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杰 《科技通报》2021,37(6):7-13
针对煤矿用多级耐磨离心泵中固液两相流动,假定固相颗粒浓度不变,结合SST湍流模型、Euler-Euler非均匀多相流模型进行非稳态计算,主要分析颗粒粒径变化引起的流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叶轮内固体颗粒逐渐向压力面转移,正导叶叶片凸面方向的固体颗粒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减弱了对壁面的磨损,反导叶内固体颗粒逐渐向叶片凹面聚集.正导叶和过渡区域的湍流动能整体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反导叶叶片内的湍流动能总体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固体颗粒粒径的增大对内流场压力波动的影响,随着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分析结果为多级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双圆柱在不同距径比(L/D)工况下的绕流,运用FIUENT软件模拟低雷诺数下的双圆柱绕流中表面压力系数的分布和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双圆柱表面随着L/D的增大两圆柱柱后涡街将由耦合涡街逐步转化为单圆柱绕流时的卡门涡街,两柱对绕流的影响减弱;随着L/D的增加,两柱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都逐渐降低。通过对不同L/D工况下的对比分析,为圆墩抑制双圆柱绕流的设计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多齿型结构面,但对于双齿型结构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为了探究双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首先对比了单轴压缩试验结果与颗粒流计算结果,得到了较准确的细观参数,然后基于该细观参数和颗粒流程序建立了不同法向应力、齿高和齿距的颗粒流直剪试验数值模型,并从峰值抗剪强度和峰值摩擦角的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齿高皆呈现出正相关;峰值抗剪强度随齿距的增大而减小;峰值摩擦角随着法向应力和齿距的增大而减小;峰值摩擦角随齿高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碳化硅Si C(Silicon Carbide)与光学玻璃K9(Optical Glass)表面开展单颗粒金刚石砂带的研磨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试验。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磨粒的磨削速度、磨削深度和磨粒尖角角度对磨削力和亚表面中径裂纹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磨削深度与磨粒尖角角度增大,中径裂纹深度与磨削力也随之增大,而且磨削力的振动也是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磨削速度增大中径裂纹深度减小,磨削力的波动幅度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刘锐 《科技通报》2012,28(2):23-24
设f(n)是n阶群的同构类数目,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满足方程f(n)=k的正整数n叫做群方程f(n)=k的解。本文利用群论及数论知识对群方程f(n)=6的解进行讨论,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深冷惰气浆液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基于固液俩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初始速度,不同固相颗粒体积分数,不同固相颗粒粒径的浆液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初始流速的增大,浆液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增大,干冰体积分数增大,压力损失增大,干冰颗粒粒径增大,压力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7.
环形容器内双扩散对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梯度为水平方向、内壁和外壁上的温度和浓度保持定值的竖直环形容器内的双扩散对流结构 ,其中浮升力之比N =GrS GrT=- 1 ,GrS 和GrT 分别为溶质格拉晓夫数和热格拉晓夫数 .首先对环形容器与矩形容器内的双扩散对流状况进行了比较 ;然后着重分析了在双扩散对流情况下竖直环形容器内壁面处的热 (溶质 )边界层以及平均传热 (质 )率Nu(Sh)随Le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溶质边界层的厚度随着Le数的增大逐渐减小 ,而热边界层随Le数的变化不大 ;与Sh数一直随Le数的增大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 ,当Le>1 0后Nu数随Le数的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油藏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堵塞的问题,采用ST公司生产的固体沉淀测试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流速下,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受压力因素影响不敏感;高流速下,随压力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幅度较明显,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温度越高、流速越低时,形成的沥青质沉淀颗粒就越小,并且温度越高沥青质颗粒尺寸随着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小;(3)随温度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刘旭  闫亭  包艳 《科技通报》2020,36(5):13-19
采用高精度谱单元方法(spectral element method,SEM)对Re=3900下圆柱绕流和Re=5300下圆管湍流进行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将结果与大涡模拟结果(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基于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FVM)的DNS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圆柱绕流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尾流中心线处流向平均速度的SEM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而LES方法则低估了回流区最大速度并高估了离圆柱较远区域流向速度的协方差。另一方面,圆管湍流的对比结果显示,SEM法结果与FVM法结果在一阶统计量上基本吻合,而在二阶统计量上则略有差异,表现为FVM方法结果的流向雷诺正应力预测值偏大,而环向与径向预测值偏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workbench平台,采用CFD软件FLUENT,对不同频率比(结构自振频率与固定圆柱绕流涡泄频率的比值)下的椭圆柱体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作为立管结构动力响应的求解器,结合FEM方法模拟立管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湍流模型对于低速流噪声预报的影响,采用结合不同湍流模型的流声分解方法(Viscous/Acoustic splitting method)计算雷诺数Re=20000时的圆柱绕流噪声。通过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和基于SSTk-ω湍流模型的尺度自适应模拟(SST-SAS)模型分别计算圆柱绕流的流场分布。采用流声分解方法(Viscous/Acoustic splitting method)计算圆柱在两种流场下所产生的流噪声。结果表明采用SST-SAS湍流模型计算出的圆柱斯特哈尔数更接近实验结果,但SSTk-ω湍流模型算出的圆柱平均阻力系数更准确。采用两种湍流模型计算出的圆柱绕流噪声具有相似的偶极子柱面波分布规律,两种湍流模型算例声学的圆柱展向效应均不明显。采用不同湍流模型计算出的圆柱绕流噪声峰值频率不同,但均与流场计算出的圆柱升力系数峰值频率相同。可采用非稳态雷诺时均模拟(URANS)方法中的SSTk-ω模型结合流声分解法来预测圆柱绕流噪声等有确定升力系数频率的流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昕 《大众科技》2013,(6):45-47
非均匀流可分为渐变流和急变流。在明渠中渐变流的水深可能沿程逐渐增大,也可能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常见的壅水曲线或降水曲线;而明渠中急变流的水深可以在局部急剧增大,也可以在局部突然降低,从而形成常见的水跃或水跌。  相似文献   

