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对略读课文的钻研并展开相应的教学。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导读,了解文本内容;要鼓励学生质疑课题,在思索中领悟文本意蕴;要链接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以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2.
宓开云 《生活教育》2012,(15):70-72
近年来,在专家的引领下,随着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深入研讨,老师们对略读课文教学意义的认识逐渐清晰,正努力走出精略不分的教学误区。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那么如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体现“教略学丰”呢?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必须寻找一个立足点,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设计(精当)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26):184-186
精读课上习得的方法和语言,在略读课上一定要加以拓展和运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剪裁教学内容,根据文本特色选取适切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聚焦语文能力,一堂课中尽量保证一课一得;为了提高言语实践的有效性,要踏实展开言语实践的环节,宜循序落实,使得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关注每一个环节推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通过对内容、目标、过程、形式多角度关注阅读教学本位,提高略读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张雪 《考试周刊》2011,(90):59-59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进入了误区.表现如下:(一)将略读课文作为“自由文本”摆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或轻描淡写、放任自流,课堂上,让学生随便读几遍,老师不指导,不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轻轻带:吐。(二)略读文本难以取舍,非常谨慎。略读文本在内容或语言点来看,文质兼美,深受学生喜欢。但如果对略读进行精细的讲解,又有浪费课时之嫌。(三)略读和混读,无主次,无差异,可谓“齐头并进”。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所略读课文内容、性质认识不够清晰,对所略读课文的谋篇布局,没有彻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2011年版课标背景下略读课的教学,应当加强"语用"意识,根据文本语用特点,设置合适的语言学习与实践情境,不但引领学生理解内容,更要发现言语形式,迁移运用,提升语文能力。文章以《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例,谈谈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重在粗知文本大致的内容,迅速把握文本的大致意思。略读课文教学旨于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同时学习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入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略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对文本进行删繁就简,既不能囫囵吞枣又不能面面俱到,可以省去过细的指导,却不能少了方向性的把握,要通过各种方法,把准略读教学之"脉",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努力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在教学中"疏中有密""密中有疏",选取典型的几点,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既要力求简单化,又要在精妙处不遗余力;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即实现"放"与"收"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补充相近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我们说略读是和精读一样重要的阅读方式。那么,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有些教师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略讲课”,或者干脆一碰到略读课文就让学生简单地读一读,不再做任何处理。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略读课上好,备课时必须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继超  林海华 《教师》2014,(4):59-6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略读课文是单元主题的一次有效拓展。不同的略读课文,它所拓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不同类型的略读课文进行分门别类,才能真正找准略读教学的关键点。当略读课文侧重内容拓展时,要注重整体贯通,自主引导;当略读课文侧重语言拓展时,要注重对比教学,自主学习;当略读课文侧重学法拓展时,要注重方法承接,自主实践;当略读课文不能归结时,要注重采用变式,积累延伸。教师应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智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光燕 《考试周刊》2011,(47):50-50
设置略读课,不仅仅是为了"教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教材教",以课文为载体,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把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培养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袁辉 《小学生》2011,(6):9-9
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提纲挈领”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略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实现师生之间的“各如其分”,实现学生的“自得”。这就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1.个性语文教学,要把握文本的文体特点。本次上课的两位老师,文体感不够强。如《回声》是科普童话,文体特点是善于思考、富于想象,教学时对于"回声"的科普知识应点到为止,而着重思考、想象的驰骋。再如《飞船上的特殊来客》是科普说明文、略读课文,文体特点是语言准确,教学时应着重把握这一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表格是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是语言表达准确性的一种概括性呈现。总之,教学时要注意体现文体特点的鲜明。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把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来教学,从字、词到句、段、篇,一个都不少;另一种是放任学生自己读,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学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应有教师的引导,但教师在引导时不是一切从简,而是要敢于省略,要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走入文本,获得情感与思想的升华,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徐丽萍 《考试周刊》2014,(21):97-98
<正>阅读教学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之一。阅读是小学生培养听说写能力的好方法,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英语都采用"授之以鱼"的模式,所以我试图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阅读策略的渗透和使用1.略读——提纲挈领略读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为了帮助学生强化略读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小虾》这篇略读课文详略有致,语言生动活泼,文字内容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富有生活情趣,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阅读佳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笔风;拓展品味原文精彩段落,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文图结合,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进行言语实践。这样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略读课文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略读课文中能够更为全方位的了解文本,大范围的阅读多种种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略读课文教学,简化阅读目标,活化教学方法,并且重视阅读教学的积累与延伸,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