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罢工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纠纷逐渐增多,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罢工事件也呈上升趋势。由于罢工权法律规制的缺失,导致我国罢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立法承认罢工权,并对其加以规制,有现实的必要性。我国应立法保障劳动者享有和有效行使罢工权,发挥罢工权在平衡劳资关系、解决劳资纠纷中的作用,同时应对罢工权进行必要的限制,保证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2.
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罢工权的渊源、罢工权的国际法保护、罢工权与劳动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宪法将会规定罢工权,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罢工是解决劳资冲突的重要手段.西方大多数国家在法律上明确承认并保护劳动者的罢工权,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罢工权立法一度成为我国立法的回避对象.本文在总结我国和国外罢工权特征及立法历史,以为我国的罢工权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频发的罢工事件引发作为财富公平分配机制的劳资双方谈判基础的罢工权的宪法思考,因我国现行宪法对此尚无明文规定,故有必要从法释义学角度反思我国宪法向度内的罢工自由.透过我国现行宪法中若干复数条款可以推衍出罢工自由,此种推导可以为我国未来宪政实践中新型权利的发展提供借镜.  相似文献   

5.
公民基本权利保护与实现不足是我国宪政的根本缺失。宪政建设应以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为目标取向。当务之急是扩充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环境权,充分落实受教育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发展权利主要途径加强权利立法;完善权利保障救济机制;培植全社会浓厚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对罢工权均未作明文规定,而当前经济形势下,罢工现象已成为不可规避的现实。当前所出现的罢工行为大多为自发的突然的,对社会经济和正常秩序造成了影响。因此急需通过罢工权的确立引导规制罢工行为。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避免社会动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接受高等教育是残疾人受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权是一组权利体系,应当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受教育评价权。以此权利体系为维度,可以发现我国残疾人立法和高等教育立法对残疾人高等教育不够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体系不全面、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体系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环境中都存在弱势群体。通过立法确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给予弱势群体必要救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宪法权利,国家应当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的行使奠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转化的趋势越发显现,董事会的权限不断增大,董事对公司利益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为防止董事滥用权利,维护公司及股东合法利益,有必要强化对公司董事忠实义务的立法规制.文章立足于规范董事忠实义务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公司法>中董事忠实义务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英美法中相关规定,提出完善董事忠实义务立法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冉启云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4):53-61,108
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领域呈现出权利异化、申请泛滥的态势。规制政府信息获取权滥用可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推导而出,且具有宪法层级的正当依据。2019年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程序弹性模式和制度规制模式的结合,配置了合理描述、延长期限、收取费用、主动公开转化等机制,其第35条将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滥用类型直接引入信息公开法律规制体系中,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合理性界定、裁量权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外语学习的认识,应当从法律的外语权角度加以重新认识:学生外语学习权是我国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本文斌从学校教育体系角度入手对外语权制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国家外语权制度的构建抛砖引玉。从而为熏缚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权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民族发展,民族发展权是我国执政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政策,是我国宪法和法律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内容和原则。长期的人治理念和权力行为方式影响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民族发展权的落实,成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运行机制,改变依靠权力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传统做法,形成依靠法治来保障和实现民族发展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面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中国开始加大打击"两非"(即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力度。父母的知情权包括了胎儿的身体发育的基本情况,甚至也包括胎儿的性别,但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父母的胎儿性别知情权进行适当限制。政府打击"两非"的活动虽然有法理依据,但也要依法进行,不能违法执法。"两非"活动如果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按照现行刑法,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从事"两非"活动可能构成犯罪,而对已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的类似行为刑法却无能为力,立法的疏漏应该得到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民主:网络时代行政法治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时代,作为各国行政法治主流模式的代议制民主,因其固有的局限,呈现出明显的弊端。为了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参与式民主作为一种行政法治的新范式,将成为历史的必然。参与式民主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但其一直被认为是微观民主,无法上升到国家层面。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地域和国别的界限,有效地消除了阻碍参与式民主的信息不对称和规模限制,构建了公民广泛参与行政法治的平台。参与式民主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康德权利法哲学集古典自然法之大成,开古典哲理法先河。他认为,人生而为人就有选择的自由,根据一条普遍的权利法则,每个人的自由都能和谐并存。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有了这个自由,才有其他权利的获得,其中获得外物的所有权是首当其冲的。私权利是无需经由法律规定的,但也极易丧失,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更是如此。所以,为了保护私权,人类经由原始契约进入文明共同体,也就是有法律保护的国家状态。国家状态下,有需要向外公布的法律,是为公权。公权依照一个从小到大的逻辑次序,先有国内公权,它包括国家对内拥有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利,更有进行维持国家运转的职能部门的权利,人民拥有平等、独立、自由权利。国与国之间应有国际法权利,以避免彼此陷入战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有违人类的实践理性,所以,人类最后将走向普遍联合,永久和平终将实现。康德认为,这是理性的要求,也是自然的有目的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人民民主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立足点是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因此,应该树立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治国宗旨与执法理念,依法行政,严以律党、严以律政、严以律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思想理论品质,以道德规范强化法律责任和义务,推进民主政治、政体改革。  相似文献   

18.
食物权是国际人权法中的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一部分,是独立的社会基本权.食物权具有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双重性质,此性质要求国家既要履行对弱势群体的积极救助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尊重义务,避免对公民获取食物的努力予以不适当的限制.完善我国食物权保护,需要国家在立法、行政执法与司法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更好的心理易受性和理论自洽性.具体作法是将减缓全球变暖视为大气对温室气体的环境容量,将其作为一项财产并按一人一权原则平均分配给全球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