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之际的畿辅理学名家孙奇逢在《畿辅人物考》中对入传诸人持有切要的评论,类似的畿辅人物评骘还散见于《夏峰先生集》。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评骘具有几项特点:其一,基本旨归是以理学为宗,尊崇道德品行,重视济世事功。其二,既以包容的态度看待隐逸问题,又立足于儒家隐居以求其志的立场,对别有怀抱,有所作为的隐逸给予充分的表彰。其三,特别重视从足色、无愧的角度评论人物。这三个特点既体现了孙奇逢在理学方面的思考,又蕴含他身体力行而来的深切体验,以及时代激变引发的痛切反省。  相似文献   

2.
《史记》之所以是文学,其灵魂并不在于创造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甚至也不在于其写人艺术、叙事艺术及其语言艺术等。而在于写出了人之"气",即写出了人的生命本体之真。"气"郁结回荡于《史记》的人物传记之中,且成有节奏的律动,从而使这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如诗如歌,这就是被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人物传记的诗性美学本质,同时也是《史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相统一的真正切合点。  相似文献   

3.
谢春杨 《考试周刊》2011,(31):215-216
本文将《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的"南粤传"篇目进行比较,从而考察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治史方法上的异同。虽然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民族观上态度迥异,但两人的治史都是沿着实证、考证、详实记载的路线发展。司马迁是史学实证的开山鼻祖,而班固则在撰写《汉书》过程中对司马迁的史学实证精神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记》、《汉书》中有许多篇章是关于悲剧性人物传记的,比较研究这些悲剧人物传记,将有助于探讨撰写人物传记的经验和促进传记文学的发展。这里所说的悲剧人物是指上述两书中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有过杰出贡献却被迫自杀或惨遭杀害或历经磨难而死的人物。司马迁、班固在真实地再现他们过早“毁灭”的过程中,着意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客观而有力地揭示了产生悲剧的原因;或是由于反动、腐朽的势力摧残造成的;或是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残杀造成的;或是由于自身严重的错误、弱点造成的。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互相渗透的。马、班二人写悲剧人物传记,都忠于历  相似文献   

5.
夏秀云 《现代语文》2011,(5):120-120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段写景文字,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这一段文字作为写景教学的典范文章,可见它在语文教育家心中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四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郦道元写三峡四季景色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  相似文献   

6.
宋波 《现代语文》2010,(10):144-145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边城》和川端康成的《古都》是同类题材的作品,都重现了文学追寻的主题。两位作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各自故乡的自然美与人性美,也分别完美地再现了中日两国的"道"与"禅"的民族根性。  相似文献   

8.
《周颂》、《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同为祭祀诗,它们在为"安上治民"、"移风易俗"服务时,除了共同的祈福敬神功能之外,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周颂》对周王朝德行的歌颂,《安世房中歌》对高祖功德的描述以及《郊祀歌》浓烈的汉代风尚,都是这一变迁的鲜明反映。  相似文献   

9.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你会听吗?"听到这样的问话,很多老师一定会忍不住笑起来,"人只要有两只耳朵,而且没有问题,一定会听!"果真如此吗? 今天,在窦桂梅老师《梳理课堂》一书中,我发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的两座高峰。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孙,二人相差180年左右。孙膑对孙武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治军、作战、后勤、地理等各个方面,其军事思想的发展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关于制胜因素,他提出了"义"胜的观点,树立起正义战争必胜的理论;关于战争的根源,他明确指出利益的争夺是导致战争产生的原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孙膑"以战迎战""以战止战"的观点较之孙武的"慎战"思想前进了一大步;关于战争的制胜条件,孙膑丰富和发展了孙武的理论,看到了战争潜力、民心向背、军事力量、军事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重要性。此外,他还讨论了孙武未曾涉及的战争控制问题,反对"数战",认为"利胜者辱"。孙武及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和"武经冠冕",孙膑则不愧为兵学亚圣。  相似文献   

12.
Sun Yat-Sen     
Zhang Lanxin 《Prospects》1994,24(3-4):591-601
  相似文献   

13.
夏日阳光     
Great is the sun, and wide he goes Through empty heaven with repose; And in the blue and glowing days More thick than rain he showers his rays Though closer still the blinds we pull To keep the shady parlour cool, Yet he will find a chink or two To slip his golden fingers through The dusty attic spider-clad  相似文献   

14.
孙膑是继孙子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有兵书《孙膑兵法》传世。《孙子兵法》所反映的战争理论带有明显的战国色彩,孙膑是孙武兵学的宗室传人。同时,孙膑又是一名杰出的战将,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运用兵法的典型战例,在丰富作战经历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孙膑兵法》,在战争观问题、战略战术问题、治军建军问题上都对孙子兵法有所继承和发展,孙膑对于孙子兵法的丰富和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19,(5):25-28
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孙子文化活动。在学术研究上,突出孙子与吴文化主题,出版学术著作和通俗读本;在遗迹保护上,保护和整合孙武子相关文化遗迹,并做好文化开发工作;在文化传承上,开展了孙子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的"六进"活动,开辟了"孙子智慧、大众共享"之路;在文化交流上,加强国内兄弟单位文化交流的同时,融入"一带一路",传播孙子文化,让孙子智慧造福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悟空是《西游记》的主角,认识了悟空,也就获得了小说的主旨.无形的社会规范(伦理、礼俗)常以父之名的形式左右人的行为.因而看悟空不当只看其结果,而更应看其修为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正人生有两种:现实的人生,与期望的人生,而我们似乎总是搞不清哪个是哪个。薇瓦、维多利亚和罗丝将乘船从英国抵达神秘的印度,她们将会在那里遇见生命的困境与美好,但即便有不如意的经历,也都会是奇妙的际遇,就像剥洋葱,每剥掉一层,她们便会发现之前不认识的印度,抑或是她们自己……  相似文献   

19.
智慧孙子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Jack 《海外英语》2004,(7):14-15
Sun Meilin was thinking about the time when she lived in Guangzhou with her husband. Their marriage was a happy one, until one day when she came home early from work and found her husband in bed, making love to an old friend of hers. Sun had walked into her apartment using 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