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芥子园画传》习称《芥子园画谱》,这是一本传承最久、流行最广的中国画技法画谱。近现代的画坛大家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入门的范本,我十岁时也是从这本画谱开手。这本画谱自从300多年前出第一版以来,每每出新拓展,特别是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和21世纪初的“吴蓬本”更为这本画谱增辉添彩。《芥子园画谱》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芥子园”三字是清初名士李渔在南京的居宅名。因其婿沈心友家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其婿遂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增至133页,并附临摹古…  相似文献   

2.
皇家粮仓品厅堂版《牡丹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昆剧团朋友告诉我,他要跟汪世瑜到北京去搞一个厅堂版的《牡丹亭》。有"中国巾生魁首"之称的汪世瑜,前些年帮白先勇先生搞出过青春版《牡丹亭》,海内外极其轰动,因此我对这个厅堂版的《牡丹亭》也抱有很大的期待。后来趁到北京参加萧军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之机,我便前往剧场,一饱厅堂版《牡丹亭》眼福。  相似文献   

3.
韩梅  韩锡铎 《文化学刊》2012,(1):152-155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年间派人到益州(成都)雕版《开宝藏》时起至清代,用雕版印刷出版的大藏经有15部。在15种大藏经中,最有特点的是《嘉兴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嘉兴藏》是我国用雕版印刷出版的最有特点的大藏经。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先生著名油画《赏花图》,由我的挚友“雨夜楼”主人洪强先生收藏。这幅画是林风眠先生在50年代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赏试用西洋画的表现手法而创作的。 林风眠先生是中国“现代绘画之父”,东方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他16岁赴法国巴黎学习西方艺术,1925年学成归国,被蔡元培先生推荐为北平国立艺专(中央美院的前身)校长,1927年林风眠先生又受蔡元培先生委托到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即今天的中国美院),先后任校长达10年。1952年林风眠先生移居上海。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初,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籍作家龙安志先生在位于北京的家中迎来了他的老朋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他向来华访问的潘基文先生介绍并赠送了由他撰写的、新世界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香巴拉宫随笔》系列图书。潘基文秘书长饶有兴趣地听他讲述了新书的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1979年,在编撰《丁玲著作年表》和《丁玲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从二十年代到1957年“反右”前夕,丁玲有八十多篇文章从未结集过,于是想将它们编成《丁玲集外文选》以飨读者。不料却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在沈从文先生1934年出版的《记丁玲》和《记丁玲续集》(良友公司版)中,引用了丁玲写给他的八封信的片断。我将这些片断抄录后,兴冲冲地去找丁玲同志,提出可否将这八封信收入《丁玲集外文选》?丁玲同志不仅当即断然拒绝,而且非常认真地对我说:“袁良骏,你要研究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语言与民俗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与民俗学界相关学者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领域研究的开拓者、知名学者曲彦斌先生新近主编的《语言民俗学》(大象出版社,2015)一书,是继其早年出版的语言与民俗关系研究的拓荒之作———《民俗语言学》(曲彦斌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2004年增订版)一书后,又一部以民俗学为旨归的语言与民俗关系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4月17日上午,由中国外文局总编室和中国版权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吕敬人先生设计讲座,在外文局会友堂举行。北京50余家出版社的100多位设计、美编人员听取了讲座。吕敬人先生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书籍的形态》,以书籍整体设计为主要内容,并辅以实物和幻灯。吕先生80年代末曾赴日本研修,师从日本视觉艺术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杉浦康平。现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审、美编室主任。他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先生晚年以惊人的毅力撰写《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后来许多人对此不理解,有的学者则从他表明对大陆政权的政治态度、对美女的投射之恋等角度进行阐释,存在种种曲解和误解。实际上陈寅恪先生的主要动机和根本旨趣,就是要挖掘《再生缘》的重大思想价值,表彰柳如是的高尚人格,以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中《论〈再生缘〉》偏重于倡导自由之思想,《柳如是别传》偏重于倡导独立之精神,两部著作互相呼应,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陈寅恪先生看来,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角度着眼,《再生缘》都是非常杰出的作品;无论从个人人格还是从民族气节上看,柳如是都是一个高尚美好、令人尊敬的人物。陈寅恪先生选择这两个人物及其著作生平作为自己晚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根据他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宗旨作出的慎重选择。他早年提出的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研究工作之始终。  相似文献   

10.
总想写写他,他是个大家。在当代文学界,陈廷一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在传记文学界素有“南叶北陈”之称:上海的叶永烈以写北京的“四人帮”蜚声文坛,而北京的陈廷一则以写上海的“宋氏三姊妹”闻名遐迩。梅洁先生10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道是在当代中国“读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