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2.
幼儿爱告状,有的家长和老师为此发愁,担心孩子思想品德有问题。其实幼儿的“告状”大多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告状内涵,不具有“告发”的意思。有的告状是一种变相的询问。例如,小华与小红两个孩子一起玩,小华爬到床上去了,小红告诉妈妈:“小华哥哥上床了。”孩子的告状意在探问妈妈:“可不可以上床玩?”又如小华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向老师告状在幼儿园是个普通的现象。有的幼儿一天告状达四十多次。怎么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幼儿的告状现象,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独立性。1.让幼儿自己解决。幼儿告状后,老师要先了解情况,然后清能力强的小朋友去解决,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然后,逐渐过渡到让那些能力一般的孩子尝试着去解决。这样,幼儿间的纠纷他们就会自行解决。对于那些处理得好的小朋友,教师就予以表扬,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总爱求助于老师,这就是所谓的“告状”。我认为幼儿告状是对老师的信任,因此,对幼儿的“告状”要加以区别、正确引导,教幼儿学会如何“告状”。 一、要热情帮助同伴。有些小事本来相互间是可以解决的,如“老师××摔倒了”,或者“××鞋  相似文献   

5.
在与孩子的日常接触中,家长朋友们经常遇到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撒谎事件”。有的家长把这种事情看得很严重,会感到十分失望,认为这是品行恶劣的表现,开始担心孩子的未来;有的家长则认为是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在笔者看来,撒谎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如若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会  相似文献   

6.
杨雨 《教育》2013,(6):63-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共创和谐班级环境子鸣同学,看到你的叙述后,感觉你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才上小学五年级的你,对待问题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你所指的你们班上“打小报告”的情况,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2要会分析评判“被告”幼儿的行为表现有“告状”者就有“被告”者。在幼儿园里,不少幼儿常常被告状,有的被告频率高,有的被告频率低。不论哪种情况,老师都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评判,这是正确对待“被告”,正确处理问题,正确实施教育引导的前提。从哪些方面分析评...  相似文献   

9.
王娜 《天中学刊》2000,15(6):114-115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而 ,从小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 ,已成为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众多家庭非常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知识传授、技能培养 ,从音乐、美术、英语、电脑等幼儿培训班门庭若市的情景即可见一斑。然而很多家长却忽视了早期幼儿品德教育 ,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礼貌谦让会吃亏受欺 ,致使有的孩子娇惯成性、自私霸道。还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 ,而不主动教育。这就使我们感到了对幼儿品德早期教育的迫切性。品德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并且必须抓住幼儿的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许多幼儿家长反映,孩子经常将明明没有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家长感到很苦恼,常常抱怨:“小小年纪不知从哪儿学来的说谎、骗人。”有的家长为此骂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效果并不好。仔细分析,我们便会发现有些幼儿的说谎是由于想象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刘志红 《现代家教》2003,(11):15-15
近来,不少媒体报道家庭教师成“枪手”的问题。一次偶然机会与几位高校学生邂逅,在谈论这一话题时,他们深有感触地说,他们在外做家教就是替学生做作业。如果不做,孩子就向父母打小报告或告状,然后以家教不称职为由被辞退。青岛某高校一位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3.
幼儿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奇,头脑中充满了各种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会提出一连串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做父母的对此应该抱什么态度呢?有的父母十分热情地、耐心地给幼儿解答,并热情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大胆提问。相反,有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这些数不尽的问题感到困窘、厌烦,甚至斥责孩子,拒绝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会挫伤孩子好问求知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主动地想问题、提问题了。这样做,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如果在回答儿童问题的时候,向他们说,等着吧,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是扑灭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家长大多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去教育子女的。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要让孩子主动活动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靠大人“教”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在“教”上下功夫———把孩子关在家里,教识字,教数学,教常识。采用这样的方法,家长费劲不小,孩子却未见得发展得好。这样的“教”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乏味,是违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60多年前就指出:“小孩子…  相似文献   

15.
谈心亭     
梅馨: 我们幼儿园每年“六·一”要开展评比“好孩子”活动,表现较好的小朋友就发一朵红花,并在红花下面贴一张写有“好孩子”的字条。有的教师认为,孩子不犯什么大错误,都是好孩子,没发到红花的小朋友会感到很伤心。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梅馨,你认为这样做对幼儿有益还是有害呢?  相似文献   

16.
<正>“告状”行为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幼儿园中,中班幼儿告状现象比较突出。面对幼儿各种不同类型的告状,幼儿教师会出现应接不暇并且疲于应付的状态,面对这种状态怎样正确地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对中班幼儿不同种类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常见的“告状”行为及家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幼儿告状是幼儿教师在园内随时会遇到的一种现象。接到幼儿的“告状”后,幼儿教师就要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幼儿去处理那些所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那么.幼儿为什么喜欢告状?本文试对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幼儿,他们爱动手打人、爱抢别人玩具、没礼貌,被家长和教师统称为“不听话”的孩子,在小朋友眼里是“不受欢迎”的小伙伴。针对这种个性强、性格倔强的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呢?一、针对幼儿具体表现分析“不听话”的原因每个“不听话”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认为自己做的都对,没有必要听家长的;有的认为是别的小朋友太娇气,总爱找家长告状;还有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待不同的问  相似文献   

19.
“妈妈,小明今天打我了。”“爸爸,丽丽抢小朋友的玩具。”孩子“告状”,这差不多是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事儿。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孩子的“告状”呢?我们只要认真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告状一种是和自身有关的,如“××骂我了”;另一种是和自身无关的,如“××欺负小朋友了”。有的家长在遇到第一种情况时,会觉得自己孩子吃了亏而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孩子就去找人“算账”。  相似文献   

20.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