13.
织构用于减小摩擦,增大接触表面的润滑特性,织构在不同的宽深比下的润滑特性也有明显差异。现利用Matlab软件研究圆锥形织构在不同宽深比下的润滑特性。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宽度比下,深度比越大,润滑特性越好。在相同的深度比下,随着宽度比的逐渐增大,润滑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在宽度比约等于0.9时,润滑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轴抗剪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对黏土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含水率(10%~20%)逐渐增大时,黏土黏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减小,黏土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5.
在垂直简谐激励条件下,通过控制阻尼器运动的加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测量在相应振动环境下的力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利用稳态能量流法对带活塞的颗粒阻尼器的阻尼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励加速度幅值的增加,阻尼器的损耗功率单调递增,有效质量呈现为"平缓减小—临界点—下降"的变化;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其损耗功率逐渐减小,有效质量变化不明显。且通过对比分析损耗功率、损耗因子、阻尼力等特性,可知带活塞的颗粒阻尼器较普通硬壁阻尼器有更好的阻尼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椭圆曲线密钥短和(t,n)门限方案的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多人同时签名并可验证的门限群数字签名算法,并分析了这个算法的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任意有限群G的整群环ZG,设Δn(G)是ZG的n次增广理想,记Qn(G)=Δn(G)/Δn 1(G)为G的增广商群.本文给出了Qn(G)的一组与G的Sylowp-子群相关的生成元,并且在利用这组生成元和已有结果的基础上对二面体群D2tk(k奇)之增广商群Qn(D2tk)的结构进行了讨论,证明了Qn(D2tk)Qn(D2t).  相似文献   

18.
破碎岩体中的渗流会引发如溃坝、煤矿突水等动力学灾害,对于破碎岩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渗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和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MTS815岩石力学伺服实验系统,通过室内模拟环境,选取不同粒径的石灰岩进行了多组全面的渗流实验,研究了非Darcy渗流的渗透特性。给出了破碎岩体的介质粒径和渗流速度对渗透率的具体影响趋势:在一定的轴压作用下,不同的岩石随着颗粒直径的逐渐变大,渗透率逐渐增大;不同颗粒直径的岩石都有类似的压实渗透特性,随着岩石的压力逐渐增大,其厚度被逐渐压缩,渗透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9.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双线流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地层参数条件下的油井指示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变形系数的减小,指示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指示曲线逐渐向下平移。  相似文献   

20.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总含碘量的增加,乳剂的离子电导值迅速增加,而感光度在某一总含碘量时最大.增大碘溴化钾溶液中碘溴比,将导致碘向外层的均化,使离子电导增加.随着碘带向T颗粒边缘移动和其形态比的增加,乳剂的离子电导值也增加,而其感光度逐渐减小.本文用隙间银离子与光电子合理的匹配解释了感光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