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火灾是森林致命的敌人,森林火灾能将原本茂密的森林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一旦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地表也将失去覆盖物,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森林火灾的防护工作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做好森林火灾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社会正常平稳的发展。从森林火灾产生的多方面原因进行分析,针对防火措施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组织临界性与森林火灾系统的宏观规律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综述了中国森林火灾系统的宏观规律之一——— 自组织临界性 "的研究,包括:(1 )对中国 1 95 0年至 1 989年的真实森林火灾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自组织临界性;(2)综合真实森林火灾系统所受到的外界因素(包括人为、环境、树种等),对经典森林火灾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构建了新模型;(3 )模拟了森林火灾模型的有限尺度效应,分析了它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有林必防火"。在森林地区,防火工作一向是重中之重。人们常说:"树苗好栽,火难防。"事实也的确如此。自有森林那一天起,森林火灾就相伴而生。育林不易,防火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春季节,天干物燥,森林里铺满枯草、落叶,一遇火种,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势发展迅猛,待人们发现时,过火面积就不会是小数字。  相似文献   

4.
森林防火是非常必要的,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是具有毁灭性的,有着很大的危害,在春秋季节森林火灾高发期,若发生火灾,对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不仅危害人们生产生活,而且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对森林防火技术进行研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了解我国目前森林防火技术的现状,找到更好的防火技术,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大自然赋予我们宝贵的资源,但是每年因森林火灾毁坏了大量的林业资源。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森林火灾的蔓延,森林防火的应急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森林火灾的蔓延,森林火灾应急管理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及时的扑救。森林火灾对于树木和树木有很强的破坏性,对我国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森林火灾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危害。本文对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因此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已成为森林消防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简要分析了森林火灾的起因、危害,提出了预防森林火灾的具体措施,对林业部分预防森林火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森林火灾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火灾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有效尝试,并为火灾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上的、量化的依据。1引言森林火灾是指在森林燃烧中,失去人为控制,对森林产生破坏性作用的一种自由燃烧现象[1]。由于森林火灾具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重视森林火灾的预防,而忽视森林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其实森林病虫害及鼠害所造成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松毛虫危害时可在几日内把上百亩落叶松针叶吃光,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苗圃大面积立枯病的发生可使苗木绝产,这些灾害轻则大大减少林木的生长量,重则使大面积林木死亡。因此,病虫害被号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它所造成的损失绝不亚于森林火灾。所以,科学治理森林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扑灭森林火灾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发现。但是由于监控网络过于稀疏,通常情况下只有大火蔓延起来之后才会被发现,而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很难扑灭了。现在,一家名为Voltree Power的公司打算用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改变这种状况:让树木自己发出森林火灾警报。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我省是全国不断发生森林火灾的重点林区之一,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次数及其危害程度也比较严重。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森林火灾的预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的预防机制和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应充分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把森林火灾隐患找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森林是当今世界中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做好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做好森林防护工作,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一些地方领导对森林防护工作不够重视,在森林发生火灾之后,缺乏正确的应对经验,救治不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对森林防护工作的要求,通过加强对防火意识的宣传等工作,加强森林防护工作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解决森林火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文明快速、蓬勃的发展,人类也逐步的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的重要性。而当前对自然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的就是森林火灾,因为一场森林火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极有可能使得原本茂密的森林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总所周知的是,森林作为地表的覆盖物对防止土地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一旦发生较大的森林火灾对于人类的损失将是难以想象的。本文笔者就森林火灾发生的多种原因来分析如何做森林火灾的防护措施以及对于现如今的森林火灾的防护措施以及森林的管理制度的的不足之处做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解析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占地面积逐渐加大,这就使得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在森林养护工作中,防火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内容,森林出现火灾不仅会对森林的种植面积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周围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而营林技术就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森林防火措施。本文就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的安全、生态环境的维护都会因森林火灾的出现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且难以扑救,因此,林业部门必须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及时扑救与处理已经发生的火灾,以确保将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少。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保护资源意识的提高,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护林防火工作受到广泛重视,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资源来说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力,对周边环境,居民乃至国家来说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了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的预防一直以来都是森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严重的危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为了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必须完善森林管理工作,对于防火措施进行科学的整改。目前,生物阻隔防火系统具有较好的防火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文章对我国北部的森林防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林区环境,对如何做好生物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其中森林作为一种非再生资源受到人们很多的关注。我国林业在不断发展之中,发生火灾的几率在也上升,故如何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森林防火的现存问题以及林业技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措施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属于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每年出现的森林火灾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并对出现的火灾险情进行及时的扑救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加强防火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当前我国广泛利用ARCOBJECTS技术设计森林防火辅助系统,成功实现了林火预测模型、林火损失评估模型与GIS技术的无缝集成,为我国的森林防火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炎热的夏季,气候干燥,对于很多地区来说,夏季是个可怕的季节。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的频发。一点星星火,可毁百年林。每年世界各地都会发生许多起森林火灾,每年平均有48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付之一炬。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死、烧伤林木,减少森林面积,还会改变森林结构和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因此,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森林火灾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森林经营的不断重视,森林抚育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森林经营中。通过森林抚育,可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为林木生长提供一个良好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做好林地清理工作,消除火灾隐患,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森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加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