈速度的方法多为损伤性的测试方法,本旨在寻找一种;位确且无损伤的方法来确定游泳运动员无氧闽游速的方法,为游泳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础训练对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的基础训练阶段总是受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运动员往往不能顺利渡过基础训练阶段。为了对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影响因素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本文以我国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基础训练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以认识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为今后更科学地控制这一阶段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众多高校课余训练的共性,结合我校多年来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课余动l练的阶段为周期安排划分的特点及经验,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探讨.这对我们力求寻找到一个更加适合于高校进行田径耐力项目课余训练的新路子以及高校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训练,充分挖掘高校的潜在实力,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根据自身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战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对第23届和第24届奥运会、1986年全国游泳比赛和第六届全运会获胜的游泳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研究,了解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特点及其差异,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不足,为我国游泳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惠州体校的20男20女年龄组游泳运动队进行两年"多课式"训练对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课式"训练形式适用于业余体校训练,有利于运动员身体发育与运动成绩的提高,优于传统的早晚训练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系统的多年训练是她们成功的重要致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短距离自行车选手全程性多年训练实践中各阶段的专项训练手段及负荷进行了研究,力求揭示她们在各阶段训练中专项训练手段和负荷安排的一般性规律及某些个性特征,为科学地组织好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为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竞技水平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