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要求,是区域(学校)教育科研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区县教科研机构的职能之魂。能否坚持教育科研的三个服务方向,取决于教育科研能否求真,而教育科研求真之基则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科学管理。笔者从教育科研求真角度,浅谈江宁区“十五”期间教育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教育科研的本质:求真实效(一)求真:教育科研的本质特征。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的现象、问题作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来探索教育规律和有效途…  相似文献   

2.
“本真”,就是“直本求真”。“立本”语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和《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立本就是崇尚美德,追求至善。“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现代大学的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使命在于求真、创新。大学要弘扬实事求是精神,追求真理,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要准确把握世界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和高校自身的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大学要坚持“以变应变”之理念,努力推进大学的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历史研究中有一个“求真”与“致用”的关系问题 ,有关于此 ,梁启超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 :“学者 ,是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之人 ;术者 ,是取学者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之人。”这里的学 ,即为求真 ;术 ,即为致用。在历史学的范围里 ,两者分别指“探求真理 ,揭示历史的真实面目”和“利用历史探究的成果服务于社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所求之真是相对稳定的 ,求真也并非中学历史教师之主要职责 ,而对当前历史研究所提供的历史文本在一定范围内的致用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进一步说 ,是通过知识的认知达到培养能力、塑造精神的目的 ,而对这…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求真”与“求善”的关系等角度提出“求真教育”应成为教育的教育理念,并论述了可供借鉴的陶行知先生的“求真观”,认为我国当前应大力倡导”求真教育”。  相似文献   

6.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谐之情赏心,和谐之画晚目,和谐之声爽耳。和谐的环境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家园,和谐的校园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摇篮。学校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化”时代,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需要“求真、人本、温馨、互助”的人文环境。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建构学校文化入手,坚定不移地走求真、人本、温馨、互助之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8.
生活禅,不唱高调,贴近生活,把握当下,深蕴着大乘佛教思想,体现出中国禅宗的主体精神,彰显了“觉悟”与“奉献”的人生信仰价值取向,富有开放、宽容、求真、灵动的风格,契合当代的现实需要,能够推动人间佛教思想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以促成生活之“相续”与“转依”,达成生命之“尊严”与“和谐”。探究生活禅的思想脉络与精神特质,其显示出“生活性”、“智慧性”、“道德性”、“社会性”等特性,具有时代特点,可以成为当代人间佛教的社会路向。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家有关历史学功用的论述,一般集中于“求用”和“求真”两个方面。“求用”指政治借鉴,教育民众;“求真”即探究史实真相,揭示历史规律。现实社会中运用历史规律,因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历史规律往往与现实不符,“求用”功用面临困境。以过去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因时空差异,无法全面揭示真相,“求真”功用饱受质疑。因此,考察历史学的功用应脱离具体的实用层面,转向探究其超现实价值——“历史思维”和“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何以“翻”得“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转课堂”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触及“主动”、“交互”、“差异”等教学本质问题的学习方式,势必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不管如何兴衰演变,何去何从,都不妨将之作为一个研究、思考、完善教学的契机,澄清认识误区,不排斥,不盲从,求真求实。用科学、可行的策略实现课堂的“翻转”。  相似文献   

11.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谐之情赏心,和谐之画悦目,和谐之声爽耳。和谐的环境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家园,和谐的校园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摇篮。学校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化”时代,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需要“求真、人本、温馨、互助”的人文环境。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建构学校文化入手,坚定不移地走求真、人本、温馨、互助之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一、求真的办学现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历史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学校未来的一种概念定位。办学理念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一个科学的办学理念,从…  相似文献   

13.
关于陈栎的“朱子世嫡”、“信朱子不如信饶氏”、朱学门户株守者的三种评价,折射出如何看待朱子后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就陈栎《四书发明》来看,它确实提出了诸多不同于朱子之见,其中除少量文字径直表达对朱子不满外,多数是通过引用他人之说表达对朱子的异议;它除采用张南轩不同于朱子之说外,还采取饶双峰对朱子的修正之解,从而体现了朱子学本有的“求真是”之精神。这引发了具有强烈护朱意识的史伯璿的指责,批评陈栎倒向双峰而背离朱子。这些不同的评价,体现了宋元以来朱子学中“求真是”与“护朱”两种不同解释立场之争,反映了朱子后学夹在“忠臣”与“佞臣”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坚守“求真是”之精神,正是超越这一“忠臣”与“妄议”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历史学,“求真”、“求实”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学的意义还在于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为人类社会提供历史知识和规律,以资进步;同时这门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直面社会现实,用历史规律、历史知识考察、分析、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指归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门学问,两者关系密切,所以古人有“五经亦史”、“六经皆史”等经史同一的说法。但是,当经学和史学所遵循的准绳与求真的目的彼此相异,特别是当在求真过程中两者出现冲突甚至矛盾时,这种同一又如何可能?通过分析古人对(《春栅经传“召陵之会”的考辨可知,经史同一之所以可能,其关键在于经义和史义的互涉。正是在经义与史义的求真与相互推求中,两者才有可能得以融通。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对翻译与价值关系进行“求善”的说明与建构。翻译研究的现实形态是建基于翻译事实之“求真”,且在“求真”过程中获得翻译价值之“求善”的互释:翻译事实与翻译价值是彼此关联的。前者是指“翻译是什么”的内在规定,后者是指“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的价值意义。以求善为视域,翻译价值既要求“翻译是什么”服务于“翻译意味着什么”与“翻译应当成为什么”,从而关乎价值本体论之域;又兼涉翻译评价与翻译规范,从而渗入了翻译合法性、规范性与伦理性的哲学思考。作为广义的翻译价值论,它是对翻译合法性、规范性与伦理性的哲学思考,由翻译价值、评价、规范共同组成一种求善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闻之真是事实性新闻在认识论、符合论意义上的真实;“求真”与“致善”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双项选择,缺一不可,又不可混谈;新闻之美实现于真与善的理清与统一之中,体现在新闻传播功能的有效发挥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古代社会,信仰与理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虔敬、至诚”被认为是探求真理道路上的宝贵品质,这一时期理性的目的也是求真、求善。文艺复兴和“西学东渐”之后,信仰贬值,理性贲张,理性的指向发生了从人本体到科学知识的转向,工具价值代替主体价值。但是,通过考察历史上众多先哲对信仰的态度,不难发现信仰在今天依然不失为一种品质;面对人文价值日渐失落的大学'近代中国的新儒家们筚路蓝缕,复兴书院教育,而在近代书院申'“诚”都是做学问的基础;由此不难窥见求真之路上信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伟林 《江苏教育》2023,(41):2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坚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努力做“求真”教育,营造“求真”育人环境、构建“求真”育人课程、探索“求真”育人评价体系、赋能“求真”育人队伍,助力每一位师生成长。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创办于1911年,悠久的办园历史,为幼儿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在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凝练成"爱德、求真"的教育思想。"爱德"指培养孩子乐于关爱他人,亲近社会,促进孩子与社会的和谐,使孩子在“爱”的教育中求得全面发展。“求真”指培养孩子乐于探究,亲近自然,促进孩子与自然的和谐,使孩子在“真”的教育中求得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