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敏红 《考试周刊》2012,(62):69-69
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谈文色变",见到作文就头疼。如何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科学的、新颖的,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文,提高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是值得语文教师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杨颖 《考试周刊》2009,(50):71-7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举足轻重,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高低。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写或是不知所云,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使学生由"厌写"变成"爱写",最终写好作文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刘下。  相似文献   

3.
曹其昌 《辅导员》2010,(22):37-37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要点之一,也是长期困扰师生的难点之一。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难,学生动手作文难,那么,到底应当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生态之路",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冬华 《现代语文》2011,(4):131-132
一提起作文,一些高三学生有诉不完的苦与累,有道不尽的辛与酸,甚至有的还说每逢写作文必是"茶饭不思,日夜难寐"。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心急如焚,如何让高三作文教学"拨开云雾见青天"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作文教学实际,试着采来"小荷",摘来"红杏",给学生的作文之园添上秀色。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之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就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很多年了,深知农村作文在小学语文里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地位极其重要。作文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提起小学生作文,社会上颇多批评,普遍认为"写作水平低"、"不会写东西"。小学语文教师感到难教,教了这么多年,也还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学生们便望题兴叹,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材料,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面对作文教学总体缺少系列性、层次性的现状,以及很多学生怕作文不少教师愁作文批改的现实,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就如何通过作文三级评价来促成学生作文成功方面谈一些浅显的做法。一、一级评价:教师精批引领作文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的批改引领,学生的作文就会走入信马由缰、原地踏步的困境,作文写的再多也很难达到稳步提升的理想境界。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精批、精改、精讲,还要进行必要的、有层次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叶美丽 《考试周刊》2012,(52):52-53
"作文难,难作文",这不仅是学生害怕作文的一句口头禅,而且是语文教师力图破解的难题。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是一项很难的心智活动:没什么可写、不知该怎样写、如何才能写好。因此,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拓展作文教学思路,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治平 《现代语文》2009,(12):127-128
当下,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仍然是唱着"新课改的赞歌",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的许多老师仍停留在"继承传统"的水平上。学校的作文课时总是固定安排,作文教学中仍然流行下列模式:布置题目——提出要点——介绍技巧——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提供范文——教师讲评。  相似文献   

10.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每次作文后,语文教师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精批细改,但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拿到作文本后大多只是看个分数,然后往书包里一塞了事,很少会有学生去"拜读"教师的评语。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始终在低谷徘徊,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面对如此现状,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当如何掌舵引航,以"导"促"写"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关丽 《教师》2011,(14):53-53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视结思,一挥而就",这是鲁迅先生对于写作方法的精练总结。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作。但目前大部分学生词语贫乏,选材随意,情感淡漠,对作文丝毫提不起兴趣,个别孩子甚至靠抄袭来完成作文,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马桂芝 《现代语文》2010,(4):115-116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是作文教学的尴尬,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在最终的结果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大多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最怵的就是最后的一篇大作文,因为他们真得不知道该怎样来搬动这么一大块"骨头"。然而现今中学的作文课堂,大多还是教师抛出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4.
王振俊 《成才之路》2010,(19):45-4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徐彩萍 《考试周刊》2011,(69):55-56
化难为易,变苦为乐,这是改革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学生作文的"假、大、空"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应让孩子们"轻装上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在作文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作文指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谈到作文教学中的"精批细改",不少人对此颇有异议。他们认为教师的精批细改是费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且常常以著名语文教学改革专家魏书生不改学生作文为依据。笔者认为,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方式,仍是语文教师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一、精批细改要把握契机 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在精批细改作文的过程中,十分讲究契机的把握。契机的把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心理状态。精批细改于学生作文尚未入门、难以克服困难时。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来是一大难点,写作文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事可写,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原因何在?纵观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只教会了学生"怎样写",而并没有教会学生"写什么",在课堂上主要给学生讲"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没有把学生写作的"源泉"挖掘出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所谓作文,是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如若没有了生活这个源泉,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无事可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年龄还小,生活比较单调,还没有经历过许多事情;  相似文献   

18.
林其礼 《教师》2011,(22):51-5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使学生懂得选材、组材;作文教学还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作文教学尤其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作文材料来源的问题。当前,小学生作文抄袭、套作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时普遍感到"无言可写"。下面谈谈如何拓展学生作文"材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难的原因,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理所当然地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人们纷纷探索提高写作能力的"秘诀",寻求作文得分之道,希望能够找到"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作文"法规",想以此"不变"应"万变"。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高中作文的低效和停滞不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