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古代影响深远的蒙学教材,《千家诗》以其自然诗教特色发挥了文学启蒙教育的作用。本文从文学知识启蒙、情感熏陶、审美价值培养三个方面论述《千家诗》的诗教特色。并将结合儿童教育等理论阐述《千家诗》在选诗和编排体例上的科学性,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词大会》从2016年开播以来,就保持着很高的热度,甚至在全国引起了学习古诗的热潮。古诗作为一种经典的传统文化,深受每一位中国人的喜爱。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时曾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它们以最精炼、最优美、最讲究的语言,展示着先哲们的非凡智慧,抒发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然而,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当代小学生的面前,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却让我们的语文老师陷人了迷惘:讲多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重了理性的积累,轻了感性的体验;不讲,年幼的孩子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到近代,古诗一直占有诗坛的统治地位。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弓I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诗词是世界文学中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化遗产.一首好诗,常常蕴藏着一份心情,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 笔者前不久再次执教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在研课的过程中,改变以往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字词、理解诗意、熟练背诵等所谓“有效”的教学模式,着重关照语文情境的创设与优化,审美情趣的培育与提升,经典文化的濡染与传承,引领学生触摸古诗蕴含的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词细腻含蓄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也是艺术美学与文字美学相结合的感染力,能激发读者对美的触觉及感性意念。因此,从翻译角度上来讲,意象是诗的灵魂,译诗即译意象。此文概括总结了中国古诗意境的表现方式以及意境传达的英译策略,有助于译者更准确地英译古诗意境美。把中国的文化美、中国的古典神韵传达给更多的西方读者,使全世界更多的读者能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此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诗题是古诗的一扇窗户,题眼是引导学生对话文本的一把钥匙。每堂古诗课,都可以从解题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结合学生预习进行交流,相机引导他们探究未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用"心"去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古诗词成了流行元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古典诗词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沃土,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就在日常古诗教学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从意象、情韵和修辞三个方面谈一谈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发现诗之美,从小培养孩子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也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肖文朝 《海外英语》2012,(20):181-182,184
古诗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学的重要手段。许渊冲和翁显良是古诗英译的极大成者,二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译作,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提出了不同的翻译主张。许渊冲先生主张诗体译诗,并将"三美齐备"作为诗歌翻译的实践原则和评价标准;翁显良先生主张散体译诗,认为译诗的关键是"再现意象"。两种主张孰优孰劣,众翻译家各执一词。该文试从两位英译《登鹳雀楼》和《登幽州台歌》入手,对他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特点最完美的结合。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如何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一大难题:讲多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根据自己的实践,我用三步法激发情趣,学习古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小时候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时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记得小时候,我嗲声嗲气地朗读《静夜思》。现在,《静夜思》被我朗读得有声有色。一次与一次朗读的感觉不同、韵味不同。这首诗更成为了我的国学启蒙……小时候,奶奶总喜欢抱着我,给我念古诗哄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古诗很美、很动听。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修订版 )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篇”,同时,还附有 8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诵读古诗既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又是古诗语言的积累。为此,笔者自三年级上学期起,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每周诵读古诗一首的活动。   一、规划诵读内容   每周的诵读内容切忌信手拈来,临时准备。在活动前,教师应当整体规划诵读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参考《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选…  相似文献   

16.
“闺怨”作为中国古诗里的一种传统题材,其源当可追溯至《诗经》,其中以王昌龄的《闺怨》最为有名。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题材却进入古米廖夫的诗中。本文分析了古米廖夫《中国小姐》诗中对“闺怨”主题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孔静华 《辅导员》2013,(4):51-52
<正>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握古诗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中,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诗文经典更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佳作。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以诗文为教材的传统历代流行,如宋代编选的《千家诗》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中国的诗学传统承载着世代传扬的东方文化,滋润着历代学子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传统诗词是世界文学中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化遗产。一首好诗,常常蕴藏着一份心情,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笔者前不久再次执教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在研课的过程中,改变以往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字词、理解诗意、熟练背诵等所谓"有效"的教学模式,着重关照语文情境的创设与优化,审美情趣的培育与提升,经典文化的濡染与传承,引领学生触摸古诗蕴含的精神和文化。片段一:感受西湖美景,重吟诵,轻描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一书中包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论文选取《红楼梦》第五十回的《访妙玉乞红梅诗》,对诗歌的文化负载以及霍克斯(David Hawks)的翻译展开分析。通过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国古诗的理解及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把握,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技巧与文化意象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