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党中央的有关政策精神,浅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存在剥削,但不会产生资产阶级的垄断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他指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要让人民群众尽快地脱贫致富.为此,他主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其中关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理论研究如何由部分先富进而达到共同富裕,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论述,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改革和发展而求得人民的共同富裕;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快速发展,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指导西部大开发及发展北海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论述了邓小平提出的致富不是罪过、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坚持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富德思想,并初步揭示了邓小平富德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德规范初探唐忠新(一)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在1978年就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邓小...  相似文献   

7.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从而“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并告诫全国各族人民:“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142页)这一卓越见解,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致富中“左”的精神枷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富民政策深得人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农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肯定这一大政策,并明确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物质利益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从而逐达到整个社会走向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三届七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提倡先富起来的帮助还没有富起来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起来,大部分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就在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主要体现在这里。”显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最大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使人民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富民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立足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要任务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摆脱贫穷;战略方针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人格价值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的人格价值思想,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群众奋斗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建国以来我们有过重大的失误。是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胆识,明确提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后富赶先富,共同求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构思,是邓小平同志分配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强国富民,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思想王文臣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买现共同富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缩小地区发...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处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大政策、大原则。但共同富裕的实现只能是有差别的实现过程,只能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渐带动普遍富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反贫困谋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历史课题,把反贫困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并科学设计出分“三步走”消除贫困、实现富裕的步骤,以及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方案,指明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途径。邓小平于反贫困的一系列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将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严格区别开来了,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提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加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依据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理,结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以及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思想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以一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察觉到了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着: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中,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培养"四有"新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标准;"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依据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理,结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以及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思想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黄天发在社会主义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文选》中,邓小平同志全面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20.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对二者的关系已在多篇文章、讲话中有较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