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清著作权律》颁行前,晚清政府已有包括与外国列强签订的双边条约的版权规范,以及含有版权规范的全国性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规章.根据现存史料与研究文献,晚清各级政府部门设定的地方性行政规章可分为“谕”、 “咨”、 “示”、 “批答”或者“批”四种形式.这些地方性行政规章有不同的特点,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对《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和颁行,既有立法样本效应,又有奠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明治刻本《大清文典》,原本为晚清学者高第丕、张儒珍合著的《文学书官话》.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文学书官话》的评价不高.但《大清文典》等日本版本的存在,说明了《文学书官话》在海外的影响及其在汉语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以“展示两代皇帝钦定大典,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主旨的“大清百科全书一《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全国巡展”湖北展区于5月26-29日亮相湖北省图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崔学森 《历史档案》2017,(2):109-117
日本人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案》是清廷秘密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目之一,俞江、尚小明和彭剑等学者围绕此书展开数次争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清宪法案"全文译本和节译的1—4、8、10—11条法理说明档案,仔细研析,可以确定其进呈始于宣统二年(1910年),亦可窥见翻译者、度支部员外郎李景铭的制宪倾向。笔者复在日本阅及《大清宪法案》,将其与未定稿抄本《大清宪法案理由书》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细读两书例言,可以澄清上述学者争论的"稿本"与"抄本"以及北鬼三郎是否为"著名宪法学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案》是清廷秘密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目之一,俞江、尚小明和彭剑等学者围绕此书展开数次争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清宪法案"全文译本和节译的1—4、8、10—11条法理说明档案,仔细研析,可以确定其进呈始于宣统二年(1910年),亦可窥见翻译者、度支部员外郎李景铭的制宪倾向。笔者复在日本阅及《大清宪法案》,将其与未定稿抄本《大清宪法案理由书》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细读两书例言,可以澄清上述学者争论的"稿本"与"抄本"以及北鬼三郎是否为"著名宪法学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地区后,为了炫耀其武功和备其统治之需,自乾隆至宣统年间,赦命官修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西北部分),各种有关《方略》或《纪略》,《新疆图志》等几部西北边疆史地论著本文分别予以评述,并尝试性探讨了其在文献学和史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候,国运衰微,大清王朝已成强弩之末.慈禧太后本人骄奢淫逸,上行下效,各级官僚贪污腐化;内忧外患之中,慈禧太后也看到了这一点,想搞一场“反腐运动”,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就在这时,一部《官场现形记》成了慈禧反腐的导火索.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  相似文献   

8.
晚清法律移植是在内外因的综合推动下,清政府为了收回领事裁判权、挽救大清帝国而展开的。立法移植在当时维护了清廷的统治,挽救了清廷危局,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法律,奠定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基础,开创了法律改革的先河。它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法律移植不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还要立足于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外新闻立法史,新闻立法的目的不外两种:或限制和压制新闻自由,或确立和保障新闻自由。试以旧中国的一些新闻立法为例。从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不是强调注册登记、保证金制、事前检查制、批准制,就是规定严厉的惩治“讪谤”、违禁措施。著名记者邵飘萍抨击这些新闻立法使报界“动辄得咎”,实为“钳制言论之利器”。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先后拟定《宣传品审查标准》《出版法》《新闻检查标准》等法规,无一不是变本加厉地钳制新闻自由,它们以登记制、批准制和所谓“禁载条例”剥夺人民的新闻自由。从清末到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版权保护的成文制度始于宋,而法制化、正规化、系统化的版权立法直至1910年清朝颁布《大清著作权律》才得以确立。版权保护受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制约,主观意志的萌发与客观环境的发展互为因果,且二者共同推动了中国版权立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书香     
《陕西档案》2013,(1):55-55
《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作者:李刚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晚清七十年,在清廷之外.既有底层贫民揭竿而起,试图建立乌托邦式的“天国”社会;又有革命志士高呼打破现行体制,试图用火与犁再造美好中华。在清廷内部,皇室家族和官僚阶层,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也在寻求帝国复兴、崛起之术。……本书试图客观冷静地、立体地、多角度地展现清末新政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御制四五体《清文鉴》编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桥 《历史档案》2000,(1):96-98
清代钦定的系列化大型分类词典,以单语的《御制清文鉴》为始。它编纂于康熙年间,以“益于后学,永远可传”为目的,精雕细琢,历35载而成①。而后,于康熙至乾隆年间,在《御制清文鉴》的基础上,又陆续编成了《御制增订清文鉴》、《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语种的增加是这一编纂行为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此形式后面蕴含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各体《清文鉴》进行过认真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②。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有关研究成果与研究对象本身的价值相比尚差距悬…  相似文献   

13.
发行是报刊的命脉.清末是中国新闻出版法制建设的起始期.其关涉报刊发行的法律包括<大清印刷物件专律>、<大清报律>和<钦定报律>三部法律,规范报刊发行的管理机构、运行办法和违法处罚.以法律规制报刊发行业,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民主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4.
引言:我国古代最初没有“版权”、“版权法”这些概念,但是人们对版权的保护意识、保护萌芽却很早就出现了。“版权”一词直到晚清时期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02年3月发表的《日人盟我版权》一文中正式提出以后,它才被人们广泛使用。我国最早的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部版权法律,是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制定的《大清著作权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版权的保护,颁布了许多保护著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在政学两届人士的大力提倡下兴起了一股开宫智思潮,在思潮催生下,清廷要求各部院于衙门内“择一宽敞房屋为司员讲习公所”,凡无差事人员“均令到署肆习”。1904年,政务处明确要求各部院各开学馆以教育本部司员。储才馆就是外务部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官员培训机构。本文试以《大清光绪新法令》的相关文本对储才馆做一简短评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包天笑的《馨儿就学记》的分析探寻包天笑的翻译,然后从包天笑的翻译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类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特点,进而实现对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点石斋画报》为代表的晚清画报获得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出版史研究中,晚清画报出版作为晚清出版的一部分,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对此略论之。  相似文献   

18.
一李伯元(1867-1906)生命的最后十年,即从1896年从家乡常州迁居上海至1906年因病谢世,其主要活动是在沪上编办报刊及创作小说。作为晚清重要的报人,他先后主笔《指南报》,创办《游戏报》、《世界繁华报》,主编《绣像小说》。《游戏报》和《世界繁华报》为晚清沪上著名"小报"。  相似文献   

19.
百里 《出版视野》2004,(6):44-44
本馆开设上海历十余年,延聘通才编译各种教科书籍、图画、杂志、小说出版以来,风行遐迩。去年呈禀商部,遵照钦定商律章程注册,作为有限公司,当蒙批准通饬保护。又本馆出版书籍,均由代表人陆续呈禀学部审定颁行,并蒙商部立案,禁止翻印、分咨各省督抚饬属采用,惟内地相离过远,交通不便,采购为难。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吉林出版集团倾力推出具有“天下第一版本”之称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展示区内设置10个紫檀实木书柜,上架图书1500册,展会期间组织市场开发部发行员模仿清代宫廷皇帝阅读场景,突出《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乾隆御览”的特色,吸引参观者注意。简洁含蓄的中国古典书卷气和明快激扬的西方风格巧妙的融合,相互辉映,渗透出吉林出版集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面向世界的出版理念。《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展示区和法国版权交流成果展示区被安排在吉林出版集团展区中间最显著的位置,两个展示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