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企业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兴  谭滔  李玲 《软科学》2008,22(3):124-127
针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刚性,从企业知识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定义,具体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因素和过程,通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动态能力与知识状态的作用关系,得出了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是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克服的过程和效果,企业在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循环中,与原有的技术知识整合,形成企业特有的、难以模仿的、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知识,最终达到克服技术核心能力的刚性,实现技术核心能力不断动态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论企业的核心能力及其变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雷 《科技与管理》2005,7(3):61-63
剖析了核心能力的含义及特征,提出我国企业实施核心能力战略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核心能力一旦形成本身就会存在一种刚性,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为了克服这种不足,企业必须积极推进战略变革,对核心能力实施动态管理,最后对我国企业实施核心能力变革管理提出了6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风暴给我国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带来严峻挑战.企业在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跳出"核心刚性"的陷阱,使整个集团保持战略的动态适应性越来越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以动态能力理论为视角,尝试性构建企业集团复杂动态战略管理模型,并为企业集团未来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经营战略的转换与战略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企业经营战略的转换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谋求长期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选择。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需要一种动态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转换能力”,利用这种“转换能力”实现企业在充分利用潜在的机会条件下原有战略的转型和新战略接替。企业战略的转换是在竞争过程中转换,以不断培育和创新企业竞争优势为前提。美国学者申德尔(Schendal)和霍弗尔(Hofer)所领导的“战略转换”  相似文献   

5.
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传统资源观的静态分析方法和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论在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动态能力理论则从过程、位势和路径的维度深入分析了动态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国高科技企业在面临急剧变动的企业外部环境下,要着重培育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学习和吸收能力、重构与转型能力,确保在动态环境下的生存、发展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机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机理与模式。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及其实施方式,并借助能力理论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机理做了有关描述,最后结合能力理论、创新生命周期理论和战略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传统资源观的静态分析方法和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论在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动态能力理论则从过程、位势和路径的维度深入分析了动态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国高科技企业在面临急剧变动的企业外部环境下,要着重培育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学习和吸收能力、重构与转型能力,确保在动态环境下的生存、发展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和资源整合理论,战略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的新路径.在战略联盟中,战略目的、知识、信任、企业文化四个基础因素协调作用,促进了联盟企业间知识、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流动与互补,强化了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及整合能力,而这五种能力的相互作用与综合集成形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海兵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42-1454
本文力图归纳后发企业战略演进的理论逻辑,在探讨战略演进轨迹、创新范式转换、核心能力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架构一个基于战略、创新和能力关系的整合性理论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战略、创新、能力方面有代表性的海尔集团作了1984-2017年纵向案例研究。研究结论发现,后发企业在追赶和超越过程中,战略规划的理论工具,随着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在沿着"资源基础观——竞争力理论——战略冲突理论——动态能力观——生态观"的轨迹演进,战略总体特征呈现出"控制——主导——分权——支持——治理"的趋势,同时,战略在创新范式和能力积累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市场、组织、文化、创新都要随着战略调整而变化;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进行了创新范式的不断转换,大致经历了"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变迁轨迹,从先期的借助技术追赶到后期的借助市场完成超越;核心能力是一个随企业战略、创新范式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后发企业核心能力正是在战略引领和创新推动下完成积累和提升的,形成了"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吸收能力——动态能力——生态能力"的演化路径;提出了后发企业战略、战略、能力关系模型(LSIC模型),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战略在创新和能力方面扮演了关键作用,战略引领创新,创新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力,同时战略引领创新需要领导机制、学习机制和协同机制的战略管理机制作支撑,创新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不同的创新范式形成了企业不同的能力。