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多种经济学理论的综合研究,回答了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影响的理论问题。研究了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建立了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模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奥运会的收入与支出,二是奥运会的投入与产出。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投入,产生的经济影响就是产出,这一切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奥运会举办城市经济发展、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以及自然环境等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前奥运会举办城市在减少负面影响方面的经验,以此给北京的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奥运会的规模化发展特征和奥运会对经济影响的特点,运用社会学的“马太效应”理论、宏观经济学的“挤出效应”理论及会展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奥运会由多城市共同举办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阐述现代奥运会的财政资助模式,即政府资助、私人资助、结合型资助。分析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直接、间接及总体经济影响。认为:注入主办城市的投资通过投入产出链及乘数效应使城市经济总量增加;现代奥运会给主办城市带来长期经济影响(约为12年),推动主办城市的建筑、房地产、旅游、宾馆、会展业等发展;现代奥运会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城市营销的重要平台,使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主办城市合同》系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签约主体包括合同生效时尚未成立的奥组委,而奥组委加入合同并承担义务可能突破合同的相对性。从形式上看,该合同系格式合同,条款具有广泛性、持久性,主体不平等性等特点;从实质上看,该合同具备类似于委托合同和行政合同的特点。《主办城市合同》的本质体现在4个方面:公私混合、兜底条款居多、规则化趋势和溯及既往地适用。它的特点是合同条款多为主办城市及国家奥委会设置义务。从维护主办城市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厘清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合同的知识管理体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奥组委作用,完善合同义务传递;针对奥运立法秉承审慎态度。今后的奥运会主办将由目前的"申请制"改为"邀请制",这样的改革将有利于发挥主办城市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全运会对举办城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元元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3)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运会在对举办地的城市规划、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此文将从全运会对举办地城市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指出举办全运会有利于举办地城市基础设施、体育场馆的改善,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悉尼奥运会看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悉尼奥运会为例.将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从时间上划分为4个阶段:申办期、筹备期、举办期、比赛期.通过对各个阶段影响情况的分析,阐明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及其周边环境带来的益处将大大超过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和景观实现的。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形象与景观的影响,以期北京能扬长避短,塑造出独特的令人叹服的奥运城市形象和景观。 相似文献
9.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赛事将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举办,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等方法,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受到的诸多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在改善举办城市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为其带来大量客源的同时极大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营销管理水平,并能够改善举办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促进旅游文化的交流。我国各赛事举办城市应充分抓住举办体育赛事的契机,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青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将在新加坡举办第1届青奥会,国际奥委会举办青奥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在全世界青年中推广奥林匹克教育.但从国际奥委会青奥会申办指导原则看,国际奥委会仍然延续了它一贯的对奥运主办城市的要求,即在保证商业利益的同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从对三个申办城市(德布勒森、雅典、莫斯科)的案例分析可见,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在第1届青奥会中仍然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董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8-12
从奥运会的历史事实出发,就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研究。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的生活受损和社会额外支出增加等三个方面。研究目的是为了降低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促进奥运会及其举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运会举办城市遴选的规定,从国际奥委会和候选城市两方面探讨了经济因素对双方的决定作用.对于国际奥委会而言,奥运会巨大的规模,全球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数量众多的比赛场馆的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前提.对于奥运会举办城市来讲,提出诱人的经济条件是获得选票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奥运经济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促进主办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与奥运经济关联度极大的保险业带来长期有效的保险需求。随着奥运保险投入的加大,主办国保险业的产出效益也水涨船高。中国保险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奥运经济对保险投入产出的巨大影响,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经济商机,不断提高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奥运旅游对举办城市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届奥运旅游发展的回顾与分析,论述奥运旅游对举办城市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并对其负面效应提出了控制和解决的对策,旨在为促进2008北京奥运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奥运举办国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及对后奥运时代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网络检索、专家访谈、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美、英、德奥运举办国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及对后奥运时代我国的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举办过奥运会的美国、英国和德国都有成功的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发展模式,但由于这3个奥运会举办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保险制度的不同,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各有不同特点.美、英、德奥运举办国先进的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对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制度体系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奥运会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的社会影响是广泛的,其原因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而且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与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相重合。着眼于这届奥运会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价值在四个不同层次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2008北京奥运会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以及对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等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