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淑霞 《内江科技》2014,(1):120-121
<正>本文在明确了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东营南坡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以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精细解释了研究区沙三下、沙四上构造,利用相干处理和原始地震剖面相结合来验证断层组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了花园断块资料,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多种技术为手段,对天62块进行了精心研究.通过对储层的划分、区块构造、储层物性特征、沉积相、油藏类型等方面的研究,重新计算了储量,最后制定了调整措施意见,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莫里青油田现有19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对该区块构造背景、地质概况、砂体的分布规律、储层测井特征进行了初步认识,并提出今后的勘探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春风油田沙湾组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的宝北区块,次级断层十分发育。次级断裂具有规模小、断距小、延伸距离短,以及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剖面不易识别的特点。本文基于区域构造背景,采用三维地震、测井资料解释及钻井岩芯精细观测等多种方法对该区块三级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三级断层的展布规律、组合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块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受到不均匀挤压作用,而具有独特哑铃状形态的背斜构造。继而发育的次级断裂构造的分布规律和性质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NW段为左行走滑剪切模式,SE段为右行走滑剪切模式。其动力学机制为不均匀推挤作用下的横弯双向剪切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东风港油田沙三上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崖城A气田主要目的层陵三段的地质特性,对其沉积相特征、构造特征、流体性质分布和测井曲线的不同响应分析表明,储层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在纵向上具有分段性。通过对崖城A气田的岩石物理研究,根据气田的分区分段特征,结合资料情况,针对不同区块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特征,分别建立了适合不同区段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测井评价结果与岩心标定效果良好且体现了该区的沉积演化特征,储层分布特点与开发动态吻合情况良好,说明了测井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测井精细解释是油藏描述和储量评价计算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获取地质建模参数的关键。传统的测井精细解释工作存在解释资料收集工作量大、手工解释比较繁琐、已有解释模型无法共享应用等问题。建立碎屑岩油藏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库,实现专家经验的有效传承和高效共享。研发碎屑岩油藏测井精细解释支持系统,实现交互解释油气水层、隔夹层和有效厚度,批量快速地解释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重要的油藏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9.
<正>五号桩油田桩89块沙二段属于块状边底水油藏。在该区块的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了目前较为常用的Petrel软件,充分利用钻井、地震、测井、地层对比筹信息,建立高精度构造模型;在测井解释资料的基础上,选用确定性建模方法,以储层尖灭线为边界,以岩相模型为控制条件,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最终建立了接近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胡挺  潘秀萍 《内江科技》2011,32(9):97-98
在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区域沉积相划分、油藏描述等研究过程中,通常都要通过对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分析,进行地层岩性分析,划分储集层,利用砂岩层厚度作地层砂体展布图,了解地层总体发育情况,进而辅助沉积相的划分及区块油藏描述,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沉积地层砂岩划分及统计的基础之上。本文为油田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储集层及研究沉积相的分布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能够为资料的前期处理节约大量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油气目标勘探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地震勘探具有资料覆盖面广、技术手段灵活多样、(储层)预测精度高等特点。地震解释的目的是为了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地下构造解释以及地层和岩性特征的描述。在构造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解释方法,建立川东北地区构造圈闭识别技术流程,在广安地区五峰组构造圈闭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东营东部叠前时间偏移三维地震资料,以钻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充分运用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一体化数据管理的优势,精细解释了王家岗-八面河地区沙四段纯上底构造,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时间切片等技术与地震剖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断裂系统的解释,使断层组合更为合理,从而提高层位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普遍存在的生产井目前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不清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饱和度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评价,并基于研究区块实验资料定量评价了水淹特征参数,进而实现了水淹级别的划分,为有效评价油田开发潜力和实行挖潜措施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井间平面对比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提高采收率,进一步完善井网和调整井的井位分布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是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四性关系研究及测井解释为手段,以测试验证为依据,通过数理统计、综合归纳等建立岩性下限、含油性下限、物性下限及电性下限。本文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确定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曹晓静  刘华  曹修恒 《内江科技》2011,32(8):134-134
通过储层连通性及油水分布关系研究,搞清地层对比关系,建立该区地层层序标准对比剖面和油水层连通图,结合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在断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构造格局,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弄清储层展布规律。通过油水层井间对应关系研究情况部署部分调整井,利用新、老井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完善研究区注采关系,提高研究区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对油田稳产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店油田位于陕北斜坡构造带东南部,1985年投入开发,自1988年至今已累计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09.20km2,石油地质储量5573.00×104t.无论在勘探阶段还是在开发阶段,在寻找非构造隐蔽油气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孔低渗储层大多属于该类油气藏)时,沉积微相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完善沉积微相判别技术,提高了测井资料的解释效果,建立起一套实用的、精细的、可持续更新的、符合开发现状的测井沉积微相解释方案,为制定老油田的开发调整方案奠定必要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夏昱 《今日科苑》2006,(11):I0015-I0015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使测井资料的应用变得更加直观,其解释成果拉近了与地层特征之间的“距离”。本文从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基本原理入手,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地层微电阻率扫捕成像测井在井旁构造分析、地应力方向确定、储集空间识别方面的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D239块馆陶油层含油面积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该块于2002年上报探明储量,原上报储量时仅采用一套有效厚度划分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部分测井解释结论与实际岩心不符、相同电性特征的层段测井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块馆陶油层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油藏四性指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弄清馆陶组油层的四性关系,对今后油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砂泥岩互层的地层中,泥质砂岩的存在较为普遍。而这类岩性在油气储量计算参数有效厚度的确定时作为干层予以扣除,因此了解它的测井响应特征尤为重要。通过取心井的测井v向应特征研究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储量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郭淑霞  关红梅 《内江科技》2010,31(8):110-110
鄂西渝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从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入手,对该区的流体性质识别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测井识别储层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岩心、测试或试气资料,对储层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