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育消费的符号化现象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社会消费现象符号化发展的分析基础上,对于置身其中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深入的符号价值分析,成为对体育消费市场解构的必然。消费社会中体育消费的结构变革及其发展趋向,使体育物质性与服务性消费市场与消费需求被赋予了深刻的符号价值内涵。而这一符号价值转向在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体育本质价值的缺失。如何使体育产业与全民体育参与的水平能够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导向与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将促进体育产业化进程,加速体育产业的进一步社会化,体育产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外资大量的进入将使国内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二是国内体育企业还难以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由于产业制度的滞后,法规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建立和健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体育市场法律和法规,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植力度,加快体育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WTO规则发展和提高我国体育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竞技体育、提升国家影响力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下,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突飞猛进,体育运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我国真正成为了一个有影响的体育大国.如今在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之时,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促进作用不容小视,积极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积极促进体育与金融的融合、积极利用国外金融资本并融入国外金融体系是我国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冰雪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与消费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及运营状况的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对“文化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文化力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冰雪体育产业应与时俱进,把产业持续发展作为生存的根本,建立以文化力为灵魂,体育文化为筋骨,引导消费文化为基点的经营理念。弘扬“文化力驱动经济力”的战略意识,在促进体育消费需求、全面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冰雪体育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摘要:体育制造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分析体育制造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有助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提高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以体育制造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的困境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制造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存在的问题包括:申报指引缺乏对应行业门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企业不符合申报条件、对政策了解不足使企业缺乏申报动力等。对策提出:国家应该积极修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申报指引,将体育产业纳入其中;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普及,积极服务企业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企业应该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完成认定,并因此为契机,通过自身的发展,达到提高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需求,开拓农村体育消费市场,是保持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对体育产业的经营决策及政府对体育消费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总体来说,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低,市场潜力大,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不均衡性加大了开拓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提出对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推行体育俱乐部制,加快体育职业化进程;以推行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开拓社会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品牌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产业国际化的特点,企业扩张的本能,开放的贸易政策以及科学与服务体育的进步与完善,决定了开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走国际化、全球化的道路成为许多体育企业寻求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面对世界体育产业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体育产业只有加快体育体制和运动机制的改革,提高效率、扩大规模,才能把握全球化及加入WTO为我们 来的机遇,使中国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得到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判别现阶段哪些国家是体育强国。研究认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群众体育参与意识是群众体育的突破口;冬季项目上实现突破,劣势项目竞争力的提升,优势项目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增强是竞技体育的突破口;体育文化的繁荣是发展体育产业的突破口;对群众基础好、商业价值高、世界影响力大的项目加大改革力度,使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综述,对近年来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体育产业,应以消费为核心,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开发体育用品,大型体育竞赛转播权销售,体育博彩等的经营活动,引导体育消费,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来标榜自家产品的质量和对市场的自信,然而现代商业竞争中品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科技的价值日新月异,产品的科技含量成了当今产品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元素。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历经几十年发展,但至今没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因而,我们的运动休闲企业应当勇于创造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必须在品牌运作、功能定位和款式设计三维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消费促进政策背景,运用SCP理论模型,分析我国户外运动产业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明确其发展路向。研究表明,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市场结构亟待优化,市场行为亟待规范,市场绩效亟待提升。应依据《意见》明确目标、路向与路径,积极拓展户外运动市场边界,加大户外运动产品自主研发及创新投入,优化户外运动产业链条,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运动休闲产业必须积极构建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此,运动休闲产业需要突出自身产品的特性,即:文化性、亲自然性和体验性.为应对来自产业内部和产业外部的竞争,运动休闲产业还必须重视产业间和产业内部企业间的联合,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体育服务性产品差异化,可以实现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和观赏体验效果,使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本文运用豪泰林模型,并以NBA2007中国赛为例,分析了体育服务性产品的差异化影响因素,将产品差异作为主要的战略变量,提升体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整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产业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 市场—企业”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紧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 “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运动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与现代新科技的关系空前密切,这不仅仅是因为科技使得运动休闲产品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而且是因为运动休闲市场对新科技、新理念的追崇。未来运动休闲产业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对新科技的运用程度和水平。我国在许多科技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些领域的科技成果多数可以被运用于运动休闲产业,因此,我国运动休闲产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法对湖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市场机制和健全法制建设,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正视体育文化产业的价值和地位,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找准体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切入点,优化群众体育消费结构,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培植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等对策,旨在为湖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提升体育产品品牌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社会,消费能够刺激生产这一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方法,从消费文化的视角阐述了体育产品品牌是体育符号的重要载体和体育的符号意义,探讨了提升体育产品品牌的着力点,旨在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