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近日,辽中县档案馆举行了档案资料捐赠仪式。62岁的退休干部袁明军将新旧两版《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捐赠给县档案馆。袁氏乃项城名门,在清朝年间就被百姓尊称为"进士门第"、"大帅府",更有袁甲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在他所作《圣将东乡平八郎》一书中记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留英而归的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率舰到汉城,曾专程谒见清廷负责朝鲜事务的大员袁世凯,两人相谈甚久。袁氏态度热情,反应敏捷,说起东亚局势来如数家珍。事后东乡对袁氏评价甚高,称其貌似温和爽朗,却在不经意间一一指出若开战日本方面的弱点,以及中国方面可以采取的种种对策,谈笑间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充分展示出了"有备无患"的态度。东乡感叹若非对"清国"的情况了如指掌,仅这一席谈,袁氏的"虚声恫吓"足可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征集青岛市城阳区四次编修的《袁氏族谱》入馆,使馆藏家谱达到了260多套。崂山区档案馆在多家媒体上发出征集家谱的信息,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捐赠信息,近日,又有一位袁姓老者将第四至第七次编修的城阳《袁氏族谱》送到崂山区档案馆珍藏。城阳袁氏家族于明朝永乐年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征集青岛市城阳区六次编修的《袁氏族谱》入馆,使馆藏家谱达到了800多套。崂山区档案馆曾在多家媒体上发出征集家谱的信息,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捐赠信息,近日,又有一位袁姓老者将六次编修的城阳《袁氏族谱》送到崂山区档案馆珍藏。城阳袁氏家族于明朝永乐年间由云南乌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从1910年到1916年的短短七年中,袁氏三变其身:从“回籍养疴”的开缺大员,一变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清廷重臣,再变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三变为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其身份变化之剧,地位飙升之速,人生结局之悲,在近代中国几乎无人可匹。自袁氏盖棺至今已九十年,其间写袁、论袁者足有数十上百家。虽有人详论袁氏对于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但其头上“卖国贼”、“窃国大盗”的帽子却一直戴了将近九十年。近十年来,为袁氏摘帽子的文章为数甚少,而整体上公正评袁之作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以袁采著作《袁氏世范》里的文字记载为依据,从袁采在书中提到的教子原则来探索他的教育观念。首先,简介袁采及其《袁氏世范》;第二,从袁采八条教子原则来具体阐述他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以往学界讨论袁世凯祀孔多从其个人称帝与信仰危机的角度出发,若从“大一统”的视角进行观察,可呈现其新的历史面相。袁氏当国伊始,在争议声中将北京孔庙祀孔典礼纳入国家礼制,使之成为新“大一统”体制的重要一环。1914年9月28日,袁氏亲临孔庙,行礼如仪,场景肃然有序。袁氏祀孔虽有维系传统礼俗之名,但重在彰显其独掌国家治理大权的正统性、权威性与“治教合一”方略。由于袁氏在祀孔问题上始终回避民主共和理念,因而受到宗教界、国民党与新知识人的质疑与批判。其祀孔典礼虽连年举行,但终究无助于政治文明的进步。如何建设过渡时代的“大一统”体制,成为需要解决的国家治理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采的《袁氏世范》是南宋初年家训著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堪与《颜氏家训》相媲美。《袁氏世范》不仅讲述了家庭和睦相处的道理,还对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体人格等作了哲理性的阐述,丰富了传统家训伦理道德以及个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  相似文献   

10.
李日法 《图书馆》1996,(3):68-72
本文引用诸家书目、藏书题跋,对近代湘潭藏书家藏书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再现了袁氏双卧雪庐在藏书史上的辉煌。一、袁藏多精品,时人有“东南文献精华尽在于斯”之叹。二、袁氏精版本学,重宋元旧版,因而多书史、版本史上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藏书。三、袁藏方面广、质量高,“其盛为(有清)二百年所未有”。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那些和历史的一般变化和正常发展相左的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怪现象",这些怪象往往使人感觉很难理解,民国初年的"洪宪帝制"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当时,袁世凯已手握北洋军的大权,脚踏大总统的宝座,可谓身居高位,权倾一时,为什么还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千方百计地复辟称帝呢?在万分遗憾的同时,人们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一书拨云见日,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历史怪象背后的种种真相。  相似文献   

12.
北洋武备生是一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知识技术型军官群体,他们在小站练兵中积极辅助袁世凯,在建章立制、军事训练和学堂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袁氏小站班底的核心力量,为袁世凯练兵取得骄人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14年,面对一战爆发带给中国的被动处境,袁世凯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并采取措施试图争取主动,但各种原因使得袁氏政府的外交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国家主权再次被践踏。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袁于令,既是通俗小说家,又是戏曲家,故向为学界关注之重点;但有关二人生平事迹和交游活动的历史文献又极为稀见。在明末清初徐懋曙《且朴斋诗稿》中有关于冯梦龙、袁于令诗多首,且有袁氏珍贵诗序一篇,有助于研  相似文献   

15.
孙冉 《中国新闻周刊》2009,(48):110-112
读者最初知道刘瑞琳和她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几年前他们出版的一本《袁氏出国》,虽然薄得要命,但已经足够颠覆以往从教科书里得来的那段历史。那一次也是读者第一回知道了唐德刚。  相似文献   

16.
悲剧袁世凯     
人类并没有绝对的圣贤禽兽之分。可唐德刚在《袁氏当国》里说,自孩提起就没读过一本对袁世凯有正面评价的书。因此,唐老先生说,要从自己做起。  相似文献   

17.
8,虚设靶子引文: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孔)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列传》)简析:这段文字是孔融对曹操的批评。袁绍与曹操本来结盟反对董卓;董卓败亡,两人分据大河南北,兵戎相见。曹操打败袁绍,进占邺城,俘虏了袁氏父子的妻小,曹操的儿子曹丕见袁熙(袁绍之子)的妻子甄氏天姿围色,大为动心,便在曹操的赞同下取以为妻。孔融对此不以为然,便写信批评。他不直说其事,却虚设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文化人,将士铨最让我佩服,他4岁就识文断字,19岁就高高中举,既工诗词,又擅戏曲,比文坛大腕袁枚晚生一个时代,却能跟袁氏并驾齐驱,堪称天才。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说法:段祺瑞(1865—1936)有“三定共和之功,一匡天下之志。”“三定共和”指的是1912年初他领衔通电赞同共和;1915年5月,反对袁氏帝制自为、维护共和;1917年7月率先讨逆,恢复共和。“一匡天下”说的是他在1917年秋实行武力统一  相似文献   

20.
8,虚设靶子引文: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孔)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列传》) 简析:这段文字是孔融对曹操的批评。袁绍与曹操本来结盟反对董卓;董卓败亡,两人分据大河南北,兵戎相见。曹操打败袁绍,进占邺城,俘虏了袁氏父子的妻小,曹操的儿子曹丕见袁熙(袁绍之子)的妻子甄氏天姿国色,大为动心,便在曹操的赞同下取以为妻。孔融对此不以为然,便写信批评。他不直说其事,却虚设靶子,杜撰历史故事,说当年周武王灭殷,杀了纣王,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