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体与类的对立统一,比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更为恰当,因为:(一)“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规定并不适合于人;(二)用人的本质是个体与类的对立统一才能全面说明人类的发展;(三)人的两类基本现象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天性,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性质,是人性的根本部分,包括人的界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三部分,三者统一于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的根本特征是生成性。素质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素质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根源、种子。人性和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亦即素质发展、生长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形成人的良好本质的教育,是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充分张扬生命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3.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的类本质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类的本质之特点是实践性、创造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的本质的基本思想;教育在人的类的本质生成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称作类的教育;类的教育是自觉的类的发展的一种现代观念:“自由个性”揭示了教育的方向,确立独立的人格意识乃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自我”表现了教育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分为两个层次: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虚拟人”的本质是对现实人的类本质的虚拟化,即对现实人的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提升和对现实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超越;人的现实本质是无法虚拟的,它规定和制约着“虚拟人”的虚拟本质,后者只是前者在网络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立论的根据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表现为类存在,人类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人的本质力量也应随之不断地完善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第一个决定性条件,意识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本质力量建设要注意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加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对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全社会动态地强化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大众心理认同,彰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之美,加强人的意识修养,彰显人的内在美,强化对人的非本质力量的"审"视,积累本质力量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是传统哲学理解"人"的主要思维方式,这一方式的特点在于,将对人的理解诉诸于实体化的、先于具体个人而存在的抽象的"人"以及人的本质上。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对人的现实存在及其丰富生命特性的忽视和遮蔽,阻碍了对人的真实个性的理解。马克思对这种遮蔽人的真实个性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批判与消解,从而还原了人的真实生命存在,为人开启了切实理解其本性的全新哲学视域,进而为人类实现自由个性创造了思维方式层面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是通过对"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现实本质的自觉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时代的教育本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是一事物主要的、根本的属性、性质、特征,本质是生成的、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反本质主义所反和所能反的是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本质观。教育不是一种客观事物,而是一类(族)客观事物的泛称,是一个大家族,可从教育的内容、过程、意图或目的三方面探索教育的本质。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即灌输、即训练、即传授、即引导、即启蒙(批判、解放)、即认识、即发展、即学习、即发现、即建构、即生活、即交往、即对话、即理解、即游戏等。教育的本质是生成的、发展的,教育的本质具有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本质是一事物作为与某种外物处干必然对立关系中的一方面的规定。要确定某事物的本质,必须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中去把握。教育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认识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本质概念可具体化为:教育者(人)通过改变受教育者(人)来满足社会(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从教育本质出发,推演高等教育本质可以看出两者是同一的。其原因有二:一、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由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普遍矛盾所决定的;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躯干和四肢、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中最具有意义的需求是道德利益需求。道德利益不仅使人清醒和理智,而且能使人全身心受益和整体升华。这种特殊利益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反映了利益的本质内涵。不同层次的利益从不同侧面部分地反映了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略论教育的多级本质与教育的整体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认识教育的本质,必须开拓思路,全面深入揭示教育的多级本质与教育的整体本质,使教育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人的自身和社会的整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等教育评估本质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远雷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2):115-117,124
高等教育评估是一种常见的活动,但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认识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各种高等教育本质观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并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的教学本质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而产生的新教学,既与传统教学有一定联系,又与它有很大区别。新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的发展。我们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本质观,故我们既不赞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本质观,也不同意“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相似文献   

14.
对数学的本质应该怎样认识,这不仅是数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发展性、综合性的数学哲学核心问题.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不应该从传统数学哲学的角度退缩到方法论的一个狭隘的层面,而应该从更广阔的、更为多样的角度进行透视.林夏水先生的“数学是一门演算的科学”的见解,忽略了数学的非演绎性和非算法性,因而无法完全概括数学的本质.在数学深刻的思想与知识变革过程中,“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的观点是对数学本质的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15.
成人教育本质是亘古至今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又是成人教育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成人教育本质到底探讨“是(is)”抑或“应该是(oughttobe)”?该文作者认为二者皆为成人教育本质诉求的个中之义。从此立场出发,以“人的形象”为讨论的基点,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审视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本质表现为:成人教育是促使人“人性化”、“社会化”、“文化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远程教育实质的探讨 ,既可以从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研究 (远程教育的社会实质 ) ,也可以从远程教育的基本矛盾来研究 (远程教育的一般实质 )。由此出发 ,本文考察了“工业化理论”和“晚现代性理论”、“交互影响距离和学习者自主理论”和“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等。在此基础上尝试着给出了一个新的远程教育定义  相似文献   

17.
对教育组成部分的归属与本质的讨论,是认识教育整体本质的基础。教育本质是宏观教育本质与微观教育本质的辩证统一,是具体教育本质与抽象教育本质的统一。教育是一种以经济制度为基础,以政治制度为主导,由社会诸要素共同决定和影响其目的、内容、方法的,并为社会整体服务、培养人的相对独立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几位知名学者对数学本质的一些讨论。认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具有个人建构性;对数学本质的认识的重心应从追求统一的形式定义转移到看这种认识能否在某些领域带来一些启发和作用,能否在某些方面影响我们的观念上来;对数学本质的种种认识在哲学、数学自身、数学教育三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着重探讨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对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教育本质着手,在充分探讨各种教育本质观的前提下,提出了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是引导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