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知识爆炸的挑战。当代社会,有人说是“超工业化社会”,有人说是“高知识化的智力社会”,还有人说是“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人类的“知识寿命”日益短促,知识量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这就要求新闻媒介经营者挤时间学习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应用最新科技,迎接时代的挑战。 传播技术的挑战。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写作、电脑绘画、电脑编排、版面传真、超小型电视摄像机、可分解便携式电视信号发射天线……相继出现,这使新闻信息流量迅速加大,新闻传播流程急剧缩短。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媒介、新产品、新技术,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日益感到自己变笨了,落伍了。职业竞争在很大成分上已转为技术的竞争,新闻传播中的传统操作方式正在逐步被现代操作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郝明工 《新闻界》2005,(1):86-87
从最初的报纸到当下的网络,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的发展过程。于是,有人在强调新闻传播发生了数字化这一革命性的媒介形态变化的同时,更表明了对于新闻传播“未来”的隐忧——“如果没有媒介公司和从业人员协调一致的努力,以保证信息的质量并且能够更多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和价格上承受得起的东西,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将会产生一个空空如也的蛹壳。”  相似文献   

4.
张潇予 《今传媒》2023,(9):16-19
新媒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断层式发展,新闻传播范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效用价值理论研究的框架和着眼点也随之改变;新闻媒介从信息传播及价值输出载体转化为个体认知与社交平台,兼具社会服务终端功能。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研究视角,以算法新闻推送为切入点,展开了新闻价值体系构建下新闻效用价值问题的研究,观察了媒介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从“价值量”向“互动效果”的变迁,探讨了现状下新闻效用价值及相关媒介伦理延伸问题的嬗变,发现“技术理性回归新闻伦理”与“重构新闻效用价值”之间尚存的关联,提出“新闻行动者”要运用战略的驱动、理论的重构、目标的谋篇以及技术的触达,寻找新媒体新闻价值选择与用户兴趣选择之间的契合路径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今,全球化的影响、数字化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新闻观”“通识观”的教育,弥补现有传媒教育的缺失,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刚 《新闻界》2023,(12):66-74
受文明等级思维和线性历史观主导的发展主义迷思影响,非洲国家在发展问题中的能动性被长期忽视,其作为发展传播理论范式更新的主体角色之一,也被主流学术话语霸权所遮蔽。对此,本文通过挖掘发展传播历史流变中的非洲思想与实践以作出回应。研究发现,基于西方现代化范式失败的实践效果,非洲学者从“传统”与“现代”的论争开始,发生强调以“媒介”为中心到以“关系”为中心的发展传播路径转换。随着“现代”在通信全球化语境下的归来,围绕技术乌托邦的探讨呈现出非洲发展传播研究否定之否定的态势。此外,本文将现有发展传播理论体系中缺位的发展新闻也纳入研究视野中,既是跨越新闻研究与传播研究二元对立分析思维的尝试,也能够在非洲发展新闻思想的衰落与复归中,更深刻地理解非洲行为体在面临发展问题时反“线性历史观”、克服媒介中心论和传播本质主义、创造“另类”模式的能动性。以非洲发展传播的历史流变来观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有助于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推进有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发展中国家立场和南方主体性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也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从"非典"事件看媒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芹 《现代传播》2004,(3):131-133
“非典”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多方反思。我以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件事也反映出在全社会普及媒介教育的必要性。“非典”事件涉及到的媒体、宣传部门、大众等,在传播或接收信息时,都明显表现出对信息、媒介、传播等诸方面认识的不足,应该补上媒介教育这一课。对新闻从业者的媒介教育从“非典”事件的新闻报道来看,各媒体的表现离专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问题在于,新闻敏感度不够、新闻专业意识不强、追求真相的勇气不足。1 明确新闻事业的功能,认清自身的职责新闻事业的产生源于人们劳动生产的需要,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人们对…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大潮中,媒介实验室成为媒介研究的新平台,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视野得到不断拓展,对于媒介和传播研究的作用越发凸显.文章分析了美国媒体实验室的定位与特征,指出美国媒体实验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以开放合作为研究机制,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创新媒介形态,开发更吸引人的媒介产品,建构人与媒介的和谐关系的研究定位.文章认为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新闻传播研究向“科学化”转型,探索性和创新性成为研究的重要特征,借此可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受众,实现更加精准的传播,完善媒介、受众、市场价值链.  相似文献   

