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关系 ,作为教师 ,必须重视、研究师生的心理关系。特别是作为教师 ,必须做到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 ,爱学生所爱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 ,乐学生所乐 ,帮学生所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 ,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步入师生共容和谐的境界 ,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一种使人赏心悦目、富于创造和激动人心的活动。一、以爱心激真情教育是奉献爱心的事业 ,爱是教育的灵魂。处在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 ,他们的基本关系是以博爱、平等、民主、尊重作为基础的。在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 ,爱心始终激励着广大师…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才能使学生的潜能、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尊重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1.尊重学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润滑剂”尊重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老师与学生间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就无形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这将会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学生心灵的“闭锁”,引起情绪的对立或仇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障碍。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精神支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学生才能以心换心,达到心灵相…  相似文献   

4.
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师生心灵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相似文献   

5.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金钥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要当一名合格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他们学业上的导师,又是他们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他们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有着各自独立性的活动主体,应该是思想上互相交流,心灵上互相沟通的同志和朋友。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在轻松、积极、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学生才乐于、敢于突破常规,才勇于异想天开,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静 《中国教师》2013,(10):72-73
<正>教育过程是思想撞击思想、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能否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师生间是否达成和谐与共融的关系,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一、用"爱"开启心灵之锁通常教师会欣赏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不佳的学生感到无  相似文献   

8.
廖育辉 《教师》2013,(27):126-127
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缺乏和学生素质低下双重不利因素的限制,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要求更为苛刻。教师在追求良好育人效果的道路上,首先要想办法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使学生喜欢上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美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效仿你,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常常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要想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目的,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角色要转换。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应是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合作者。新课程的知识在三个方面分布,一是教材的知识,二是教师个人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的知识,因此教与学必须合作。只有通过师生合作、师生互动,才能最终达到理性与感性、知与行的统一。其次,学习方式要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张飞 《考试周刊》2013,(99):142-142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每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才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教师要重视以情感人,就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才能建立起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才能爱屋及乌,将这种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正如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立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相似文献   

13.
教师劳作的田野不在别处,就在学生的心灵世界里,抚慰、唤醒、滋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灵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要义.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心能抵达",即教师的心灵能够抵达学生的心灵.这看似很简单,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近在咫尺,心却难以抵达甚至离得很远很远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将师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许凤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就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推动力。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使学生受到“爱...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育人观,尤其是班主任的育人观,是学校德育工作制胜的关键。教师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把提高教师的育人素质和育人能力视为学校德育的关键。教师要更新育人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关爱学生,要成为每位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忠实伙伴和领航人。要整合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应该注重学生心灵的建构。以其伟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包容学生 ,用情感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塑造 ,用自身的人格造就学生的人格 ,从而达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 ,这是教师心灵价值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它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教育民主化。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自身能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后自身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个性和完善自身人格;另一方面,一个好的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得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切合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德育方式,真正有效地把德育引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感情育人,创造和谐的气氛,增强德育实效性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灵接触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教育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创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增进理解和信任,是对学生应采取什么样态度的根本问题。只有爱护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拥有学生。教师要坦然真诚,实事求是,敢于同学生进行思想交锋,不回避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