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战略演进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后发企业战略演进、创新范式转换和核心能力演化的轨迹,对战略、创新和能力的关系作了开拓性分析并提出了LSIC模型,探讨了支持后发企业完全超越的国家科技政策,为后发企业追赶——超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战略管理新动态:知识战略与服务战略的互动及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管理是知识社会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战略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新世纪企业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文章“从知识与服务”入手,探索知识经济条件下战略管理的最新动态,系统地设计知识战略和服务战略的互动及整合体系,集中研究了知识与服务互动整合的战略逻辑关系,在论述三大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知识与服务互动型战略的三个分战略,即知识型服务战略、服务型知识战略以及知识服务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渗透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贯穿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一系列活动的始终.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各个阶段都涉及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知识准备、知识内化和外化、知识创新、知识孵化,本文概括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知识和知识管理内涵,对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导向作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模式,最后给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转型升级背景下,停留在仿造战略的企业,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实现能力重构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我国软件企业信雅达作为观测样本,进行了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揭示了战略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重构过程中的"破坏-增强"二元平衡机理。一方面,创新能力重构过程中自上而下的能力破坏机理:有着复杂战略构想的企业,更易通过战略性学习全面感知到环境中的新机会,进而自上而下地引发创新能力进行主动有意识的变异,促进创新能力的创造性破坏。另一方面,创新能力重构过程中自下而上的能力增强机理:通过惯例化学习从工作实践中抽象出惯例,再通过能力学习从惯例中抽象出能力,使其从个人层面向企业层面扩散,实现自下而上的能力变异和积累。这一发现将能力破坏型的战略性学习和能力增强型的能力学习、惯例化学习结合起来,发现了其匹配均衡的二元机理,对动态能力观、能力重构和组织学习等研究领域具有理论意义;对处于战略转型的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荻  刘慧  王恩旭 《科研管理》2020,41(8):202-210
本研究认为动态能力对旅游企业双元创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识别出乌镇旅游发展的改造、重塑、优化和拓展四个阶段以及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键因子,据此将乌镇旅游的创新发展认定为动态能力推动下的双元创新,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出不同阶段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再配置能力作用下的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演化路径,深入剖析了差异性战略和战略领导力作为关键性因素对动态能力作用下的乌镇旅游双元创新演化的影响,从而获取了跨时空下动态能力对旅游企业双元创新演化的作用机制,为旅游企业明确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林健  李焕荣 《科研管理》2002,23(5):56-63
本认为战略网络是网络经济时代新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将战略网络思想整合于战略管理之中。作将企业能力理论与战略网络思想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提出了新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并概述了企业战略网络管理模式的主要过程,以期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网络战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核心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选择。本文以济南二机床自主创新实践为例,在对企业创新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国内外竞争态势以及企业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培育和增加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实效,重点对企业创新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我国机床行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转型经济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适应性重构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重构及其边界条件实证研究的问题,结合动态能力和组织二元性等理论视角,基于376家高技术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识别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适应性重构方案(对创新绩效效用递增)。研究表明:"吸收能力→集成能力→原创能力"是一种优越的技术创新能力重构方案,且环境越动态,优越性越显著。该发现弥补了能力重构和技术创新领域研究不足,对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核心能力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本文基于综合优势理论思想,运用解释性案例和专利计量嵌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揭示基于主导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伴随产业主导优势经历碎片化网络、单一辐轴网络到多中心小世界网络的动态演化,产业核心能力依次从小生境产品模仿创新能力、产品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到全面拓展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二者共同进化,并且与产业综合优势同步发展,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三重动力作用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特色不断升级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本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基于核心能力的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能力学派的理论研究框架,结合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践,开展相关研究。从价值链视角,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平台内涵、构成及发展层次;指出基于企业专利平台,从战略、组织、技术三个层次开展创新整合,能够推动企业核心能力的环境元、变革元、管理元、技术元的形成与不断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实现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持久竞争优势。本研究成果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以专利平台为突破口,制定核心能力培育策略、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19.
知识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能力"的概念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动态竞争环境对企业能力的新要求,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目前学术界及实践中对知识能力内涵的理解尚未统一,影响了对知识能力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知识能力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知识能力的概念,分析了知识能力的特征,并对知识能力与核心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态能力等一些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