9.
钱增 《网络传播》2007,(8):50-51
“媒介融合”是当下新闻理论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除了“媒介融合”之外,还有“融合媒介”、“融合新闻”等诸概念也甚嚣尘上。笔者认为其核心的观点即是“融合”:以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前提,以网络传播迅猛发展为背景,曾经泾渭分明的几种媒体、报道形式、传播形态正悄悄地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进行着融合。  相似文献   

10.
民众新闻观念的实质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媒介环境创造了新的传播主体结构,民众新闻传播普遍化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与民众新闻相应的民众新闻观念,在直接性上就是从“个体出发”的新闻观念,它以“我知、我愿、我需、我趣”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核心理念.民众新闻观念冲破了现代新闻主义对新闻的定义方式,动摇了现代化的新闻生产传播观念与方式,打破了专业新闻报道的客观理念与方法,冲击了现代新闻的公共利益观念,并且改变了现代职业新闻的新闻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 ,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相对其他媒介而言 ,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 ,并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要求新闻摄影报道必须策划 1、新闻媒介激烈竞争产生的新格局使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事业的竞争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激烈。在新的媒介格局基础上,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两点。 其一,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已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新闻媒介的丰富使得受众获知的信息量从匮乏转为足够多甚至饱和过量。人们并不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对信息的分类整理;人们并不在乎得到多少信息,而是在乎得到多少有效的信息。新闻报道仅仅以“多”取胜、以“快”取胜,显…  相似文献   

13.
<正>微博、微信的快速性、分享性、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拥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能够简洁、快速、随时、随地地分享信息的沟通传播模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新闻传播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新闻传播可以从侧面直接反映出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媒介条件。在网络媒体、新媒体不断涌现,尤其是微博、微信普及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处于四面楚歌的局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多元和信息泛滥的当下社会里,受众的思维注意力和阅读耐心正在被多种力量所消解;以深度见长的报纸新闻,更是受到传播技术扩张带来的“微阅读”、“快阅读”等新的阅读体验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信息传播中,直观的形象、简明的图表等已日益成为媒介与受众之间占重要地位的交流“语言”。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报纸,图文并重、综合交叉的新闻传播新形态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已成为世界性的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指新闻传播学突破以采写编评、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和媒体内部业务为主的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也突破以“受众为重点、效果为目的”的大众传播学领域,走向以互动、沟通为重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为了适应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必须进行的新的调整、突破与转向.  相似文献   

17.
刘畅 《东南传播》2022,(11):1-4
智能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媒介可供性包括信息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和体验可供性等方面。本文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去分析从传媒到智媒过程中,技术在新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尽管新闻生产中有新的行动者入局,但人仍是重要的核心行动者。未来的“强人工智能”阶段,新闻生产不仅要追求“智”,更要追求“质”,通过人机耦合去更好地体现人的主导性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从最初的简单、单调的模式朝着复杂、声形并茂的方向发展。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媒介物质形态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表达形式,并借助数字编码技术进行表达和传播,进一步促进媒介信息之间相互融合,使新闻传播效果有效提升。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媒介融合及新闻融合特点,以及传播效应进行分析,并对融合新闻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媒介将新闻事实经过自己的“再构建,,后才传达给受众,并主导意见市场。受众接触的是‘‘媒介环境”中新闻事实的信息而不是事实本身。这使媒介对新闻事实的议题建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纽约时报》对“神舟”五号的报道过程分析媒介的议题建构。  相似文献   

20.
方艳 《青年记者》2015,(3):55-5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于是有了“大众自传播”的传播模式,新闻源泛化成为普遍现象。“大众自传播”概念由卡斯特(Castells)提出,他认为,通过微博以及维基百科等技术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任何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1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动使用者,而且成了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者,成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