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有些运动员平时表现得非常优秀,一到关键时刻,自信心不足,投篮命中率马上下降,整个队的士气低落等等.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训统一”双重身份的现实状况,运用心理训练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训练、情景模拟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相关手段,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建立高校运动队“以学生为主体,教练为主导,协助心理辅导,协调和管理服务”并重的四级心理服务体系,做好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赛中与赛后的心理疏导,使运动员在各种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建设。通过在高水平运动队运用心理训练与心理服务体系,探究了培训高水平运动员的有效途径与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竞技体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动队卓越的管理水平是运动员成才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必要条件.针对如何提高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问题,将运动队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思考,将战略思想运用于运动队管理中,探讨运动队战略管理的概念,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内容体系和战略管理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晓华 《考试周刊》2010,(13):131-132
运动员档案是在运动员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和反映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生活等各项内容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社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档案管理是运动员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档案可以展现运动员的思想品德、训练比赛、学习生活等基本面貌和成才发展的轨迹.它是衡量优秀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自我完善能力是高校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运动员要想成才,教练员必须先成才.本文从实际调查出发对高校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和到职业运动队学习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提供一些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诠释"心理契约"的内涵,对"心理契约"理论在运动员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从事运动队的管理者应通过尊重运动员、关注运动员的合理期望、构建与运动员的信任关系、彼此间加强有效沟通、实施公平合理的激励政策、完善运动员的发展规划,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运动员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赵春梅  赵乐亭 《考试周刊》2012,(40):106-107
目前,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水平运动员在校的学习及生活逐步凸显出学习动因不足,学业情况不佳;交友范围狭窄,社交状况堪忧,成就动机模糊,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基于此,高校在引进、管理、教育高水平运动员时,除了要考虑运动队成绩和学校的影响力外,更应立足于学校的育人目标,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处理好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的关系,激励运动员的成就动因,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注重运动员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其健康成才,并积极拓展运动员就业渠道,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篮球运动在体力、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对抗越来越激烈,打法越来越凶猛,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大的体力,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力。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比赛中心理能力发挥不好,即使技术、战术很好的运动队也会在比赛中出现失败。运动员心理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篮球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应纳入到篮球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9.
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太原理工大学篮球队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激励理论,提出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诸种激励手段:一是克服心理压力,完善篮球队目标体系,加强运动员对篮球队目标的承诺。二是重视训练和学习,促进篮球队队员技能提高和心理成长。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奖酬制度,激励自我价值的实现。四是外部统筹协调,内部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影响学校生活的社会心理因素,即学校的外部心理环境。社会上的各种心理因素如何进入学校生活,对师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要受到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制约的。一个集体的心理定势,是对各种社会信息的筛选器。因此,怎样形成一所学校内部的良好心理环境,是学校管理者更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盲童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与盲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密切关系,当前社会大环境和社会回归主流的一体化教育方向对盲生心理素质能力的要求等三方面阐述了在盲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就如何在盲校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包括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探究学习,既具有探究性学习的共性,又具有特殊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心理素质状况,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和方法,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探究和小组学习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培养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文章剖析了大学生受挫心理的主要表现 ,分析形成大学生受挫心理的归因 ,指出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知”的武装与启迪 ,“情”的营造与塑造 ,“意”的磨炼与坚定 ,“行”的规范与养成。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受到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和现象愈显突出。高校辅导员处于教育学生的第一线,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为直接。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特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和识别方法,以及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的挫折容忍力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它的水平高低可影响到人自身的心理平衡与人格完整。培养高职生的挫折容忍力,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教学改革之所以难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学改革在教师中存在着种种障碍。这些障碍可以归结为心理障碍、文化障碍、经济障碍等。如果不从根本上排除这些障碍 ,教学改革就无法深入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创新精神是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实施创新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心理安全自由,二是得当的方法,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辅以正胡的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音意识是心理学界与语言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探讨儿童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培养策略,可以为教育与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注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使他们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校容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容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容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良好的校容对师生将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