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侧面描写又可称为“间接描写”或“烘托”,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它不是直接表现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描写对象。它和正面描写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描绘、刻画描写对象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的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作直接、正面的刻画,而是借助相关事物从侧面烘托,间接地从侧面达到表现特定描写目的的一种描写手法。侧面描写运用得好,能起到正面描写所不能起的表达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侧面描写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保春 《小读者》2013,(5):39-40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入状物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不为人关注的其他面着笔,衬托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上面。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诗意效果,实现对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本要表述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作者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别人的感官描述出来。这种手法往往是在难于或不适合正面描写时使用。别人的感官,“别人’是指作品中某个人物,以此写彼,以彼写此,而不是作者亲自出面,所以又称为间接描写。  相似文献   

5.
侧面描写就是间接描写.对象不出场,通过其他人或物的言行状态来表现对象的特点。侧面描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对人物的描写,除了对其肖像、语音、行动、心理进行直接的正面描写外,还可以间接的从侧面进行描写,概括的说就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间接的描写主要人物的方法。这种人物描写方法能够使本留有空白并呈现难以直述的妙点和美点,让人回味无穷。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又称为“反面敷粉”,极言间接描摹之妙处。人物侧面描写,在具体本运用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渲染和烘托在诗歌鉴赏中常被并提,时或混为一谈,常令师生困惑。怎样把握两者的区别呢?渲染是浓墨重彩地描写环境的氛围意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下面以三首诗词为例来辨析。  相似文献   

8.
选入初中课本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笔者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赏析侧面描写的烘托与渲染作用,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侧面描写.  相似文献   

9.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又称间接描写,是指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描写对象的写作方法,是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它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让塑造的对象更加血肉丰满,形象生动。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出使秦军,通过他人之口来反映烛之武的才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向赵王举荐蔺相如出使秦国,通过他人之口再现蔺相如的气魄。这些都收到了"未见其人,先识其胆,先闻其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琼枝 《学语文》2002,(3):37-37
动静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它多被用在描写,尤其是景物描写中,以求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描写对象,丰富文章的内容,传达事物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1.
学会描写并在写作中进行有效描写,对于写好记叙文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选择进行描写时,要斟酌思虑,描写要为你所要表现的目的服务,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写到尾,没有轻重取舍。  相似文献   

12.
描写是学创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按照描写内容的不同,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按照描写方法的不同,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按照描写方式的不同,描写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相似文献   

13.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中学教师经常以现代文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掌握其技巧。其实,文言文刻画人物形象时,这种方法也经常使用,如《史记》中的列传。本文试以《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为例,分析正侧面结合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内容表达、笔法运用、审美感受、艺术效果四个方面入手,例举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了文学描写中侧面描写的奥妙。指出侧面描写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简洁精炼;在笔法运用上是采取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的方法进行的;在审美感受上让人产生自然的联想和想象;在艺术效果上能达到韵味无穷,流传不衰的功效。这对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侧面描写的技法,将获得裨益。  相似文献   

15.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因此,常见的烘托方式有环境的烘托与人物的烘托,巧妙运用这两种方式,会使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写人时,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6.
(接第11期41页)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法   要表现一个人的外貌、精神、品性和思想,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他人的目光、言语来侧面烘托.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先正面描写孔乙己的外貌以及吃茴香豆的情景,表现他的迂腐和善良,接着用一句"听人家背地里谈论"来引出下文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从而全方位地展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间接描写     
一描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是指对在场的人或事物作直接的正面的描摹和刻划。间接描写则是指对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描绘,以此来表现所要写的对象,因此它又叫侧面描写。清朝文学家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所谓“睹影知竿”就是从事物的“反面”、“对面”、“旁面”来曲照出事物  相似文献   

18.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19.
“衬托”和“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法;“烘托”则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两者犹如孪生兄弟,都是以次要事物来托出主要事物,  相似文献   

20.
【术语解析】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比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